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要从建构语境知识,辨明交际意图和寻找语境线索三个方面探索语境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建构语境知识,主要包括熟悉语言语境,建构情景语境和学习文化语境.辨明交际意图就是要根据言语功能判断出显性意图,进而参照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推断出隐性交际意图.寻找语境线索是有助于听力理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程式化表达是语言运用中的普遍现象,研究认为,它们具有与文化情境相连、整体性和固定性等特性,在交际意义的建构和诠释过程中具有引导获得文化和情景语境知识、易于掌握和运用、帮助语言使用者获得准确信息,并有助于快捷地建构和理解意义等语境线索功能。  相似文献   

3.
罗玉屏 《科技信息》2009,(12):89-89
本文以教学篇章语言学的理论为框架,讨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通过构建语境知识训练学生的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建构语境知识,主要包括熟悉语言语境、建构情景语境和学习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彭永爱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02-103
认知决定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交际中的文化特征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因素,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语境建构的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复杂性,文化语境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文化语境是理解交际的认知基础,它有利于我们解读语言交际的意图以及消除话语的歧义。  相似文献   

5.
任何言语行为及其理解都必然发生于特定的语境。听者在交际中决不只是消极地充当信息收受者,也不仅是利用语言知识去获得句子本身的意义,还需要利用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对句子意义进行处理(增补、删减、过滤等),才能真正理解话的意义。本文根据语境理论及实际教学经验,着重讨论了语音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分析在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中语境对理解交际意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导致言语的交际意义与字面意义不完全一致,语境在辨别交际意义和字面意义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在理解交际意义时,可借助于以下4个方面的语境因素:语言知识、世界知识、参与者、交际情景.语境因素帮助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从而对外语教学工作也有所启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能忽视语用规则和语境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西方在地域、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关联域"的视角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西方在地域、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关联域”的视角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9.
语境因素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是背景知识和情景知识在语用学的分析中有重要的作用。语用前提是一个特定的语境下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语用前提必须是谈话双方所共知,而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是语境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应用言语行为理论解释话语主要借助隐藏在话语内的一些恰当条件、构成性规则知识和具体的语境情景。会话含义中的语境是为了使语言交际活动达到特定的目标,谈话双方都应遵守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语境因素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是背景知识和情景知识在语用学的分析中有重要的作用。语用前提是一个特定的语境下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语用前提必须是谈话双方所共知,而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是语境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应用言语行为理论解释话语主要借助隐藏在话语内的一些恰当条件、构成性规则知识和具体的语境情景。会话含义中的语境是为了使语言交际活动达到特定的目标,谈话双方都应遵守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基础,建构了话语交际中语用预设的认知模式。指出话语交际过程是语用预设及其推理的过程,关联性是构建语用预设的前提条件,交际意图是构建语用预设的基础,认知语境是构建语用预设和识别预设的主要依据。并论述了语用预设在交际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13.
王利清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24-127
语境是影响话语理解的重要因素,语境和听力理解存在内在关联。不同的语境因素为英语语篇听力教学提供了教学方法的新渠道。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运用语境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新闻英语中众多的新词汇、多义词、习语、谚语等等,给译者带来了翻译上的困难。新词汇的翻译需要译者根据词的结构和上下文的意思,决定是直译、意译还是音译。多义词词义的确定,要依靠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及主题等因素。引申词的词义则要从原词的内在含义出发,根据其上下文、作者的意图及所描写对象的思想来进行分析。习语和谚语的翻译中,可以采用内涵相近的表达、意译或直译,保留原词语的形象说法并加注。  相似文献   

15.
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汉语标示语的英译问题,从结构客体顺应、语境关系顺应、动态顺应等方面探讨了常用的警示性标示语和宣传性标示语的英译,认为常用的警示性标示语的英译要尽可能套用英语的表达方式,而宣传性标示语的英译就要顺应英语的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注重交际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出通过建立知识资源网来构建和谐文化氛围的设想,并对我国目前的全民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探讨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译文的选择应该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和传递接受信息的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多元文化的并存和影响,学习外语的目的除了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学习模式上。为此,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已成为促进和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对他人的称谓为研究对象,在Halliday的情景语境理论的指导下,探究语场和语旨的变化对称谓变异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交际过程中称谓变异能够揭示使用者的心理,与此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变异称谓可以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