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Richards曲线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地基沉降曲线和Richards模型曲线的相似性,本文对Richards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非常好的反映地基沉降随时间的发展全过程,能够非常准确的预测地基沉降量.因此,该模型非常适合于作为地基沉降的预测模型.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地基沉降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Weibull生长曲线模型对2个工程实例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常用的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地基沉降情况,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因此,相对于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来说,Weibull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更适合于作为地基沉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贾萍  方源敏  卢水牯 《河南科学》2011,29(3):329-332
介绍了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建立沉降预测模型,拟合出s-t曲线,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来评价预测模型拟合的精度,发现Logistic模型属于高精度拟合.将预测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沉降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4.
 地下煤炭资源被人工采出以后,因上覆岩层的失稳、垮落、重新密实而使地表出现开裂、塌陷和变形等地质灾害。传统的研究煤矿开采沉陷的方法主要有地质法、实地监测法、物理和数值模拟法等,这些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部分参数的获取十分困难。为了获得在煤矿开采区域内地表沉降情况的准确信息,本文利用采动卸压原理和“三带”模型,以湖南省金竹山矿业公司的土珠煤矿开采沉降实况为研究背景,分析其地下采煤时地表裂缝与沉降的发生机制与特征。提出在开采垂直裂缝最大估算高度直接影响地表浅部的2煤层和3煤层时,应根据理论分析和实地观测的方法进行沉降预测,适时提供有效的安全预警信息;在开采垂直裂缝最大估算高度不影响地表的深部煤层时,可根据实际观测的历史数据建立灰色Logistic I/II模型进行地面沉降预测,无须再进行实际监测。通过实践验证和模型精度检验表明,灰色Logistic I/II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高,能准确提供有效信息,为地表环境的复垦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工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软土地基填筑施工中的沉降预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并构造了预测路基沉降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为预测软土地基路基填筑施工引起的沉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复合地基沉降的模型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复合地基沉降发展机理和规律的分析,结合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的特点,建立了复合地基沉降的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反映了复合地基沉降 时间曲线的单调递增性、有界性和呈"S"形的特点·模型精度检验表明,利用较少的沉降观测数据,通过数学推理过程建立的沉降Verhulst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精度,反映了复合地基沉降发展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垃圾土的沉降量,以便指导填埋场的建设以及封场利用,基于线性加载情况下垃圾土的沉降变形曲线呈"S"型这一特征,指出可用Usher模型预测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离变量法,结合初始条件对建立的Usher模型求解,得到模型解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可知,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Usher模型的特例。采用重复二元回归法对Usher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利用该模型对某填埋场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可知,Usher模型的误差平方和为108.19,而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误差平方和分别为162.21和952.41。对比结果说明,Usher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同类工程的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层BP模型)为研究手段,对九寨黄龙机场元山子沟104 m的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变形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认为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包括填筑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瞬时沉降、加载结束后的主固结和次固结三部分,瞬时沉降速率最高可达20 cm/month,发展时间约为15~40天;主固结速率为0.3~3 cm/month,发展时间为8~14个月;次固结速率小于0.3 cm/month,发展时间为3~5年.且高填方地基最终沉降量为42~44 cm,竣工后半年(2003年4月)工后沉降量完成40%~50%,一年后(2004年4月)可完成70%~80%,两年后(2005年4月)可完成90%~95%.  相似文献   

9.
李雪霞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6):24-24,23
目前采用的各种沉降预报方法特别是施工期间沉降的预测还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预报最终沉降和历程与实际观测相差较大。本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最终沉降和沉降历程以及施工期沉降速率等问题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施工过程中监测路堤沉降数据建立了预测沉降的灰色模型,为预测软土地基路基填筑施工引起的沉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从而达到动态控制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前期沉降观测反演参数预测建筑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行规范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与时间、施工进度有关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施工前期实测沉降资料构造方程组,反演地区经验参数及与时间有关的修正系数,可以预测建筑物在不同施工进度和不同日期下的沉降. 用工程实例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参数反演法预测值误差较小,符合建筑物沉降变形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差异沉降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异沉降是群桩复合地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均为计算复合地基的总体沉降,而研究差异沉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得到差异沉降值.提出了用桩体沉降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计算群桩中每根桩的沉降值,进而计算群桩的差异沉降.同时根据单桩沉降计算出群桩的总体沉降,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出了桩体沉降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并给出了这两个参数(桩顶应力比和桩端应力比)的经验公式.通过与模型试验和工程实测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桩体沉降法计算的沉降量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可以认为是工程设计的一种可靠方法.图6,表4,参8.  相似文献   

12.
一种预测基础沉降的实用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参数拟合法预测基础沉降过程。考虑了土的加载过程、排水条件、非线性的本构关系、孔压的产生和消散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沉降组合预测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建模研究,将基于预测有效度的组合预测模型用于建(构)筑物沉降分析.研究显示,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单个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主要体现在预测误差较小,最大误差<6%.这有助于准确地预测沉降,从而使后期施工组织安排达到最优化,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预见,经过模型的不断更新,当实测数据充分可靠时,对其长期趋势的预测可取得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影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室内压缩试验,基于DUNCAN-CHANG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桩长、不同桩径、不同褥垫层厚度和不同桩数(相同置换率)等影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桩长和桩径的增加,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减小,控制桩长比控制桩径对刚性桩复合地...  相似文献   

15.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工程实例,对软土中刚柔组合桩形成的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说明文中所提的复合模量法的沉降计算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刚性单桩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单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了刚性单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单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结合现场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沉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可为工程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差异沉降是群桩复合地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国内最新研制的大型试验台--中国矿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完成了2组模型试验.试验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等桩长群桩复合地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沉降.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群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不同桩位、荷载和下卧层.对采用改变桩长、桩径、桩体模量等方法实现变刚度复合地基的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桩长的方法是实现变刚度的最佳选择.图7,表9,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