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OFDM系统的LS信道估计可看作真实信道频率响应的一个有噪观察值,因此可采用子空间投影方法对噪声进行压缩。分析了利用子空间投影方法改进LSOFDM信道估计性能的实质,给出了利用子空间投影改进OFDM信道估计的一般框架,在此基础上将子空间投影推广到非LS信道估计方法。当信号子空间随时间变化时,需要采用子空间跟踪技术保持对信号子空间的良好估计,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跟踪的参数化信道估计方法,仿真表明这种方法在性能上优于非参数化时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2.
朱琦  刘钧雷 《科技资讯》2005,2(24):10-10
信道估计技术是实现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OFDM系统中基于DFT的时域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3种时域信道估计器的性能和复杂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时变信道下的OFDM系统的性能分析,通常采用信道在一个符号持续时间内保持不变的假设为前提。然而,这种假设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合理。随着载波频率的提高,终端移动速度的加快以及符号长度的增加,由多普勒效应导致的载波间的串扰变得更加严重。本文分析了多普勒效应对最大可传送速率和信干比的影响,并且分别设计了使信干比和最大可传送速率最大化的符号长度。数值仿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作者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种衰落信道下的OFDM载频同步跟踪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适合无线衰落信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载频同步跟踪的算法.算法的关键是在发送符号中插入相同的导频序列,利用相邻导频序列的差分相关值的相位来估计载波频率偏差.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该算法估计范围较小,但估计精度高,适用于载频同步跟踪阶段,可工作于低信噪比条件下。而且在衰落信道下也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着重分析了基于导频插入的信道估计方法,并研究了基于最小二乘的信道估计方法,利用多径衰落信道对不同插值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由于短波宽带信道的时变和多径 ,使正交频分复用 (OFDM)信号的正交性受到损失 (产生子载波间干扰 ICI) ,从而导致了码间串扰 (ISI) ,误码底板上升 ,并且随着信道的多普勒频移的增加而增加。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频域均衡方法。这种均衡方法假设 :在一个 OFDM块期间 ,信道的冲激响应 (CIR)是线性变化的 ,而常规的单抽头频域均衡器对频率选择性多径衰落信道的补偿是假定在一个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块期间信道是静态的。当相对多普勒频移在范围 (0 .0 0 5 <Δf D<0 .1 )以内时 ,均衡器可以有效地补偿由信道的多径时变造成的正交性损失。通过对 ICI的均衡 ,极大地改善了比特误码率 (BER)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郭建英 《科技信息》2011,(3):82-82,24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实现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信道进行估计有利于消除信道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探讨了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的方法,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无线信道的OFDM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理解OFDM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学习OFDM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研究OFDM技术在新一代无线通信中的应用与实现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快变信道下OFDM系统的判决反馈信道估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善OFDM系统在快变信道下的传输性能,文中提出一种利用叠加训练序列进行时域信道估计的方案.基于时变信道抽头系数的指数基插值模型,利用一个符号内的叠加周期训练序列建立线性表达式,并根据最小二乘准则求出插值模型的相应参数,由此构造对应的时域响应矩阵和频域均衡矩阵.为进一步改善估计和均衡性能,将所得的符号判决作为已知的训练序列进行迭代信道参数估计,从而能有效地改善信道估计的性能并消除载波间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在时间-频率双选择性信道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七芯铠装测井电缆的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以模式7传输时信道的衰减特性。建立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仿真系统模型,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克服信道时延扩展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对数据传输的影响,现已广泛应用到测井设备的高速通信中。针对测井电缆信道的频率特性,在发送端引入一个预均衡器,适当地调整发射端各个子载波的发射功率,提高了接收端的信噪比,减小了误码率。用Matlab进行仿真,并验证了该结论。该预均衡器实现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载波频率跟踪算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变步长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经过频率粗同步后,以变步长的最小均方算法(VLMS)进行频率补偿。在算法的初始使用大的步长值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然后使用小的步长使残留的频率偏移最小。由于不需要训练序列,故该算法是盲的,没有频带效率损失。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案能显著提高误码率性能,高精度的频率偏移估计几乎可以使频率偏移得到完全补偿,且算法的收敛速度比固定步长的算法快得多。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理想载波同步下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提出一种快衰落信道估计算法.首先,提出一种紧凑型广义信道冲击响应(generalized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G-CIR)自相关矩阵的对角化方法,使其随机性仅体现在对角阵中;然后,提出一种紧凑型G-CIR矩阵的压缩表示方法及其等效信道模型,减少了待估计元素个数;最后,利用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估计器估计出压缩后的信道,从而实现了非理想载波同步下的OFDM快衰落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非理想载波同步下的快衰落信道进行有效估计,并且提高了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流水迭代接收机,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Kalman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流水迭代接收机可同时提供多个软判决反馈信息的特点,通过消除这些反馈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使其可以有选择地用于Kalman滤波新息更新过程,从而提升信道估计的精度.该算法实时分析来自接收机中符号检测和迭代译码模块反馈信息的可靠性,使其在快衰落信道下也可较好地跟踪信道.仿真和最小均方误差分析表明所提信道估计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在复杂度和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子载波间干扰(ICI)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联合时频域均衡抑制ICI的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ICI的影响,从而使OFDM系统的误码率得到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高速移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信道的快速变化引起载波间干扰(ICI),降低系统性能. 为了有效地抑制由于信道时变引起的ICI,提出了一种时域分段线性处理的均衡算法. 通过接收端时域加窗,使原有时变信道均衡简化为针对多个OFDM符号子块内的时不变线性处理,从而大大降低信道均衡算法的复杂度. 同时,从理论上深入解析了所提均衡算法的性能及加窗个数的优化,并推导出基于所提算法的信干比(SINR)闭式解. 仿真结果以及复杂度分析表明,相较于现有时变信道均衡方法,所提算法能明显提升系统性能,且计算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变换的OFDM是小波理论与OFDM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利用了小波函数的非零平移自正交性和强频谱带限能力等优势.介绍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仿真该技术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并与传统的OFDM技术进行比较.在低信噪比下,DWT-OFDM技术的性能要明显优于传统的OFDM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基于导频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的基本方法,并给出在不同估计准则、不同导频图案下,信道估计性能的对比分析。采用广义平非相关散射下的多径时变瑞利信道模型,对各个算法进行仿真,得出不同算下信道估计的均方误差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快变信道中,梳状导频较块导频有更好的性能;基于MMSE准则的信道估计比基于LS准则的估计有更的性能,但前者复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时间选择性莱斯衰落信道条件下的OFDM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时间选择性莱斯无线衰落信道条件下一种64-QAM OFDM系统的理论论证,并给出了仿 真结果。首先,对波形形成技术和TCM编码使AWGN(加性高斯噪声信道)条件下的OFDM系统性能得 到改善进行了探讨;其次,讨论了 COFDM(编码 OFDM调制)系统抗时间选择性莱斯衰落性能。选择有效 的信道编码和波形形成方法可以得到系统的理想抗衰落性能。  相似文献   

19.
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具有很强抗多径干扰、码间干扰和窄带干扰以及很高频谱利用率的高效数据传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OFDM信号的自动识别和调制参数的估计是非协作通信和认知无线电中的关键问题。以基于高阶累计量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检测算法为研究对象,针对衰落信道将影响信号高阶统计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衰落信道环境中的基于高阶矩的OFDM信号检测算法,用以区别多载波信号(OFDM)与单载波信号(MFSK,MQAM);并通过数学推导和仿真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衰落信号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