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哲学的诗性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诗性智慧"不仅表现于诗的现象世界中,而且还直接表现在中国哲学的源头和深层结构中。中国境界形而上学的最后完成,并不在哲学学说中,而是在艺术———审美学说中。大凡中国的伟大诗人、词人,在其诗词背后,均可发见深邃、厚重的哲学意识与形上的哲学境界。"中国哲学诗性本体论"是一种"象征性的思维方式(一种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2.
诗性智慧一词本是维柯用来指称在人类天性中最为深层的精神活动方式。劳承万运用美学方法对这个概念进行现代阐释。从研究方法上说,维柯偏重于民族学,而劳氏则倾向于美学。前者意在探索人类智慧的真正起源;而后者则旨在寻求解答“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转化”的实证之路。从价值观角度,维柯更偏重于历史学,意在以所谓的异教历史进行反神学的斗争;而劳氏则更倾向于语言学,旨在探索符号(语言学)与情感运动(诗学)的共同本源,以解开语言、诗、思以及人的审美活动的秘密。诗性智慧是在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最重要的桥梁。所以这一研究仍可看作是“审美中介学”向人类学领域的有力拓展。  相似文献   

3.
诗歌意象是诗性智慧的集中表现,诗性智慧是人类天性中最为深层的、充满感情的智慧。诗歌的诗性智慧首先表现为意象具有具体感性的特点,意象以生动、感性、诗意的形象赋予诗不具形的思想感情。立意高远形成思想的穿透力,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来震撼读者。诗歌意象的诗性智慧还表现为情感的智慧和意象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方以智对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两次描述都体现了诗性智慧的内涵。他在20岁左右的生活是一种背离了儒家政治-伦理生活方式的诗性-审美生活方式。后来在他27岁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以往进行反思,又选择了一种超越了儒家政治-伦理情结的儒家文化的诗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生态美学与诗性智慧的现代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美学虽作为一个时代课题而提出,但在逻辑上表达的却是美学研究回归自身,是诗性智慧在文明时代中真正的复活。生态美学研究在学理上的可能,主要奠基于这样两个方面:从思维方式角度讲,它根源于与理性智慧截然不同的诗性智慧;从精神—实践方式的角度讲,它根源于与人的种属尺度截然不同的审美建造尺度。就生态美学的实践意义而言,它意味着一种真正的审美建造方式,为一种全新的人自身再生产方式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苏轼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较为复杂,自宋以来争执颇多。本文从苏 轼对三教思想的吸收,体验,打通,融汇等的过程去考察,把握其存在的样态,对苏轼与三教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思维方式.这一公理性的常识在学者们头脑中显得过于笼统,还得具体考察.研究者从词源学的角度探讨了先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中国文论的深刻影响,进而从思维方式方面分析了其中两个主要方面的影响:一是"与天地同春"的整体思维,二是"与万物共感"的直觉和具象思维.这是极富原始感觉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8.
以人类主体性为核心及文化系统为基础的视阈来审美观照"诗意地栖居"中所包含的合理人性因素."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对人性正常化的解读,海德格尔对"诗意地栖居"的阐释是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现象的人性根底.诗性·人性的共通性才是"人诗意地栖居"存在的审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坚守着自己"乡下人"的身份,从乡村中国的视角和价值判断来建构自己的文学及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紧密关联的三个方面:带有"五四"启蒙传统的对民族品性的思考与重塑;"乡下人"视角下"城"与"乡"对立所导致的对世俗的躲避和对自然人性的讴歌;基于对"人"更高意义上的关怀,他还对现代文明的弊病做了深刻的思考,庄严地呼唤和谐"神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饮食传统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在我国,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索研究者少,文章试图从中国饮食中的“治疗”“养生”与“身体想象”等方面探讨生命的哲理,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诗性智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把自我不断的导向完美与卓越的创造性的精神能力。这种精神能力最早在原始野蛮人身上发露出业,原始人用这种诗性智慧创造了他们适以自存的形形色色的文明形态;神话,宗教,艺术,政治体制等,并接受这些文明的洗礼,形成文化与人类自我交错互生、变动不居的大历史格局。此文以维柯《新科学》的阐述为根据,梳理了诗性智慧的如何由最初纯粹的激情冲动进行文明与自身的同步创化,逐步生发出理性观照意识并进而达到理性与感性并运互生的过程,向读者清晰地呈现出一条诗性智慧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端,各省市纷纷出台新一轮发展计划,而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在各地规划中频频出现。北京、上海、天津、宁波、佛山、无锡、武汉、深圳等各大城市,均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目标,中国即将进入“智慧城市”大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方法应成为乡镇企业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运用历史方法研究乡镇企业,主要应考察它在各个阶段的经济成因、发展态势、成分构成、素质状况、地域分布、结构布局等情况。把历史方法渗透贯穿于其它研究方法之中,互相结合共同使用,才能在实际研究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无论是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智慧发明和技术应用。正是不断升级的智慧推动力,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使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图书馆学中,"智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阐述了图书馆智慧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图书馆智慧化的可行性,提出了图书馆智慧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潘澍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3):394-398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业态发展的一大趋势。辽宁省从2011年开始推进智慧旅游的平台建设和全面发展。在现有区域、资源、工业基础和技术装备条件之下,辽宁智慧旅游发展取得了不少实绩。要取得更好的进展,还需在理念、条件、宣传、系统、方向这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黎国华的长篇小说《生命之手》,认为其在总体写实性地反映赣东一群人物的命运变迁和时代发展的同时,用一种不自觉的诗性手段调节构思对象,对对象世界进行了诗性超越,对文本世界的结构、视角、语言等进行了诗美构建,通篇洋溢着一种亦实亦虚的诗情诗韵。  相似文献   

18.
所谓智慧,并非只是一个隐喻说法,而是实实在在的现象。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更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它要求城市管理者和运营者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命体,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智慧化基础设施,从而使城市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更加协调更加有序。  相似文献   

19.
李秋红  毛军  肖彬 《科技资讯》2023,(7):188-191
随着智慧校园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应不断进行智慧化实践探索,改变传统单一的服务模式,更好地提供现代化管理服务。该文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特点,总结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新时期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高校馆员要为教学工作提供智慧服务、要为科研提供智慧服务。为了提供好智慧服务,高校馆员需要具备科学的学习组织能力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能力,馆员需要定期开展、组织理论学习以及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并营造支持组织学习的馆内文化,为图书馆更好地开展文化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向星 《科技资讯》2014,12(20):96-97
阐述矿山生产模式的发展历程,说明智慧矿山作为矿业发展的未来目标;概括了智慧矿山的可持续、自动、整体协同、随时随地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智慧矿山的三大顶层体系,即智慧生产体系、智慧人文体系、智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