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昀  李立 《甘肃科技》2005,21(5):164-165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上前牙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后6例根折裂的病例,分析其原因并进行讨论,为临床制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前牙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后失败病例中6例根折裂的患者。均于根折后通过口腔检查、X线。综合分析根折裂的原因。结果:6例根折裂的患者中,通过临床检查分析,均于桩核制作过程中的修复设计有关。结论:采用铸造桩核烤瓷修复的过程中,首先应有一个良好的修复设计,其次要严格按要求制作。临床医师在寻求固位因素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可能引起根折裂的因素,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相似文献   

2.
孙英 《科技咨询导报》2008,(13):154-154
目的:对牙齿折裂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于预防牙齿折裂和进行早期的修复治疗。方法:收集典型病例,分别就年龄.性别.牙位.牙髓状况.牙髓治疗.充填.咬合等与折裂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牙齿折裂发生的年龄最集中的是在20~40岁的年龄段,且男性多于女性;上颌第一磨牙折裂发生率最高;折裂与牙髓状况、充填、咬合等都有关。结论:建议早期预防性修复治疗或有效的调牙合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修复体固定修复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1例82个金属烤瓷修复体固定修复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引起的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旅。结果修复后的并发症包括瓷崩、基牙牙髓炎、慢性牙龈炎、食物嵌塞、咬合痛、牙松动、瓷牙脱落、牙龈变色、美观效果差是金属烤瓷冠修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为了减少金属烤瓷体固定修复后的并发症,应严格遵守设计原则和制作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烤瓷贴面与全瓷冠在牙齿修复中应用的效果。选取高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86例(185颗),根据患者牙齿情况选择修复材料,接受烤瓷贴面修复的患者46例(97颗),接受全瓷冠修复的患者40例(88颗),对比两种修复方式患者满意度及远期完整性。两种修复方式患者主观满意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全瓷冠患者客观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烤瓷贴面患者80.43%(P0.05);修复治疗两年后,全瓷冠完好率98.86%显著高于烤瓷贴面92.78%(P0.05)。烤瓷贴面与全瓷冠在牙齿修复中均能起到美容作用,全瓷冠修复患者满意度更高,且远期完整性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光固化树脂和烤瓷贴面治疗中、重度四环素着色牙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35例中、重度四环素着色牙患者 ,行光固化树脂贴面或烤瓷贴面治疗 ,分组进行质量评定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对两组材料分组测其硬度及抗压强度 ,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光固化树脂面与烤瓷贴面组质量评定结果表明 ,烤瓷贴面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光固化贴面组 ,差异显著 ( P<0 .0 5 ) ;在材料硬度上 ,烤瓷贴面和离体牙差值与光固化树脂贴面和离体牙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烤瓷贴面在治疗中、重度四环素着色牙的应用中性能优异 ,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冯晓程  张卫平  吴文桢 《甘肃科技》2006,22(10):197-197,226
目的观察烤瓷贴面(PLVS)应用于前牙(四环素牙、釉质发育不全、氧斑牙、变色牙)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患者,共制作前牙烤瓷贴面38颗,随诊18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和患者的主观评价,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6例38颗烤瓷贴面修复形态逼真、颜色满意、美学效果好,粘固后牙本质敏感率逐渐消失。结论合理选择适应症,足够的牙体制备,良好的粘接系统,可保证烤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世鹏 《科技信息》2011,(20):I0129-I0129
为探讨纤维桩树脂复合材料在牙体重度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应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桩核分别对40例患者进行冠修复,观察其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1年,玻璃纤维桩核组患者修复体外观固位及功能良好;1例患者出现桩折裂。铸造桩核组8例失败,3例为牙根折断,5例为烤瓷牙脱落,P<0.05。认为玻璃纤维桩修复重度缺损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裂磨牙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保护措施。方法对3s例隐裂磨牙作塑料全冠暂时修复1个月.根据症状和体征决定行或不行彻底根管治疗,然后作烤瓷全冠永久修复.观察1~2年。结果所有35倒隐裂磨牙烤瓷全冠修复后无发生牙筒炎或根尖周炎,功能正常.效果满意。结论对隐裂磨牙作早期综合治疗是保存患牙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冠根联合折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发病后患者常出现咀嚼疼痛 ,牙髓刺激症状 ,牙周创伤症状或根尖周急、慢性炎症。若发病时间较长 ,则会导致不可逆的牙髓牙周病变 ,造成处理困难而将患牙拔除[1,2 ] 。如何恢复冠根联合折裂牙的形态和功能 ,保持牙列的完整 ,避免进行更为复杂的修复 ,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解冠根联合折裂后牙的保存效果 ,近年来本文作者对 32例冠根联合折裂后牙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和修复 ,并作了为期 1.5年的随访检查 ,近期疗效满意。1 材料和方法   ( 1)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共计 32颗…  相似文献   

10.
对各种金属烤瓷冠并发症进行分析,探索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和减少问题的出现;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兰州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246例,294颗各种金属烤瓷牙进行分析;在各种金属烤瓷冠并发症中,常见的有崩瓷,慢性牙龈炎,食物嵌塞,急性牙髓炎,前牙美观效果差及后牙缺乏应有的解剖形态,烤瓷冠套脱落,基牙松动;为了减少并发症应遵循设计原则,制作要求。尤其在对基牙的选择,治疗和制备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不同厚度单板采用不涂胶、涂胶、压力浸胶处理,研究单板热压后的力学性能与密度 之间关系,以及单板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纵横向力学性能。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混合模型和层 合板刚度理论,构建单板涂胶和压力浸胶热压后的弹性模量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随 着单板中胶黏剂固化和单板被压密实,单板的横向弹性模量可提高3倍。(2)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板 涂胶和压力浸胶热压后的纵向弹性模量的增加幅度不及无胶单板热压后的增加幅度。(3)涂胶单板的 横向弹性模量模型在模拟实际情况时要乘系数k,此次实验k为0.76较为合适。(4)将加压浸胶单板中 的胶层分为10层、单板分为11层能较好地模拟加压浸胶单板的弹性模量,纵向弹性模量模拟值较实 测值小5.8 %,横向弹性模量模拟值较实测值小1.7 %。  相似文献   

13.
杨木单板苯甲基化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速生杨木单板的苯甲基化工艺,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杨木单板苯甲基化的影响最为显著,NaOH用量影响较显著,反应时间对杨木单板苯甲基化影响不大。杨木单板苯甲基化的优选工艺为:反应温度120℃,NaOH质量分数15%,反应时间2h。在此工艺条件下,苯甲基化杨木单板的增重率达到64.9%。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苯甲基化木材的微观结晶结构和热塑性能进行了分析,表明苯甲基化木材纤维素链之间的结晶结构已被破坏,温度较高时苯甲基化木材被软化,具有较好的热塑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慈竹经帚化后的竹束单板,制备了不同密度的竹束单板层积材(BLVL); 对板材进行不同温度的水浸处理,利用菲克定律分析了水浸泡温度及板材密度对竹束单板层积材吸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菲克第二定律扩散模型预测竹束单板层积材的长期吸湿行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高温条件下(63 ℃以上)模型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温度对竹束单板层积材的吸湿行为影响显著,随着水浸泡温度的升高,板材的吸湿速率加快,平衡时的吸湿质量增加率及厚度膨胀率增大; 密度对竹束单板层积材的吸湿行为影响较大,竹束单板层积材密度较大时,吸湿膨胀变形较小,板材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不考虑单板在热压过程中的热解等因素的情况下,根据单板热压前后木材质量不变的假设,综合研究了单板压缩率、密度与热压因素和单板初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确定单板压缩率与各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方程,建立单板密度变化模型。多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密度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是当热压压力低于5 MPa时,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超细铜粉(Cu)、超细镍粉(Ni)以及石墨粉(CP)导电单元,制备3层结构的落叶松复合胶合板。分析了导电单元不同施加量以及涂胶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效能和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胶合强度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在施加超细铜粉条件下,由于铜粉氧化,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为0.00 dB。在施加超细镍粉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为0.00~10.10 dB;在施加石墨粉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为528~13.13 dB。导电单元的加入有利于导电网链的形成,但对胶合强度有不利影响,进而不利于胶合板的导电性,因此电磁屏蔽效能是这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S7-200PLC在无卡轴旋切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木材加工精度,将PLC控制技术应用于无卡轴旋切机中,从而实现单板旋切的自动控制.在单板旋切过程中根据木材及生产工艺状况,预先制定各种工艺参数,使得整个单板生产过程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操作过程简化并提高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油加热和温控系统自动加热刨刀,进行厚单板纵向刨切的研究。通过可控红外热成像 仪实时监测刀体温度,测量了刨刀加热和非加热刨切的单板背面裂隙度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证明: 通过热油加热刨刀,可使木材切削层产生瞬间蒸汽压,达到软化木材和增加刃口边木材的塑性,瞬 时加热切削木材;与未加热刨切相比,加热刨切得到的单板背面裂隙度可降低20 %以上,表面粗糙 度降低15 %~25 %。  相似文献   

19.
竹材杨木复合层积材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形变,甚至功能失效。对竹材和杨木的湿膨胀系数在各个方向的差异进行研究,可为竹材杨木复合材料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笔者采用电阻应变片法,研究竹材和杨木单板在恒温条件下除湿和增湿处理不同阶段的应变,分析了竹材和杨木的不同方向湿膨胀系数。结果表明:竹材和杨木在纵横两方向上的湿膨胀有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常温常湿下最小;湿度下降阶段,杨木单板的纵向及横向湿膨胀系数为竹材的2倍以上,两者复合后杨木形变量较大,竹材的应变具明显的吸湿滞后。由于吸湿膨胀系数和吸湿滞后的影响,在湿度变化时,会出现除湿时向杨木方向的纵向弯曲,吸湿膨胀时会出现向竹材面的纵向弯曲现象。  相似文献   

20.
手糊薄木工艺是利用加热蒸发水分,使乳白胶产生胶结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来完成的。本文主要从加工工艺及其利弊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总结工厂中的生产经验,简单的论述了其检验方法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法。以便更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