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6,(17):4-5
美国的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说:“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瑞士的一位权威隧道专家更是断言,穿越昆仑山的岩石和坚冰根本不可能。而他用32个春秋的默默奉献,改写了外国人对青藏铁路的预言。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称他“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攻克冻土这一世界性难题立下大功”、“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大功臣”。他就是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寒旱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冻土科学家张鲁新教授。毛主席的一句话让他和雪域高原结缘“我是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毅然走上青藏高原的。”时至今日,张鲁新对和青藏高原结缘的渊…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4):17-19
一、实验室概况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989年由原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建设,1992年12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马巍研究员,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室概况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989年由原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建设,1992年12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马巍研究员,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治理冻土病害热棒路基技术及其在青藏高原铁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融沉冻胀变形是青藏高原修建铁路的最大难题,热棒技术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主要措施之一。本项目组结合青藏高原气候和冻土特征,对热棒作用机理、热棒结构型式和热棒埋置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热棒路基技术已经在青藏高原铁路治理冻土病害中获得了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2008年9—10月,香山科学会议先后召开了主题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与对策”、“植物染色体工程和作物分子育种”和“肿瘤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的第328—331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采访郑院士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当记者按约定时间赶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时候,他已经在紧张工作了。“难道郑院士在休息日也正点上班”?面对记者的疑惑,郑院士爽朗的告诉记者,“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看来,外界有关他是“工作狂”的传言实属不假。  相似文献   

7.
“航天人”仰望太空,“嫦娥”正在绕月回旋;“大庆人”俯视大地,“黑金”正在滚滚涌出。在他们略带矜持微笑的背后,激荡着全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扬。而在学科分类中也有近于同行的“激光”研究者,也同样为祖国的高端领域的研究做出卓越的成就。他,一个中国科学院光学和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他,多年来为光学和激光材料的研究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他就是中国激光材料科学的先行者干福熹院士。当然,干院士取得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是跨学科研究的专家,即使在考究古代玻璃的研究上也是战果颇丰。他用平凡的行动做出了一次次让国人乃至世界震惊的壮举。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清青藏铁路沿线动物鼠疫流行模式,为青藏铁路鼠疫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疾控发[2002]97号《青藏铁路建设鼠疫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和规范进行监测和调查。所有操作参照《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16882-1997)、《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等国家标准执行。结果:2001~2006年青藏铁路沿线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活跃且呈上升趋势,新的染疫动物和媒介不断发现,但未从青海田鼠及其寄生蚤体内分离到鼠疫菌。2001~2006年唐古拉山地区分离到的71株鼠疫菌其生物型均为古典型,其生态型为青藏高原型。青藏铁路沿线二道沟,沱沱河等地区存在隐性感染鼠疫的藏羊,阳性率达2.6‰。结论青藏铁路沿线的功物鼠疫流行模式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动物鼠疫流行模式基本相同,是以喜马拉雅旱獭鼠疫为流行主体,波及其他动物或人类。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投资262.1亿元,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平均海拔4500米,穿越多年冻土地带55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0.
刘光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耄耋之年的刘光鼎院士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诉说。  相似文献   

11.
裘法祖院士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今年12月6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裘院士的学生,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撰写短文以怀念“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也让更多的年青医生更好地向裘法祖院士学习,向裘法祖院士致敬。  相似文献   

12.
修建青藏铁路是几代人的梦想,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发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号召.几经周折,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但直到2006年7月1日,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才全线通车. 在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后,奇迹仍在继续上演.15年来,绿色铁龙安全、平稳地在青藏高原飞驰.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2012CB026100)实施5年来,围绕构筑物群相互热作用机制及其与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冻土区构筑物稳定性和工程服役性能的评价方法与理论、冻土工程走廊构筑物群致灾因子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三大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在走廊冻土变化及其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多年冻土地基热、力响应的多因素耦合机制、冻土工程构筑物基础稳定性与服役性能的评价与预测、冻土工程走廊构筑物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冻土工程灾害评估及其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推动了冻土工程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维护了我国冻土工程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将为高原工程走廊重大冻土工程规划、建设、维护和生态环境屏障建设提供科学基础。本文对项目研究的主要突出进展做了介绍,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反思中国科学近10年没有原始创新“从人的层面来讲,首先我要对霍金表示我的钦佩。”这是我国理论物理界著名科学家何祚庥院士说的第一句话。事实上,同为理论物理方面的科学家,何祚庥不是特别同意霍金的宇宙爆炸论。在他看来,宇宙开始于爆炸,这点霍金没说错,但宇宙爆炸以前是什么状态霍金却没有解释。这就让“宇宙爆炸论”这个理论显得有点站不住。“但霍金的‘黑洞三定律’我却很赞同。他的研究给了国际理论物理界不少启发。”何祚庥院士在对宇宙爆炸论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也高度肯定了霍金为理论物理作出的贡献。何祚庥院士还谈到…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位测绘工程与技术的教育工作者;他将计算机技术引人中国地图学之中,为地图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动力;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制图专业,以及第一个战场环境仿真实验室;他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地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从阅读地图到“走进”地图的飞跃。他就是中国现代地图学的开拓者——高俊院士。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核司令"程开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开甲院士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他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他是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及时提出了向地下核试验方式转变的建议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实现了大气层试验向平洞与竖井试验的转变。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称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54-54
青藏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km,于1984年开始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km(青海境内564km,西藏境内578km),于2001年6月正式动工兴建,位于东经90°~94°53′,北纬29°18′~36°24′之间。这条铁路是修建在世界屋脊上的全球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海拔4000m以上的路段有965km,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km。全线桥梁隧道总长占8%。路基最高点唐古拉山口海拔5072m,铁路经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并自北向南经过西大滩盆地、楚玛尔河盆地、沱沱河盆地、通天河盆地、温泉谷地、那曲盆地、羊八井谷地和拉萨盆地等大部分。青藏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穿行在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内,疫源地面积约2.3万km^2。  相似文献   

18.
“航天人”仰望太空,“嫦娥”正在绕月回旋;“大庆人”俯视大地,“黑金”正在滚滚涌出。在他们略带矜持微笑的背后,激荡着全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扬。而在学科分类中也近于同行的“激光”研究者呢,也同样为祖国的高端领域的研究做出卓越的成就。他,一位中国科学院光学和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他,多年来为光学和激光材料的研究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这就是中国激光材料科学的先行者干福熹院士。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名单里,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院士,他们治学严谨、博识敏思,为名词审定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德仁院士即是其中一位,他是当年中国很年轻的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也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在与李院士联系时,适逢他即将来北京开会,于是采访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所以人们崇敬地称它为"天路".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是一条"朝圣之路",路上跋涉着很多追寻梦想的人.这条路上还有另一群值得讴歌的跋涉者,他们也在追寻自己的梦想,那就是真实与科学的殿堂. 在这群人里面,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张鲁新也许是最应该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之一,他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最大难题,为科学研究九死一生历尽艰辛,在雪域高原度过了40个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