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烟志刚  申建民  兰利民 《科技信息》2011,(27):I0374-I0375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和国家对垃圾处理的逐步重视。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不断探索。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最常用的方法基本上有卫生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和高温堆肥法三种。生活垃圾填埋后经过厌氧发酵以及复杂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渗沥液是成分更复杂的污水。为解决渗沥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保证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对其进行防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防渗系统是利用天然的或采用人工防渗材料把整个填埋库区铺设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渗系统,并通过场底导排盲沟在防渗膜上用HDPE花管网对渗沥液进行收集后进入渗沥液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相似文献   

2.
付强  贾尚星 《科技信息》2007,(25):126-126,139
采取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测试、抽水试验、室内试验等方法,查明了场地内各土层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下水特征、包气带和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填埋场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资料和所需设计参数,对拟建工程场地作出系统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渗沥液防渗方法、不稳定边坡治理具体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和选择。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对垃圾污染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但其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渗滤液,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流量不均匀、水质变化大,对外排放难以达标,文章综述了它的基本处理过程及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培宽 《科技资讯》2007,(35):246-246
本文结合吕梁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对填理场的施工质量控制作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成 《科技咨询导报》2010,(26):129-129
防渗系统是现代卫生填埋场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防渗技术是填埋场重要的工程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防渗系统的设计,并对目前常用防渗材料做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6.
针对垃圾填埋场防渗要求高的特点,在渗滤阻滞作用和吸附阻滞作用阻滞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粉质黏土、钠基膨润土、水泥和粉煤灰材料进行了SBCF浆材研究,通过大量正交实验研究和重复试验优选出SBCF浆材配方,其56d结石体的渗透系数1.48×10-8~1.71×10-8 cm/s,抗压强度为1.10~1.12MPa,弹性模量为97.7~99.7MPa。采用自有专利研制的柔壁渗透仪进行了浆材结石体对垃圾渗沥液中污染物阻滞规律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阻滞率均随试样高度增加而增大,且在开始渗滤的100mm内阻滞率增加较快,大于100mm后阻滞率增加减缓,当试样高度达到180mm时,对垃圾渗沥液中主要污染物的阻滞率均能达到95%以上,并可将此实验规律作为设计防渗墙墙体厚度的依据。该浆材具有渗透系数低、对污染物阻滞率高、塑性与耐久性好、无化学添加剂、无污染、原材料来源广和经济性好等特点,可用于新建或既有垃圾填埋场、建筑基坑工程和水利工程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探讨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环境岩土工程和多孔介质渗流力学理论,对比分析了各种防渗结构模式的特点,研究了土工防渗系统的防渗机理,提出了今后填埋场防渗系统中涉及的关键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水力与载荷耦合作用下填埋场防渗系统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释放传输环境工程效应直接影响到防渗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取双层复合衬垫防渗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填埋场抵抗环境污染的能力,为填埋场防渗体系的优化设计和防渗膜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和土壤处理手段,虽然生物处理技术手段日益得到加强,但三种处理手段的结合将使处理效果更加完善.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的有机结合,将是治理垃圾渗滤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膨润土—粉煤灰—水泥(BFC)浆材和柔壁渗透仪,采用人工配制的重金属离子溶液对不同高度浆材结石体进行了渗滤试验,试验证明:由于渗滤沉积作用和吸附滞留作用,浆材结石体对Hg、As、Pb、Cr、Cd等重金属污染物的95%阻滞在开始渗滤的30 mm范围内,而且随着试样高度增加,对各种污染物的阻滞率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并有...  相似文献   

10.
粘土固化注浆技术在垃圾填埋场防渗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室内与现场试验研究,表明粘土固化浆液在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中应用是可行的。工程实际使用证实,其堵水效果完全可以满足填埋场防渗 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垃圾填埋场防渗的特殊要求,通过大量正交试验研究,研制了一种膨润土-水泥-粉煤灰(BCF)浆材,包括S型、N型和Z型3种类型。采用自己开发的专利产品柔壁渗透仪对浆材进行了阻滞性能测试。浆材结石体对CODcr、氨氮和磷的阻滞率均达到了82%以上,对酞酸酯和常见重金属离子的阻滞率均在99.6%以上。提出了渗滤沉积作用和吸附滞留作用是浆材结石体对污染物的阻滞机理。  相似文献   

12.
填埋垃圾生物质三相演化过程与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主设计的大型实验装置室内模拟生活垃圾填埋厌氧降解过程,研究填埋垃圾生物质降解固、液、气三相演化及稳定性特征,探讨垃圾物质损失过程及其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次性填埋处理方式下,填埋体系产甲烷菌适宜的微生物环境条件形成缓慢,抑制了非产甲烷菌与产甲烷菌稳定的协同代谢作用,垃圾填埋气产出表现出滞后时间长、产率峰值高、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模拟实验前期持续的水解产酸主导作用使垃圾生物质累计损失量逐渐升高至7.15 kg,后期产甲烷主导作用使累计损失量快速下降至4.75 kg;抑制填埋垃圾生物质好氧降解,减少液相生物质扩散迁移损失,快速形成多种微生物菌群的协同代谢,促进垃圾生物质的气相转化,是垃圾填埋场生物质损失过程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好氧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反应器、准好氧填埋和传统厌氧填埋等工况下垃圾固相(挥发性固体质量百分比VS、生物可降解度BDM、纤维素质量百分比、纤维素与木质素质量比C/L)、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cr质量浓度、生物需氧量BOD5质量浓度、BOD5与CODcr质量浓度比B/C、总氮质量浓度TN、氨氮质量浓度NH3-N)和填埋气(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好氧或厌氧)能提高垃圾降解速率、加速垃圾稳定化。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对垃圾固相VS、BDM、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7.5%、71.4%和93%,稳定化时间较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缩短60%以上;渗滤液回灌加速降解渗滤液中小分子有机物:好氧生物反应器(189d)和厌氧生物反应器(596d)中CODcr和BOD5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6%和99%,而且好氧生物反应器中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和99%;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利于甲烷气体集中产生和提高甲烷产率,好氧生物反应器和准好氧填埋能大大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添加量条件下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并建立了污泥-生活垃圾降解产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整阶段、加速阶段和衰减阶段;随着污泥添加量的增加,累计产气量逐渐增大,但是当污泥添加量超过30%后,累计产气量逐渐减少;添加污泥后,产气过程的产甲烷阶段明显提前,并且降解产气中CH4体积分数提高,缩短了填埋场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但是污泥对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范围,本实验中,污泥添加量为30%的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5.
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以活性炭作催化剂、H2 O2 作氧化剂。结果表明 ,在H2 O2 /COD0 =1 .5 ,活性炭 /H2 O2 =0 .6,pH值为 2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在 1 80min内结束 ,其中COD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 82 .8%和 85 .5 % ,臭味消失 ,比Fenton试剂法处理渗滤液效果要好 ,并对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维垂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动态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湿润锋的分布,并且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从而可为定量化研究填埋气体和浸出液释放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赵玉杰  王伟 《青海大学学报》2004,22(6):47-49,64
通过对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进行填埋压实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垃圾构造层厚度在0 5~0 7m之间,斜面最佳坡度在1/5~1/4之间,压实机械的行驶方向为坡下至坡上,最佳机械行程次数为3次,垃圾最佳含水率在44%~50%之间。  相似文献   

18.
张落坪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或内梅罗污染指数对张落坪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地下水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受东沙坡村中非卫生填埋垃圾坝的影响,垃圾坝下游地下水污染严重,污染因子依次是NO2-N、NH+、NO3-N和Cl-,同时由于垃圾填埋场在建场之初的防渗设施防渗效果不理想,导致垃圾填埋场下游地下水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