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浅淡人工影响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影响天气是深受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欢迎的一项公益事业,但是人工影响天气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不是什么样的天气条件都可以做。文章主要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项目、作业条件、作业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状况加以说明,使大家对人工影响天气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人工影响天气是深受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欢迎的一项公益事业,但是人工影响天气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不是什么样的天气条件都可以做.文章主要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项目、作业条件、作业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状况加以说明,使大家对人工影响天气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曾说:“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没有一个人能对它有所作为。” 今天看来这话不再正确,全世界许多地方都在改变天气,使之为人类造福,人工增雨的成功就是一人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与强风、暴雨、雷电、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不断斗争中,逐步认识了大气运动的规律,并且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大气物理学。但是,人类认识大气中发生的各种动力过程和微物理过程,掌握其变化规律,不仅为了提高各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其最终目的乃在于控制天气,使“风调雨顺”的憧憬能成为美好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气象发展史表明,人类认识天气变化是从观云测天开始的,不同云形表征不同的天气变化.台风也是一样,在它活动过程和过境前后也有其一定的云形变化系列.针对台风影响上海不同程度下的云系变化情况,结合天气形势及卫星云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在上海受台风严重影响、一般影响和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余文 《自然杂志》2009,31(6):355
 猝不及防的降雪将中国北方乃至北半球的很多国家提前带入了深冬,极端天气在全球频频出现,引起了科学界对全球气候的关注。科学家从多方面对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甚至还发射了专门的观测卫星。近期中国科学家在量子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使得量子计算机的面世不再遥远。基因组图谱是打开人类生命奥秘之门的钥匙。最近,科学家们描绘出清晰度和分辨率更高的基因组三维图像,并绘制出了人类表观基因组图谱。科学家们的新尝试以及新发现揭示了自然规律,使人类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海豚一直被视为上帝赐予人类的朋友和深海"精灵"。然而,在日本冲绳,等待这些可爱生灵的,却是罪恶的灭绝性的屠杀……2011年5月的一天,美国斯坦福尼亚生态研究所的女博士劳拉在日本冲绳海域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为艰难的课题——利用声呐帮助海豚逃出绝路。海豚的噩梦麻崎岛是日本东部冲绳海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主要探讨济南市气象条件对居民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的影响,为利用医学气象预报,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和方法:济南市1984年气象资料来自济南市气象台。包括气温、气湿、气压和冷空气团取代暖空气团使天气突然降温的冷锋天气。  相似文献   

9.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简直是无所不在,不但是人类感受到天气越来越热,连大海中的鱼儿已经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也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海洋生物研究人员表示,气候变暖开始不断改变海鱼的生态,导致人们所能食用的海鱼越来越少,而且这种不良影响是难以逆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业现况报告》中指出,海鱼资源减少将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海洋天气船     
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弱,海洋面积占三分之二强。在陆地的平原和高山上建立天气站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站点为数众多,为人类探索天气规律,战胜自然灾害起了重要作用。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上建立天气站,较之陆地(无辶)为困难,但是取得的气象资料对海运、民用航空和其他社会目的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所以欧美国家在它们来往必经的北大西洋上建立海洋天气站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1947年7月,英国改装了一艘轻巡洋舰,在北大西洋上建立世界第一艘专门性天气船,次年2月英国又使三艘同样的船只加入这一行列。这些船只在北大西洋上从事连续性的水面和高空气象观测和海洋水文记录,为横越大西洋的英国飞机和船只的  相似文献   

11.
台风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烈风暴。当这种风暴移近大陆或登陆后,将给人类带来灾害,严重的可酿成巨灾。例如:1958年8月,一个台风在日本伊势湾登陆,使10万人无家可归;1970年11月,一个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引起了汹涌的巨浪和大海潮,吞没岛屿、冲毁陆地,使30万人丧生。可见,台风确是一种重大的灾害性天气。我国是全世界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从辽宁到广西漫长的沿海地区(包括台湾  相似文献   

12.
<正>能否利用这种发展规模经济的能力来创造一个既利于人类又利于其他物种的未来呢?一直以来,人类社会都是通过改造环境来维持自身延续。从茹毛饮血到农业文明再到全球供应链,人类社会演化出了前所未有却可以改变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和气候的能力。如今,政治与经济的起伏跌宕也会像天气一样影响地球生态。尽管人类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相关性和互相依存性,可维持人类和其他物种生存的社会设置、发展过程和基础设施仍然如过去一样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天气的阴晴雨雪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如果家庭能有一台天气预报机,该多好?其实"家庭天气预报员"早已问世了。电子气压计最近,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俄勒冈科学公司正在销售一种电子气压计,它能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说陶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灵土,那么陶艺则是人为的艺术,通过制陶艺人出神入化的精湛技艺和艺术构思,化腐朽为神奇,使简单的陶土有了鲜活的生命。黑陶历经岁月呵护,陶体黑如漆、亮如镜,其愈黑、愈亮愈显珍贵,使人愈感稳重、神秘、高贵、大方、典雅而内涵深沉。从新石器时期时代黑陶的兴起到战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认识到,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一些鸟类,不仅自身有一套生存的本领,还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预告农时、预测天气,甚至在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长寿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的"宠儿",那么,地球上的熊猫现在还有多少只呢?目前尚存不到1000只,且总数仍在下降。199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了世界上十大濒危物种中,我国大熊猫名列榜首。这一自然界赐予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目前已向人类发出"SOS"呼救信号,恐龙已灭绝了,我们不希望看到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和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将是人类最大的耻辱,将会受到后人的谴责,值得庆幸的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已和我国政府达成了为使大熊猫免于灭绝而进行国际募捐活动和执行保护大熊猫计划的协议,国际大熊猫保护组织以及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在保护和拯救大熊猫方面已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大熊猫,也称"大猫熊",是现生动物中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属于哺乳纲,猫熊科,其神态和形态有点像熊,皮毛黑白相映。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由于人类对荒野山区的开垦以及对大片森林的采伐,使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再加上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致使其分布范围日益缩  相似文献   

17.
③控制天气     
全球变暖加剧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现象,使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目前科学家正想方设法减少这些灾难对我们的影响.下面是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8.
董自鹏  余兴  李星敏  戴进 《科学通报》2014,59(3):306-316
利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探讨了2000年3月~ 2012年2月陕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变化趋势及成因. 结果表明,在地形因素和局地源的共同影响下,关中盆地、安康和汉中是陕西AOD高值区,除上述地区AOD在上升外,陕西大部分地区AOD在下降. 陕西气溶胶波长指数(α)分布与植被覆盖情况密切相关,地面扬尘是粗模态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上升和沙尘天气的减少使秦岭以北地区粗模态AOD逐年递减,而人类活动导致陕西林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细模态AOD的上升. 随着细模态AOD上升和粗模态AOD下降,人类活动对气溶胶影响日益突出,陕西地区气溶胶类型正逐渐向城市工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探讨了2000年3月~2012年2月陕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变化趋势及成因.结果表明,在地形因素和局地源的共同影响下,关中盆地、安康和汉中是陕西AOD高值区,除上述地区AOD在上升外,陕西大部分地区AOD在下降.陕西气溶胶波长指数(α)分布与植被覆盖情况密切相关,地面扬尘是粗模态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上升和沙尘天气的减少使秦岭以北地区粗模态AOD逐年递减,而人类活动导致陕西林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细模态AOD的上升.随着细模态AOD上升和粗模态AOD下降,人类活动对气溶胶影响日益突出,陕西地区气溶胶类型正逐渐向城市工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科学24小时》2014,(2):42-42
<正>近日,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在大洋洋底之下发现了巨量淡水,如果加以利用,将大大缓解目前人类面临的缺水问题。这一淡水储库是历经数十万年时间逐渐形成的。随着冰川的融化和海平面的上升,大量雨水被封闭在粘土和沉积物下方并逐渐聚集。科学家们发现,在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和北美洲广阔的大陆架下面,大约存在50万立方千米的淡水资源。在美国,佛罗里达和新泽西等地外海下面也存在巨量的淡水资源。这些储量是人类自从1900年以来所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