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桂罗敏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4):80-82
通过对二十五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长期研究,并经过完整的检索,发现作为载录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的《汉书·艺文志》,尚无学者对其中的家数、卷数作过目录比例的数字统计的专题研究。为体现最早一批典籍在正史中被著录的状态,笔者对它们逐一进行了梳理,从而得出本文。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图书目录,从学术源流、编纂依据、编撰方法以及分类体系和著录体例几个方面对《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传统目录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两《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贺灵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是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儒家列于《诸子略》十家之首,可见刘氏父子和班固对儒家的重视。文章就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孔子与六经之关系逐一梳理各家之言,择善而从,兼发己论。 相似文献
4.
先秦音乐思想以及整个文艺思想 ,集中表现在一场关于“乐”的论争上。作为这场论争的总结和结晶的《乐记》 ,其成书年代历来没有弄清楚。郭沫若曾提出了公孙尼子说。但从《乐记》自身的矛盾性来看 ,作者不应是公孙尼子 ;从儒家传统文艺观的发展过程来看 ,《乐记》当在《荀子》之后。从直接的史料记载看《乐记》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汉书·艺文志》提供的史料是基本可信的。所以 ,《乐记》应是汉武帝时 ,刘德与毛生等人收集《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所作 ,经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而得。 相似文献
5.
在《汉书·艺文志》中,赋是以类区分,以品相别,杂而不乱。《汉书·艺文志》对枚乘、东方朔、扬雄等人作品的处理,都能得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分类与排序,一方面与《汉书·艺文志》总的编撰体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受当时的学术观念、价值标准和批评方法的影响,反映了汉代朴实学风。 相似文献
6.
7.
王晚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57-62
班固生活在经学昌明的东汉初年,他深受经学影响,使得《汉书》具备清晰的经学特质。一是强烈的等级观念。作品中无论是格局的安排、人物传记的次序还是对史迹的勾画、对人物言行的评价、对之前史作的扬弃,均依此以“礼”为核心的“三纲”“五常”为据。二是信仰君权神授,在人与人关系上,上级要求下级信仰君权神授,实际上是全民都要信仰,主要是心理上要信仰。 相似文献
8.
王春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在《典论·论文》中 ,曹丕批评了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 ,指出了文学的独立地位 ,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他提出的这些观点 ,对文学的发展存在积极的意义 ,为后来的《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体制完备的文学批评专著的出现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将前人零散的文学批评观点系统论述 ,为后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管成学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3)
《宋史·苏颂传》是研究苏颂生平业绩的最权威的资料。由于编撰者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不够详尽,对其任职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没有写明。现据我们校点《苏颂文集》、苏颂家训《魏公谭训》及苏颂《墓志铭》、《行状》等,给以具体考释,以补《宋史》之缺失。 相似文献
10.
李秋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2):5-7
《呼啸山庄》是一本非同寻常的爱情小说。艾米莉·勃朗特以她创造性的艺术想象赋予了小说一种永恒的魅力。她想象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强烈性、自然性、神秘性和反常性。正是这四个因素使她有别于其他作家,从而创作了令人颤栗的、超凡脱俗的《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11.
12.
汉代的"酎金"与"酎金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初期 ,诸侯势力膨胀 ,甚至“不听天子诏” ,与中央政府抗衡 ,直接威胁着中央集权。为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诸侯势力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酎金案”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春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64-67
汉代在我国法律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克服了法家立法和执法思想中的一些偏颇,大量地引入儒家思想,将礼的文化传统和法的文化创造相榫接,引礼入法,实现了“礼法并用”。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制定、施行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礼主刑辅”的法律特色。 相似文献
14.
汉代伪书产生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见证前朝兴亡的汉人,以史为鉴,毅然选择了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官方和民间多次大规模地搜访征集天下古书;古代经籍开始明显地呈现出较强的商品性;儒家经学处于一尊的地位;先后新发现一批古文经书,由此引发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今、古文经学之争;西汉末期以后,谶纬之学泛滥成灾。汉代文人作伪动机各不相同,大概可分六种。 相似文献
15.
钟书林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7,10(1):57-60
《东观汉记》是东汉的史学集成,起班固,迄蔡邕,四代英才荟萃,终与《史记》、《汉书》并为“三史”。对这段近二百年的史书编撰长涯,唐代而下,考论甚详,尤以余嘉锡用力最勤,但仍有未尽完善。为辨章源流,文中又对当时史书编撰的概貌一一加以厘辨、订补,使之更为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6.
"春秋决狱"是汉代一种特殊的断案形式,从汉武帝开始,以后盛行于两汉。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时期经学意识形态的确立。此外,政治利益的驱动和古代法律对官贵的不适用性也是其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代玉器中的圆雕动物题材多样,材质优良,工艺精湛,形神兼备,把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推向了第一个高峰。同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代社会、文化与思想领域的真实面貌。汉代动物圆雕在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8.
李桂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1):104-107,119
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综观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吏治,虽也有贪污腐败现象,但总的来说还较清明,大批良吏在澄清吏治、发展经济、传播文教、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汉王朝在西南地区的用人策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汉代日食记录的可靠性分析--兼用日食对汉代历法的精度进行校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细致的文献分析和研究,参考前人的已有工作并结合当代日食计算程序,逐条对两汉时期保留的日食记录的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指出了前后<汉书>、前后<汉纪>、<通志>、<世史正纲>、<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及地方志等诸多文献中一些记录的错误情况,分析了一些错误的原因并予以修正.在此基础上指出,汉代在日食的观测和记录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最后采用汉代历法家的思路,利用可靠日食记录对<三统历>、<四分历>的合朔推算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三统历>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后天问题,并且在东汉初期变得非常严重,<四分历>虽然通过历元的调整暂时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该历法所取得朔望月长度并没有实质进步,所以,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发展小城镇经济,加速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快小城镇的发展,要有全局和统筹观念。如何确定小城镇的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是关键所在,其中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编制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对小城镇产业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