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全息胚这一机能单位的发现,全息胚学说这一使细胞学说成为特例的全新生物整体观的提出,象当年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提出一样,使生物学面临着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一、全息胚学说的理论意义细胞的发现(Hooke,1665)和细胞学说的提出(Schwann,1847),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有一种学说可以使细胞学说成为特例,那就会象在物理学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使牛顿力学成为特例的情况一样了.事实上,本文作者的全息胚学说(ECIWO Theory)已经使细胞学说成为了全息胚学说的特例. C.Darwin(1859)研究过生物体某些部位之间在某些性状上的相关变异,但却没有找到相关变异的原因和相关部位在生物体上分布的一般规律,也没有发现相关性是在广泛的一般  相似文献   

3.
全息胚针灸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全息胚学说的基本原理用于人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是这一学说得以确立并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1973年,张颖清发现,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它称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利用这个全息穴位群,建立了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目前发现,人体上可以具有诊疗价值的主要全息穴位系统有102个,这些全息穴位系统遵循着穴位全息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息胚的概念和理论.本文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全息胚控制问题的非线性分布参数控制系统模型,并将生物全息诊疗法用一组MIMO-DPS(多输入多输出分布参数系统)来描述以及对诊断及治疗给于控制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当今医药科学的一个悬而未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解释痊愈这一过程,生物体是怎样修复创伤,再生新组织、恢复生机的。如能更好地认识其自我修复,自我愈合过程,那将会极大地促进医学痊愈技术的发展。显然,这些综合的生理过程极为复杂,很难通过分析揭示其奥秘。那么全息胚理论又如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过程呢? 充足的临床证据表明,采用不同的全息胚方法或针刺微型系统,对患者实施生物全息疗法确能引起有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与全息生物学的结合将使长寿命mRNA在全息生物学中扮演诱人的角色。它是全息胚的分子学的实证的表征,最有资格入选为逆转录的模板,并因此而成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分子机理的代言者。  相似文献   

7.
人工种子全息胚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种子的研制除了从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方面着手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全息胚的优化来提高人工种子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农学方面,运用张颖清的生物全息律、遗传势理论和张颖清发明的全息胚定域选种法是选种育种史上的重大技术突破,是全息生物学在农业上最有应用前景的重大成果。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不增加人员、设备、能源、资金、物资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或提高品质,并能提高种性,防止品种自然退化,还能定向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有行医资格的中医和针刺师。第一届全息胚生物学大会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以后,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胚生物学使我获益非浅,帮助了几百例患者解除了病痛。我使用这种理论能简单、准确地诊断和分析许多疑难病症。例如:如果病人有头痛或嗓子红肿症状,便可在其第二掌骨侧的胃穴或下腹穴找到压痛点(不一定是头穴或颈穴)。根据我的经验,用全息胚第二掌骨例或胫骨侧针刺疗法能马上止病,尤其像头痛、腹痛、  相似文献   

10.
“全息”概念源于激光照像。这种照像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全息照片的每一点,无论大小,都保留有被摄物体的全部信息。通过全息照片的任一碎片,都可以重现被摄物体的整体形象。在这里,对保留被摄物体的信息来说,局部与整体的差别消失了,任何局部都有整体效果。生物体也有这种“全息”特点吗? 张颖清同志于1981年《自然杂志》第4期上提出了“生物全息律”,又于1988年《大自然探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中我已经运用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胚诊疗法广泛治病,其有效率达90%以上。现将运用全息生物学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根据临床记录,只要病人所患疾病不是处于后期(根据其血糖含量),其有效率为95%。约半年后,同一病人回医院寻求其他方式的治疗,同时检查其血糖含量,发现他们体内保持了稳定而正常的血糖,病情没有恶化。采用全息生物诊疗法,经过平均两个月的一系列洽疗,即能生效。据我观察,血糖含量从320mg/dl下降到160mg/dl。经过四个月的继续治疗,病人体内的血糖含量能仍保持在120mg/dl至160mg/dl之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生物全息律指出,生物体是由分属于不同级并且具有不同分化程度的全息元组成的。所谓全息元,就是在一个生物体中,功能和结构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大全息元中含有小全息元。全息元的大小(层次),用“级”来表征。级越高(n越小),它与整体的联系就越密切,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大;全息元级越低(n大),其独立性就越大,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小。全息元是整体的缩影。这一学说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涉及的范围也极为宽广。然而,纵观研究全貌,对全息律尚未提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模型。一门  相似文献   

13.
许多疗法都是以这一共同原理为依据的,即整个生物体可在其某一个特定区域体现出来:耳针和耳部医学,鼻部反射学和鼻针,足部反射学,手部反射学和手针疗法,口腔针疗,山本新发明的头皮针疗法等等。这些疗法有的被划分为针刺微系统或躯体局部的、全息的或生物全息疗法。临床实践表明,它们很有用途,在世界上越来越为人们所承认。显然,这些方法反映了生理学的一个普遍原理:整个生物体在其某些部分的全息反映。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双向联系:整个生物体的病变通过每个微系统的相应变化反映出来,对其中某个微系统进行治疗可以使整个生物体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纽约艺术家鲁迪·伯克豪特创作的一幅全息照片——一张记录激光图形的照片,在一块玻璃板上显现出立体图象,如同雕塑一样魔术般地漂浮在空间。当观众变换位置时,能看见不同的影象和颜色。激光全息摄影术在二十年前被发明之后,很快就成了艺术家的一种工具,商业和工业上的应用也在日益增长。这是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许多人都弄错了。当  相似文献   

15.
田焕芳  李建奇 《科学通报》2006,51(14):1617-1631
Gabor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电子全息干涉成像的基本原理, 随着相干场发射电子枪的发展, 到现在为止, 电子全息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评述了电子全息的发展、基本原理以及在磁性、超导和异质结等材料学领域中的一些应用, 对这一研究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末,我国学者张颖清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全息生物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了生物领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宇宙全息论,把全息关系的机制由生物学领域推广到整个宇宙.此外,还有人在其他领域运用全息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全息论”是对上述学说中所体现的共同方法论原则——全息律,即从部分审视整体的一种概括.  相似文献   

17.
多年以来(1950年起)我们一直从事电针诊疗的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专题论文集和许多杂志上。后来,我们结识了张颖清教授,拜读了他的不同凡响的专著(我们已将该书译成俄语。即将出版)之后,便将部分研究时间用来试验以全息胚生物学为基础的诊疗方法,研究其临床价值。为了证明全息生物学第二掌骨侧诊断法的有效性,我们借助电针仪器ELAP-micro进行了试验。使用定点电极寻找压病穴位,指示灯,声音信号和仪表读数显示出找到的穴位。  相似文献   

18.
本刊去年第4期发表了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初三女学生杜冰蟾的《汉字全息码》一文,至今恰好整整一年。这一年来,上海舆论界对于“汉字全息码”及杜冰蟾的新闻报道逐步“升温”,发展至今,有些说法已经到了与我们当初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80年前后张颖清同志有关生物全息律的文章发表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生物全息律被广泛应用到中医、农学、花卉、植物细胞及组织培养、中草药研究和古生物研究等领域,一门崭新的学科——全息生物学应运而生。最近,随着  相似文献   

20.
汉字全息码     
本期的领头文章《汉字全息码》是一篇重大发明的专利报告。汉字编码是一个世界难题,大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陆续提出数百套汉字编码方案,其目的是为了使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方块汉字及古今中国文化,能运用电报、电传、电脑等近现代科技手段传递信息,以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伟大交流。现在,我们自豪地向世界宣告:先进的理想化的“汉字全息码”,已在中华大地上诞生。而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者竟是年仅15岁的中国女少年杜冰蟾。有了“汉字全息码”,汉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灿烂前景犹如旭日临窗,曙光照耀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