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及整个生物圈的共同命运。环境哲学建立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之上,可视为哲学思考革命式的转变。"非人类中心主义"试图以否定"人类中心"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然而,"人类中心立场"具有稳固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存在的必要性。不管是在认识论还是价值论上,"人类中心立场"与环境哲学的根本理念并不矛盾,而恰恰是建构环境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可以通过强调代际伦理、全面理解"人的本质"建构"以人为本"的环境哲学。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休谟问题的真正核心在于:一是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流变性,这从休谟对实体的否认上体现出来;二是这双重世界之间因果作用的非超距性,这集中地体现在休谟探讨构成因果关系的三个必要条件的论述上,作者认为只有从这两大核心前提出发才可能真正解决休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The variation and selection form of explanationcan be prescinded from the evolutionary biologyhome ground in which it was discovered and forwhich it has been most developed. When this isdone, variation and selection explanations arefound to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a widerange of phenomena, far beyond the classicalbiological ground and the contemporaryextensions into epistemological domains. Itappears as the form of explanation most suitedto phenomena of fit. It is also found toparticipate in multiple interesting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forms of explanation. We proceed with an examination of multiplekinds of phenomena, interrelationships with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of forms ofexplanation, and some novel applications evenwithin the home ground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相似文献   

4.
康德以其先验哲学的视角指出以“作用因”为其先验根据的牛顿力学原理在解释生命之独特性时是不充分的。在对传统目的论思想进行批判性改造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把目的论与机械论结合起来的生命科学方法论,由康德倡导的方法论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If the general arguments concerning theinvolvement of variation and selection inexplanations of ``fit'' are valid, then variationand selection explanations should beappropriate, or at least potentiallyappropriate, outside the paradigm historisticdomains of biology and knowledge. In thisdiscussion, I wish to indicate some potentialroles for variation and selection infoundational physics – specifically inquantum field theory. I will not be attemptingany full coherent ontology for quantum fieldtheory – none currently exists, and none islikely for at least the short term future. Instead, I wish to engage in some partiallyspeculative interpretations of some interestingresults in this area with the aim ofdemonstrating that variation and selectionnotions might play a role even here. Ifvariation and selection can survive in even asinhospitable and non-paradigmatic a terrain asfoundational physics, then it can surviveanywhere.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纵览科学技术哲学的全局,对该学科各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做了纲领性的展望,特别是针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性STS、科学思想史三大领域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7.
原型控制与张力文化——未来视野中的“李约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约瑟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西方,在西方特定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移民文化的内在张力中,科学是西方科学的写征,中国属于自成一体的乡村化原型发展模式,不可能提供与西方同样的产品,问题是,此种情况今天是还继续着/当下的发展之路,只能用未来意识改造原型,创新新型,自觉地进入“世界体系”,并在“还乡”的过程中走向全球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当代经济学问题的人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知识的和谐.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对当代经济学知识进行扫描,找到其不和谐之处并尝试以人的辩证的利益假设作为和谐经济知识建构的基础,提出了经济生活的利益相容论、经济成长的知识自由论、经济主体的理性利益论和经济运行的文化决定论.  相似文献   

9.
因传统防卫方式的失效,美国政府开始转向和尝试以制度化的公共政策来应对日趋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这种制度性转变的策略,呈现出早期的伦理政策化和法律化,与后期的政策法律、伦理、教育、训练、研究、技术等相结合的特点和趋势,并逐步形成科研不端行为的综合防治策略与机制.其具体表现为:制定和实施完备的政策饭嫣逑?设立和运作良性的层级监管机制;规定统一的举报和查处程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证科研诚信、防治科研不端行为、营造培育负责任研究行为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实施系统有效的教育、训练和研究体系.这种系统和制度化的科研不端行为综合防治策略,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脉冲星是天文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开启了射电天文学的新纪元。从科学与技术相互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发现过程。本文认为有两方面因素在起作用,一是科学的传统,即20世纪30年代以来天体物理学思想和理论的传统;一是新的观测技术,即射电天文观测方法与仪器的发展。这两个因素犹如发现脉冲星的两只"眼睛"。就科学传统而言,脉冲星的发现与行星际闪烁的测量、类星体的发现、恒星演化理论的中子星假说等一系列天体物理学理论一脉相承。就观测技术来说,脉冲星的发现与射电望远镜行星际闪烁阵列的观测方法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新技术为天文学带来了新发现。脉冲星的发现,见证了近现代天文学是如何在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交织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哲学家约纳斯撰写的《责任的命令:寻求技术时代的伦理》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名著,德文版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重印了九次,销售了20万册,"责任的命令"成了德国绿党及其同情者的口令。自费希特与黑格尔以来,从未有哪一本哲学著作如此大地影响公众生活。本文基于该著的解读,认为约纳斯的技术伦理克服了现代虚无主义,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物中心主义的纷争,为环境伦理奠定了一个可靠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脑科学与青少年学习方法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脑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阐述了运用脑科学进行教育研究是人类开拓21世纪新天地的一个重要领域。论述了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重视学生右脑功能的开发,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学习并运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知识探索适合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新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技术手段并不能消除自身产生的社会后果,需要进行社会性建构。本文在考察当今社会如何回应“数字化生存”的挑战问题时,提出了一个生活方式分析框架,认为生活方式在解决数字化高科技可能给人们的生存方式带来的意义缺失、“生活风险”等负面影响时,具有重要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04-108
人格尊严作为一个道德文化概念,尽管其定义始终处于争议之中,但努力方向几乎是一致的,都力求达成必要的共识理解,大卫·克希霍夫尔也不例外。他认识到了人格尊严内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立足存在意义、认知-情感、行为构成和社会构成四个维度建构了一个多维模型,从描述和规范两个方面搭建了人格尊严的理解框架,揭示了科学理性与人格尊严之间的微妙关系,但同时也遗留了一些道德实践难题,无法从根本上跨越科学理性与德性伦理的鸿沟。  相似文献   

15.
核仁小分子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一大类非编码RNA。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除了MRP RNA,目前已知的sn-oRNA可分为两大类:box C/D和box H/ACA。除了少数snoRNA在rRNA前体的剪切加工和转录后修饰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部分snoRNA都是通过反义互补行使功能。box C/D snoRNA指导rRNA或snRNA特定位点的2’-O-甲基化修饰,而box H/ACAsnoRNA指导rRNA或snRNA上的假尿嘧啶化修饰。根据snoRNA是否与rRNAs或snRNAs反义互补,也可将它们分为向导snoRNAs(guide snoRNA)和孤儿snoRNAs(orph…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大量地以创新型小企业创业的形式来实现 ,是高技术产业形成期和发展期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硅谷式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技术创新的实质———把技术创新看成一种“创造性的建构”过程的分析 ,对创新型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创新主体角色转移的分析 ,以及对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阐述了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硅谷的技术创新作出了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哈金和劳斯在理论与实验关系问题上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由于二者在"科学实践"以及"科学实在"概念上理解的不同,造成两人对理论是否是一项科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验是否彼此独立而存在上出现分歧。在通过对比二人的主要观点后,得出如果要真正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应该把实验与理论置于科学实践的概念下去理解。应该从传统科学的静态的科学实验观转变成动态的科学实验观,从一维科学实验观转变成多维的科学实验观。  相似文献   

18.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学史与天文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思路也是富有启发性的,是一部成果颇丰的交叉学科性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9.
盈不足方法是古代数学中一项具有一般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将《算数书》和《九章算术》及其他文献结合起来,探讨它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形成与流传。认为:先秦时期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某种东西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为了得到合适的数量,人们通过运用比、比例和分数的知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盈不足方法。这种方法及其应用形成了先秦数学的一个科目——盈不足,并记载于《九章算术》在先秦的祖本中。受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先秦到汉代的学者们根据需要设置了很多盈不足问题。《算数书》中的盈不足问题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纳西族经典创世神话的阐释和分析,介绍了传统纳西族神话中的宇宙结构及其对日月运行等天文现象的解释,并将之与盖天说进行比较,同时阐明,这种宇宙观所描述的不仅是宇宙的结构,也是纳西族传统社会的结构。最后,根据传统纳西族的王权特征,论述纳西族的祭司——东巴为什么不具有观天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