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供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类问题大致可以分为特供产品和特供商品两部分。部分人利用大众对"特供品"的追捧,向企业或其他机构非法授权特供品,这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形象,并引发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了解"特供品"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为治理"特供品"现象提供建议成为研究者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中国人关系视角来分析当事人心理,用中国人关系的差序格局来解读"特供品"现象,并为治理"特供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是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写出了传世名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云南三村》等著作。文章通过对这两部著作的简要分析考察他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一为"社区研究范式";二为"差序格局"思想;三为"实地研究"方法;四为"类型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西社会结构的对比,尤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最为经典。但它们只提供了中西对比的一横切面,极易忽略中西社会结构各自变迁发展的脉络。就西方而言,社会结构经历了从整体主义城邦到村落家族共同体,再到现代法治社会的变迁;就中国而言,则经历了从传统部落礼乐时代到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再到以平等原则重塑的差序格局的变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培育植根于学术自由的大学自治权、提升大学学术治理水平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厘清学术治理中学术权力行使的应然逻辑。在学术领域,教师聘任评估、学术不端的认定、博士生招生这3类事务综合反映了学术评价权、学术规范制定权、学术资源分配权这3种基本的学术权力,属于学术治理的核心领域。借助差序格局的理论视角,深入分析学术权力在这3类事务中的行使逻辑、行使方式与具体程序后发现:在教师职位聘任评估和学术不端的认定中,利益相关度更高且专业审查能力更强的学术共同体处于缺权或少权的状态,利益相关度较低且专业审查能力较弱的政府部门和校级组织却掌握着最终决策权,呈现出权力与利益、能力不匹配的差序格局。在博士生招生中,部分原"985工程"高校实行的"申请-审核"制反映出基层院系和学术群体开始获得更大的学术自主权,这种不合理的差序格局得到了初步改变。未来进一步优化学术治理差序格局的关键在于坚持回归知识理性的实践逻辑,将具有特定学术领域的专业审查能力作为享有参与权乃至决策权的唯一正当理由,下移治理重心,赋予基层学术组织实质性的学术自治权。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中国的"象思维"只能是"象语言","象语言"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而是"象数逻辑"."象数逻辑"通过"取象去形",以"无形之象"追摹自然变化之序而创立推演体系,包括比类推理与太极推理两大推理法则,且深涵价值底蕴.中国"象数逻辑"较之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更具本原性,内涵更丰富,包容性更大,其以"象数算法"为基础,但蕴涵其中,并未分化成为独立学科.而中国古代数学本为体用不二之完整体系,洛书、周易之"象数算法"与中国古代数学之"机械化算法体系"一脉相承.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继承创新,不仅对人类数学史,对当今数学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也为今天创建现代的中国语言学、逻辑学,为中国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差序的分析与研究,来揭示一种动态的道德转向及所体现出的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由公道德占主体向私道德占主体转变的倾向,由此进一步分析社会分层中的分层结构与其所对应的道德差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社会分层中的道德相对于大众普遍意义上的信念而言,具有某种沦落的趋势。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中的各阶层的道德差序格局出发,通过揭示流动性不断增强的中国,人们所秉承的实用主义道德的泛化及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差序格局和心理契约对农户合作行为影响机理的研究,认为在新的差序格局中,农户通过"情感+利益"的关系来进行合作,随着与自己亲密关系的疏远,合作就越需要利益的促使。心理契约通过影响农户的心理感知来影响农户的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加农户之间的沟通与默契,促进农户的合作意愿。  相似文献   

8.
格上的序差的性质及其存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给出了序差的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序差的性质,并进一步讨论了格上的序差存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序差格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格上的序差映射及序差格的概念,系统地讨论了序差的基本性质,并进一步讨论了序差格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二重有限非齐次马氏链的强大数定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鞅方法给出二重有限非齐次马氏链关于状态序偶出现频率的强大数定理. 首先, 利用鞅差序列收敛定理得到二重有限非齐次马氏链的k元函数一类平均值的一个强极限定理; 随后, 将已有文献中的二元状态序偶出现频率的平均值的极限定理加以推广, 得到任意k元的情况; 最后作为推论, 得到一系列相关状态序偶出现频率的一类强极限定理.  相似文献   

11.
大伴旅人是万叶第三期的歌人,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素养.天平二年春,大伴旅人模仿王袭之的兰亭集会,在其府邸邀请筑紫的三十二名官员,举行梅花宴.三十二人以梅花为主题各赋歌一首,并加汉文序,留存于<万叶集>卷五.本文逐一考察梅花歌序中词句的出典,得出梅花歌序在语句和结构两方面都模仿<兰亭集序>的结论.王義之信奉"五斗米道",热衷养生和服食丹药,而由大伴旅人追赋的二首和歌中的"飞天丹药",则可见旅人对道教神仙世界的憧憬.  相似文献   

12.
小易 《科技智囊》2014,(9):78-79
<正>这段话的原意是: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官藉以治理政事,万民藉以稽察国事,这大概取象于《夬》卦。逐字来看,"上古",黄帝、尧、舜以前的时代,即伏羲、神农时代。"结绳",用绳子打结。"治",治理、管理、统治,也有天下太平的意思。"后世圣人",即黄帝、尧、舜。"易",改变、更改、替代的意思。"书契",一指上古时代的文书。《尚书·序》说:"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故日书契也。"二是指契约之类的文书凭证。"百官",古指公卿以下的众官,后泛指各级官吏。"察",明察、知晓、分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GPS网与地面网约束条件的序贯平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简洁的方式,导出了固定参数序贯平差的计算公式,并对GPS网与地面网中存在的固定边长和固定坐标方位角等约束条件进行序贯平差。结合矿区实例,讨论了约束条件的精度对GPS网精度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闪耀光栅衍射图样的二维展示,强调了单槽衍射"零级"的意义。首次用三维图演示了特定条件下闪耀光栅仅有一序光谱呈现,入射光波长取闪耀波长时谱线强度有最大值存在,离开闪耀波长时强度逐渐下降;随着入射光波长范围的扩大甚至会出现多序光谱的重叠。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肯定了社会治理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追溯党的百年社会治理实践,总结党的百年社会治理经验,探索贯穿于百年党史中的社会治理主线,乃是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从社会治理的百年嬗变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是一个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不断科学化的过程。从治理目标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革命动员"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转向;从治理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一元化"到"一核多元"的主体结构拓展;从治理方式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单一行政化到"六治融合"的方式结构拓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遵循"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百年社会治理主线,才能牢牢扭住社会治理的"牛鼻子"。这就必然要求: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二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治理理念;三要坚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心治与智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鉴于西方"国家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存在的固有缺陷,本文提出具有"政党中心主义"色彩的中国国家治理和现代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从政治范式的补充发展、政治价值的转换偏重、政治实践的有为有守三个方面对西方政治学进行了改造和丰富,而且也对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路径有所超越。"政党中心主义"的治理承继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善治"思想,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中国共产党践行而落实到国家治理的顶层层面。本文着重考察中国"政党中心主义"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功能发挥,并在比较的视野下得出政党中心主义的治理同样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保持政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要求有效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高等教育治理核心主体的根本领导。回望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治理高等教育累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突出表现在:以独立自主为特征的"自治"、以整顿重建为特征的"政治"、以施策立法为特征的"法治"和以立德树人为特征的"德治",形成了不断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治理特征。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的治理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逻辑基点,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逻辑起点,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为逻辑终点,以"坚持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逻辑中介,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逻辑。当前乃至未来,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治理高等教育的新时代目标,亟须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治理目的;构建三维多层新格局的治理体系;促进"四治"治理技术的有机融合;探索效能主客观评价法的治理效能。基于此,这一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将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经验",有助于推动全球高等教育的良善之治,促进全球高等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不断开辟高等教育"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研究了序差格的性质,得到了序差格同构定理,嵌入定理和扩张定理等更深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国政府治理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成果集中表现在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精神和发展观等诸方面。这些创新,从其发生机制上来看,主要是对社会环境变迁压力的有效回应、对多样化的治理理念的整合以及对改革开放以前治理失误的反思的结果。中国政府治理文化创新直接推动了中国政府的变革和公共治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发展实际并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一条"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为世界治理作出时代思考的一套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实践之中。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在于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它绝不是"飞来峰",也不是"舶来品",而是富有"中国味"、具有"中国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