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红枣为原料,对乳酸菌发酵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将其初步应用于米酒生产,测定了米酒产品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枣汁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2%,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4 h。添加8%的发酵红枣汁于米酒中,产品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Vc含量增高。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米酒色泽浅红,味甜醇厚,酒体协调,有红枣特有的醇香。  相似文献   

2.
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红葡萄酒中的物质成分含量,将27种红葡萄酒分成了四个等级,分析因子得分模型系数,认为在一定标准下,总酚、DPPH半抑制体积含量较高,单宁、酒总黄酮和白藜芦醇的含量较低的红葡萄酒质量相对好一些。  相似文献   

3.
Endothelin-1 synthesis reduced by red wine.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Statistical evidence of reduc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reas of high wine consumption has led to the widespread belief that wine affords a protective effect. Although moderate drinking of any alcohol help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that red wine confers an additional benefit. Here we show that red wines strongly inhibit the synthesis of endothelin-1, a vasoactive peptide that is cruc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ponents specific to red wine may help to prev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4.
以五味子红色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果酒酿造工艺进行五味子红色素分解试验,探讨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五味子红色素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程中,红色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8.36%,41.10%,18.74%,其分解率与发酵产生的乳酸质量浓度、酒精体积分数、醋酸质量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0.96,0.89,而在不同酸度的五味子果酒酿造过程中,其红色素的分解率为11.05%,明显低于红色素的酒精发酵过程,其分解率与酸度负相关(R2=0.97),因此证实适当提高酸度会增加五味子红色素的稳定性.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研究对进一步优化五味子发酵食品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201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分析了葡萄酒质量人工品尝存在的不足,进而对若干种葡萄酒的原始数据进行异常值和标准化处理,利用K—W检验、信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红葡萄酒第二组和白葡萄酒第一组的质量评价更为可信;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芳香物质的成分,运用 TOPSIS方法的秩和排序对各类葡萄酒质量划分等级,对理化指标两独立样本进行Mann-Whitney U 检验;最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评价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关系,并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其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因为饮酒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研究一种低酒精度、口感醇厚的保健酒饮料来代替部分高酒精度的白酒是未来的市场需求,也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糙米酵素红曲酒是以糙米酵素、大米为原料,利用红曲霉进行发酵研制而成的功能酒.通过糙米酵素红曲酒灌胃小鼠后的体重检测试验、负重游泳试验,爬杆试验、脏器指数检测、血清生化检测以及氧自由基清除试验,考察糙米酵素红曲酒功能性饮料的抗疲劳作用,结果发现糙米酵素红曲酒对小鼠生活状态几乎无任何影响,对小鼠肝、肾、脾脏脏器指数和血清生化检测值无异常,并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延长爬杆时间,对氧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清除率最高可达12.69%,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理化学性质的葡萄酒质量的可视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的方法评价葡萄酒质量。葡萄酒数据来自于认证阶段的物理化学分析测试,其中输入变量是11个,输出变量是葡萄酒质量,共得到1599个的红葡萄酒样本和4898个的白葡萄酒样本。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并且具有可视化的优点。这对于改进酿酒品酒评价和葡萄酒生产都有重要意义,并且对根据消费者口味细分目标市场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红米/大米半固态酿制米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大米/红米两种原料半固态发酵试验对米酒出酒率和感官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米和大米的原料出酒率、淀粉出酒率分别为52.01%和52.50%、71.65%和70.42%,大米的出酒率比红米略高;红米和大米酒的总酸、总酯分别为0.20 g/L、0.12 g/L,0.27 g/L、0.15 g/L,大米的总酸和总酯...  相似文献   

9.
干红葡萄酒中原汁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缓冲系数法和氨基酸态氮定量法对干红葡萄酒中原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缓冲性鉴定葡萄酒原汁含量时,与未调配的葡萄酒相比,经过调配的葡萄酒的缓冲系数减小,缓冲性降低,但缓冲系数和原汁含量仍呈线性关系;利用氨基酸态氮定量法鉴定葡萄酒原汁含量时,氨基酸态氮的测定不受葡萄糖、酒石酸添加的影响且氨基酸态氮含量与原汁含量也呈线性相关。并且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葡萄酒原汁含量具有迅速、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槲芪散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度白酒和红葡萄酒对肝脏的不同作用;分别从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两个方面阐述高度白酒可引起小鼠的酒精性肝损伤;同时探讨槲芪散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红葡萄酒组、白酒模型组和槲芪散治疗组。造模14 d后,取血,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过碘酸-雪佛氏染色(schiffperiodicacidshiff,PAS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以及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的活性。结果白酒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酶类SOD和CAT的活性显著减低(P<0.05);能量代谢的相关酶类ATPase、SDH以及G-6-P活性下降;红葡萄酒组HE染色显示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能够显著降低因高度白酒造成的血清MDA含量(P<0.05),提高抗氧化酶SOD(P<0.05)和CAT(P<0.05)的活性;同时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以及肝糖原储备增加。结论实验表明长期大量酒精摄入能够造成酒精性肝损伤,而红葡萄酒对肝脏无损伤;槲芪散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粟米为原料,以一定比例的红曲、糖化酶、酒药和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在喂饭时加入活性干酵母,酿制成了具有典型红曲风味的粟米黄酒.试验结果发酵,其发酵力强,能使糖化、发酵均衡进行,能有效抑制酸败现象,用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可使减曲达到50%.还对粟米浸渍做了研究,得出最佳浸米时间为3h,且浸渍温度越高,吸水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葡萄酒中多元有机酸;在N,N-二甲基甲酰胺非质子溶剂中,选用碘乙烷与多元有机酸的四甲基铵盐反应制备各酸相应的乙酯,乙酯在SE-30色谱柱上程序升温得到满意的分离,同时采用内标法鉴定分析了葡萄酒中的多种多元有机酸,并比较测定了品牌和自制葡萄酒中多元有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正确评价干红葡萄酒涩感质量,实验以贺兰山东麓产区9款单宁含量有差异的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分析供试酒样的多酚、单宁含量,培训品评员,进行供试酒样的涩感特征的感官量化分析,同时模拟口腔唾液蛋白与葡萄酒单宁的结合反应,添加不同卵清蛋白溶液(0~8.0g/L)絮凝单宁,分析A280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干红葡萄酒的干涩与糙涩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它们与多酚、单宁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也与添加卵清蛋白引起A280下降的速率a值极显著正相关;干红葡萄酒的绒涩感与苦味之间显著负相关,它们与干涩、糙涩、多酚、单宁以及a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绒涩感可能与合适的橡木桶陈酿之间有联系。干涩和糙涩主要来源于多酚和单宁,基于蛋白沉淀法预测葡萄酒的涩感质量具有局限性,绒涩感可能产生于合理陈酿中的单宁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HPLC方法对市售的“黑米红”色素的花色苷进行分离并鉴别其主要成分;对掺加了“黑米红”的葡萄酒进行分析检测,以建立一种检测红葡萄酒添加黑米色素的方法。该方法简便、直观、准确,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几个产区不同年份干红葡萄酒香气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官量化分析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征,旨在寻找我国不同地理标志干红葡萄酒产品的特征香气,为其感官识别提供实践支持.采集干红葡萄酒样品涉及我国5个葡萄酒产区、15个年份的7个葡萄品种所酿的干红葡萄酒.葡萄酒品尝小组感官分析前进行标准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培训,感官量化分析要求用5点标度法量化,最终量化数据综合香气特征使用频率和强度率,用MF值表示.香气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赤霞珠和梅尔诺干红葡萄酒小浆果、花香和植物香较重,而山普斯、佳美、西拉、玫瑰蜜等干红葡萄酒温带水果和焦糖味明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典型香气减弱,泡菜等不良气味特征慢慢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利用t检验对两组葡萄酒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进行可信度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酿酒红葡萄有8个主成分,酿酒白葡萄有10个主成分,最后基于两种葡萄的评价总分对红白葡萄的质量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7.
酿造优质葡萄酒与原料葡萄品质有重要的关系,对酿酒葡萄质量的评价,传统的人为感官评价方法主观性强,且不适合大批量产品评价,理化指标是酿酒葡萄品质评价的有效依据.以红色酿酒葡萄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理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选取评价指标的主成分,经因子旋转后确定葡萄品质理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红曲米酒的澄清工艺,以明胶-单宁法、壳聚糖-黄原胶法以及微滤法(0.45μm孔径滤膜)分别对红曲米酒进行澄清处理,并对澄清后的酒进行巴氏杀菌,分析3种方法对红曲米酒色泽、营养品质、感官评价值和澄清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确定对感官和营养品质影响较小的澄清方法和工艺.结果表明,3种处理中微滤法能达到较好的澄清效果且对酒的品质影响小,感官评价值较高,澄清稳定性好;0.1 g/L壳聚糖结合0.3 g/L黄原胶也能起到较好的澄清效果,澄清后酒样的色泽也较为红亮;明胶+单宁法澄清效果不佳,感官评价值最低,澄清后酒体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9.
分析肠道微生物对葡萄酒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及花色苷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旨在为花色苷的消化吸收和提高葡萄酒花色苷生物利用率提供指导。采集健康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利用体外培养方法混合培养肠道微生物与赤霞珠红葡萄酒样品24h,分别于0、4、12、24h取样进行花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促进葡萄酒花色苷的降解。与肠道微生物共培养24h后,葡萄酒总花色苷的降解率达到19.10%,而对照组仅为9.57%;肠道微生物作用下,葡萄酒中5种基本花色苷的降解水平均高于无菌对照组,但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比无菌对照组,葡萄酒中3种酰化花色苷含量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显著降低。花色苷B环取代基与酰基种类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B环羟基数量增加,花色苷稳定性下降;B环甲氧基数量增加,花色苷稳定性增强。乙酰化花色苷稳定性强于对香豆酰化花色苷。肠道微生物对葡萄酒花色苷降解的促进作用与花色苷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东北大米为原料,分别以陕北大红枣和金丝小枣为辅料,采用两种形式:枣干和枣汁,在不同的时间添加不同数量的枣进行枣黄酒和甜枣黄酒酿造的研究。另外,还对两种发酵型式(即温度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的规律进行了描述,制定了新的工艺流程,酿造的枣黄酒具有传统米酒的风格,风味正常,甜枣黄酒也接近一般糯米甜黄酒的标准,开发出的工艺周期短,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