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洋河古终端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石羊可终端湖泊野麻湖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参数、概率累积曲线等粒度特征,并探讨了古终端湖泊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石羊河古终端湖曾经是一个稳定的湖泊环境,大约在趴4000多年前演变成为浅湖沼环境,现在已完全干涸。野订湖剖面记录的数层快速风成沉积代表了周期性的沙尘暴事件。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究现代黄河下游沉积环境演化,在原阳段钻取了两个钻孔岩芯(YHX-1、YHX-2),通过对钻孔沉积物粒度测试与分析,运用沉积物粒度参数、频率曲线与概率累积曲线,结合沉积物岩性及周边钻孔年代信息,划分研究区钻孔地质年代,揭示研究区沉积水动力条件及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YHX-1分为7个沉积段,YHX-2钻孔为11个阶段,中更新世时期,两根钻孔以中细砂为主,沉积相以河床亚相为主;晚更新世时期,钻孔经历短暂河漫滩微相,进入漫长的河床相沉积;全新世早期,YHX-1钻孔由湖泊沼泽沉积转变为河漫滩沉积,YHX-2钻孔为河漫滩沉积;全新世晚期,黄河改道流入当今河道,两根钻孔河床沉积相对比分析表明,改道后黄河主河道经历由北向南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滹沱河平山段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长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对经济鱼类实施保护和增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江下游巢湖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巢湖取得3个有代表性的沉积物柱样,用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粒度分析,并用137Cs法测定了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粒度特征随着湖区的水动力条件的波动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近百年来湖区的沉积环境基本上比较稳定,C1、C2和C3三个研究区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29cm/a,0.35cm/a和0.24cm/a.根据粒度和沉积速率特征,两百多年来,巢湖存在两个洪水期和两个平水期,这些变化与巢湖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古终端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石羊河古终端湖泊野麻湖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参数、概率累积曲线等粒度特征,并探讨了古终端湖泊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石羊河古终端湖曾经是一个稳定的湖泊环境,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演变成为浅湖沼环境,现在已完全干涸.野麻湖剖面记录的数层快速风成沉积代表了周期性的沙尘暴事件.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历史海图分析对比、~(210)Pb测年数据校核等方法,综合推算出珠江口不同地段的现代沉积速率。依据沉积速率大小和分布的特点,将珠江口划分出高速率沉积、快速率沉积、中速率沉积和慢速率沉积或稍有侵蚀等4个分区。再结合地形、动力和沉积特征方面的关系,又将该海区归纳为4大类沉积环境和8个亚环境。最后论述了高盐陆架水的上升作用对珠江口海区沉积环境的入侵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成,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探讨泥沙的来源及重矿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碎屑矿物共有46种,其中轻矿物12种,重矿物34种,矿物组份的种类示出闽江口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闽江流域的基岩风化,侵蚀产物,而重矿物的含量分布则与其所处的水力学条件和地形地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浅析坑柄井田童子岩组三段上亚段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坑柄井田古生物、鲕粒、结核、层理、岩矿特征分析,论证坑柄井田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地层为:河流——上三角洲平原环境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天兴洲河段较为系统的年内与年际水沙输移、河床变形等方面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顺直和分汊两种河型交界位置的洲滩和浅滩动态特征.近20年来洲滩形态比较表明,上游顺直河道内汉口边滩上低矮成型淤积体具有以5-6年为周期缓慢下移和突然上提的特性,从而导致汊道进口低滩冲淤具有周期性;近5年来断面流速、含沙量和床沙组成资料的统计表明,汊道进口主流位置在汛枯期左右摆动、漫滩横流强度不断转换,洲头低滩的冲淤强度与年际之间来流条件具有相关性.以上两种因素迭加作用之下,汊道进口的低滩形态不仅随年际之间来水来沙变化而波动,还会因上游顺直河段内成型淤积体上提下移的影响而周期性地淤长萎缩.这种复杂的动态调整特点,使航道条件以若干年为周期,交替呈现出优劣转换.在此结论基础上,可以推测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沙条件下,该类型汊道进口的航道条件可能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河弯流路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小方差理论,对正弦派生曲线与河势流路的自然演变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弦派生曲线基本可以反映天然河道自由发展河弯的河势变化形态,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的“模范河段”河弯布局与正弦派生曲线符合良好.在统计回归“模范河段”河弯布局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了正弦派生曲线中相关参数的表达式,提出了适合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床演变自然规律的河弯流路基本方程.利用该方程检验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未完善的柳园口至府君寺河段河道整治规划流路的可行性,为游荡性河道进一步整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福建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采用单因子超标率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呈极强污染水平,其次为Cu,而Zn,Pb,Cr,Ni呈中等或轻微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属于生态危害性极强的重污染水平,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4.
闽江福州段防洪整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动床试验,验证优化防洪规划岸线性在特大洪水作用下的河床演变规律,并提出治理南北调整分流比措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长江南京八卦洲汊道的河道自然演变规律和河道演变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了河道整治工程规划和整治工程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等,给出了城市河流河道整治问题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后,由于建筑行业对河沙的巨大需求,淮河采砂船只急剧增多,滥采乱挖已给河道防洪和航道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本文以蚌埠—浮山河段为例,基于2001年、2008年水下断面测量资料,初步分析人工采砂对河段断面形态和纵剖面变化的影响,并计算了河段的冲淤量.结果表明,人工采沙是河道下切的重要原因,河道最深处下切15m,吴家渡—浮山间人工采砂4719×104m3,相当于该河段输沙总差值的5.3倍,局部河段边坡从1∶5左右变成不足1∶2,给防洪安全带来隐患.同时,河道采砂造成水流流态变化,船只拥挤,给航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闽江口川石水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及其内拦门沙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江口川石水道,口内段落潮流占优势,口外段涨潮流占优势,口门附近是落潮流优势向涨潮流优势转化的过渡地带.由于水流分汊、分歧、扩散、会潮以及盐淡水混合等因素的作用,口门附近水动力条件较弱.该水道在中潮位以下的低水时期泥沙运动活跃,河槽冲淤变化剧烈. 在川石水道的口门上发育着拦门沙,堆积体部分处在口内,部分处在口外,两部分堆积体虽然相连,在外形上是一整体,并统称为内沙浅滩,但是口内外堆积体的形成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差别.川石水道口门上的拦门沙实原上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两个浅滩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8.
闽江口川石水道,口内段落潮流占优势,口外段涨潮流占优势,口门附近是落潮流优势向涨潮流优势转化的过渡地带。由于水流分汉、分歧、扩散、会潮以及盐淡水混合等因素的作用,口门附近水动力条件较弱。该水道在中潮位以下的低水时期泥沙运动活跃,河槽冲淤变化剧烈。在川石水道的口门上发育着拦门沙,堆积体部分处在口内,部分处在口外,两部分堆积体虽然相连,在外形上是一整体,并统称为内沙浅滩,但是口内外堆积体的形成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差别。川石水道口门上的拦门沙实原上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两个浅滩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9.
从汾河太原城区段聚水地域格局的实体变化入手,在探讨水、陆热量差异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城市化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这一城市地域实体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为太原市城市生态恢复与净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