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陈忠才  张朝晖  朱星  翟中和  唐孝威 《科学通报》2003,48(18):1940-1943
非细胞体系是研究有丝分裂中核重建过程的重要方法. 原子力显微镜以其高分辨成像的功能已成为观察生物体系的有力工具, 但目前原子力显微镜在非细胞体系研究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的空气干燥样品制备方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过程, 得到了高分辨、高质量的非细胞体系核重建过程的形貌像, 并且清晰地分辨出直径为100 nm的膜泡和它在接近染色质表面的形态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核膜的重建机理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哲学  张志凌  庞代文 《科学通报》2005,50(12):1161-1166
从原子力显微镜的发展、特点、操作模式以及联用技术等方面对原子力显微镜技术作了简要的介绍, 从细胞固定方法、细胞成像、力检测以及细胞操纵等方面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并对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唐菁  王琛  刘峁子  苏明  白春礼 《科学通报》2000,45(24):2613-2616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云母、氟化钙和氯化钾晶体表面黏附力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确认它们表面黏附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吸附液膜的表面自由能,而与液膜厚度基本无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晶体表面的潮解现象,表明通过力谱线方法可以对液膜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行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4.
原子力显微镜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简要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发展史,评述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及技术,并对其在众多科研领域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紫膜样品存放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新分离的样品相比较,存放3年以上的紫膜样品形成了许多脂质体。脂质体上的膜结合蛋白-细胞视紫红质(BR)与天然细胞膜中的BR一样是以三聚体的形式呈二维六角形晶格排列的,但在活体细胞中朝向细胞质的一侧在形成的脂质体中则朝向膜外侧。  相似文献   

6.
理论和实验表明,许多有机分子的超极化率β比无机材料的大2~3个数量级[1].这些有机分子一般都带有强的电子给体和受体,并通过离域的共轭π键连接起来.除分子结构外,分子的排列取向、聚集种类和程度等是决定Langmuir_Blodgett(LB)膜宏观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分子在LB膜中的有序排列、取向及其控制成为研制LB膜实用器件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旋转样品光学二次谐波产生以及稳态荧光、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我们研究了直流电场对有机分子的排列取向以及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影响,观察到了电场诱导有机分子超薄膜的二…  相似文献   

7.
选择钛酸四丁酯-石油醚溶液体系,使用浸涂、烧结方法制备了致密TiO_2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了薄膜的组成,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制备工艺对表面形貌的影响。TiO_2致密膜的透射光谱表明,该薄膜在可见光区有很好的透过率。利用该种致密TiO_2膜,制备了固态Gratzel电池,其光电特性表明,所制得的致密膜起到了很好的阻隔导电基底和空穴传输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钛酸四丁酯-石油醚溶液体系,使用浸涂、烧结方法制备了致密TiO2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了薄膜的组成,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制备工艺对表面形貌的影响.TiO2致密膜的透射光谱表明,该薄膜在可见光区有很好的透过率.利用该种致密TiO2膜,制备了固态Gratzel电池,其光电特性表明,所制得的致密膜起到了很好的阻隔导电基底和空穴传输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岩宝  王德国  张嗣伟 《科学通报》2009,54(21):3390-3394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含有Cu2+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聚丙烯酸(PAA)分子沉积膜, 然后将不同层数的分子沉积膜浸入到刚刚配制的硫化钠水溶液中. CuS纳米颗粒在分子沉积膜中原位生成, 从而制备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XP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进行表征, 并利用AFM研究了膜的纳米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和较高的耐磨寿命.  相似文献   

10.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液体池中用接触模式观测紫膜表面, 在不同尺度上比较了纯紫膜和被去垢剂CHAPS部分溶解的紫膜的表面结构. 发现加入6 mmol/L CHAPS后紫膜表面的晶格结构发生裂解, 形成了裂纹和凹陷, 但是细菌视紫红质仍然保持三聚体结构. 合理推论CHAPS微团和紫膜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这些裂纹和凹陷的原因. 吸收光谱和闪光光解光谱说明, 加入CHAPS后细菌视紫红质的动力学功能已发生改变, 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卫  李承祥  盛六四 《科学通报》2011,56(31):2567-2573
以KrF 准分子激光器为光源, 利用MAPLE(matrix-assisted pulsed laser evaporation)技术制备了磺基水杨酸掺杂聚苯胺(PANI/SSA)薄膜, 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 射线衍射(XRD)对薄膜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 在基质分子的保护作用下, 复合材料的有机结构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但聚苯胺的分子量和与掺杂有关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实验结果同时显示, SSA 掺杂的PANI 薄膜具有一定的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降解塑料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在按样定制的半导体微观结构中,通过把异质结精确地植入晶体内即可定域地确定所期望的势能差。分子束外延技术用于以一个原子接一个原子的构建晶体薄膜,从而可以在微观惊工内精确地“裁剪”人工层状晶体。在GaAs/AlxGa1-xAs超晶格中各组分的周期性调制产生了新颖的电子性质,它开辟了崭新的技术用途。  相似文献   

14.
在多层交替(SiC/[Mg/B]5)沉积后退火处理的MgB2薄膜上用紫外光刻和Ar离子刻蚀制作出SQUID环路膜条,然后用聚焦离子束(FIB)刻蚀方法在SQUID的环路上制作了150~300nm之间不同尺寸的纳米微桥结构,并测量了其电阻温度(R-T)曲线和电流电压(I-V)曲线.膜条的R-T曲线与薄膜基本相同,表明薄膜没有受到膜条制备过程中潮湿的影响.对SQUID的R-T关系测量发现电阻有较大升高,并看到由纳米微桥的存在而具有的结构.SQUID的I-V曲线表明,纳米微桥形成了弱连接,超流主要体现为约瑟夫森耦合电流.其中一个150nm宽纳米微桥的SQUID,其回滞消失的温度约为10K,在此温度下,得到临界电流Ic约为4.5mA,IcRN~2.25mV,单个纳米微桥结的临界电流密度约为1.5×107A/cm2.临界电流Ic随温度以幂指数关系变化,也验证了纳米微桥的弱连接特性.我们的实验对基于MgB2薄膜的约瑟夫森器件制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培德 《科学通报》1979,24(15):673-673
排序问题中求最小对比次数的问题最原始的提法是:给了n个对象(例如n个球),它们的某一个数字指标(例如重量)大小各不相等,但究竟谁大谁小需要通过“对比”来确定,每次对比只能在任意指定的两个对象之间进行,对比结果知道了它们的大小次序,问题是:最少要通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SmCo series thin films have been found to be good candidates for fabricating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components and ultrahigh density magnetic recording media[1,2]. Up to now,intensive studies of such film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obtain appropriate microstructure,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and other properties. Substitution of Cu or Ni for Co in SmCo/Cr series films leads to a decrease of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magnetic switching volume, and to an increase of uniaxial anisotropy and coercivity[3-5].Various deposition conditions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6]. The large increase in coercivity for the annealed SmCo/Cr films is due to the growth of crystallitest[7,8].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a study of the deposition process,structure, and magnetic behavior of sputtered Sm (Co,Cu, Ti)/Cr series thin films.  相似文献   

17.
a-SiN:H薄膜的对靶溅射沉积及微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靶磁控反应溅射技术以N2和H2为反应气体在硅(100)和石英衬底上制备了氢化非晶氮化硅(a-SiN:H)薄膜. 利用台阶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UV-VIS)光吸收和傅里叶红外透射光谱(FTIR)对薄膜沉积速率、微观结构及键合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等离子反应溅射可在较低衬底温度条件下(Ts<250℃)实现低表面粗糙度和高光学透过率的a-SiN:H薄膜制备. 增加衬底温度可使薄膜厚度减小, 薄膜光学带隙Eg提高, 薄膜无序度减小. FTIR分析结果表明, 薄膜主要以Si-N, Si-H和N-H键合结构存在, 随衬底温度增加, 薄膜中的键合氢含量减小, 而整体键密度和Si-N键密度增加. 该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的调整可归因衬底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衬底表面原子迁移率和反应速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Joint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a Xucun's group in CAS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National I.ab, in cooperation with Xue Qikun's research team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tudied the super exchange mechanism in cobalt phthalocyanine (CoPc) thin films by using a low 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With high energy-resolution spin-flip associated inelastic electron tunneling spectroscopy, they explicitly identified the specific molecular orbitals that mediate the super exchange interaction between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9.
沈卫国 《大自然探索》1995,14(3):110-115
笔者曾在文献[9][10]中围绕“约束”这一中心论点.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论述若干十分重要的争议性问题。篇幅所限,文献[9][10]中已经涉及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尽管它们对理解本文所提诸论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种子层的(Fe10Co90)80Nd20磁性薄膜,研究了种子层对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厚度的薄膜样品,Ta为种子层的样品没有面内各向异性,矫顽力(Hc)达91Oe(1Oe=79.58A/m),表面磁畴为条纹畴结构,具有弱的垂直各向异性;Cu为种子的样品,Hc为30Oe,样品具有面内磁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场为60Oe,磁谱测量显示自然共振频率为2.7GHz.对样品进行真空磁场热处理后静态磁测量结果表明,Ta为种子层的样品的磁性及磁畴结构都没有明显变化;Cu为种子层的样品的Hc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表面磁畴由制备态的局域条纹畴变为连续的条纹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