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英语语言中,反讽修辞方法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本文选取了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小说中存在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浪漫反讽,并讨论了其在这部作品中的作用。正是因为反讽的运用才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明确,艺术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反讽既是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运用最娴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这部长篇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标题反讽、叙事反讽、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作家是如何娴熟、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在颠倒与错谬中艺术地表现自己对当下乡土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3.
以《洗澡》为例,讨论了杨绛小说中大量的反讽现象: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这两种常见的反讽形态都有突出表现;杨绛反讽的特点是针对所有人,连作者自己也成为反讽对象的全盘反讽和触及人类两难处境的深层反讽;杨绛小说反讽的特色源于与作者人生观相关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王一平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Z1)
《10 1/2章世界史》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为基本意象,敷衍出10 1/2章故事,同时以反讽的姿态重新审视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了一幅独特的人类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5.
言语行为理论与《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哈姆雷特》作为文本,来说明具有双重语境的戏剧反讽可以从微观言语行为(剧中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和宏观言语行为(剧中人与观众的信息交流)的角度来解读,并证明作者与剧中人物及剧中人物之间的反讽与日常生活中的反讽一样,也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以诠释。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小说的反讽意义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4):43-45
反讽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实践的一大显征。根据反讽的概念在90年代的演变和反讽艺术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将这一时期的反讽学划分为四种意义形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戏仿,据此分析90年代小说的反讽特征。 相似文献
7.
《被遗弃的奶奶韦瑟罗》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两部小说通过意识流及追溯手法塑造人物,将人物自我的内在展现与人物故我的反思结合创造出动态发展的人物形象.此外,在对两位人物的塑造过程中,叙述角度的选择展现出来的自我与他我的差异也可以展现矛盾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笔下美国南方女性形象或被扭曲或被毁灭,通过这些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的某些生活现象,很值得重视。可以从家庭,婚姻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等几个方面来寻求女性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了南方旧社会的一个老处女的悲剧。它颠倒错乱的时序和变换的人称代词常使读者困惑。一旦读者他们理解了这个故事,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此,这部作品很好的达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陌生化”由俄国形式主义者Viktor Shklovsky 提出。他主张艺术的目的是延长读者的感知过程。本文从俄国形式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此篇小说叙事的“陌生化”效果,以期为理解这篇作品提供更多见解。 相似文献
10.
11.
李玉英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114-116
反语是辞面和辞里的背反,语言意义和思想内容的悖逆。反语可分为词语反语、情景反语和戏剧性反语三大类.它的作用在于讽刺挖苦、幽默俏皮,有时也可表亲昵之情。 相似文献
12.
王一娇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30(1):107-109
论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悬念性叙述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而探讨了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的时序颠倒,结构奇特,情节跳跃,充满悬念;同时,作者还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小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王一娇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7,30(1)
论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悬念性叙述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而探讨了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的时序颠倒,结构奇特,情节跳跃,充满悬念;同时,作者还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小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董青玲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2):48-50
源自希腊戏剧的反讽艺术,由最初的修辞格发展成为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写作技法。它具有讽刺、强化的目的和幽默礼貌的功能,可以分为言语反讽、主题反讽和叙述反讽三大类。在梳理反讽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探讨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反讽艺术以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也堪比美国所有现代作家的任何一部作品。通过这篇小说,福克纳想传达给读者的是,与镇子上其他的人相比,艾米丽是孤独的,不仅因为她的家庭因素,而且她也受到小镇新的秩序建立的冲击。本文主旨并不是研究艾米丽小姐的性格和动机,而是研究故事叙述者的身份。因为弄清楚这一点,故事中暗示出的恐怖就浮出水面,而且从这份恐怖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这个主题清晰地揭示了小说名字中的"玫瑰"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伟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1):84-86
本文从美国的南方文化传统、历史的角度对福克纳的《纪念纳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剖析,阐明爱米丽爱情悲剧的全过程,旨在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福克纳的写作背景和他作为一个南方人处于历史变迁时期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的玫瑰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少玲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111-112
福克纳通过对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玫瑰的隐喻,说出玫瑰在作品中既是爱情的象征,又代表了人们对南方传统的缅怀之情,表现了福克纳对其故土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