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如飞机、汽车、加工中心、机器人等)的研发过程越来越表现为基于网络的分布、并行、同、虚拟、智能、集成的网络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产品建模问题已成为国际上CAD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从系统换角度出发,根据各类工具系统之间的相似性,提出基于端口的多能量域集成组件模型并进行形式化描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多能量或集成产品建模与仿真框架,可以较好的支持机电一体化系统异地设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提出建模与仿真的概念模型、技术特征、仿真数据库/模型库、仿真平台体系结构、综合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虚拟技术等若干问题,并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21世纪制造业的建模与仿真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建模与仿真技术是21世纪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结合的桥梁,是使企业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核心技术,也是21世纪制造业的一项关键支撑技术。阐述了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21世纪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特点,给出了制造业建模与仿真技术的方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8.
9.
闸门液压系统分布式物理图网建模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闸门液压系统的物理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 工物理图网建模方法建立了门液系统分布式物理网图模型,并在MATLAB的Simulink平台上对闸门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对液压系统进行动态仿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建模与仿真技术发展中的几个焦点 总被引:38,自引:29,他引:38
半个多世纪来,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各类应用需求的牵引及有关学科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专业技术体系,并迅速地发展为一项通用性、战略性技术。它与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一起,正成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第三种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目前,建模与仿真技术正向“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协同化、普适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基于文章[1]及作者近期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现代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含义、技术体系及当前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焦点,包括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网络化建模仿真技术、综合自然环境的建模仿真技术、智能系统建模及智能仿真系统、复杂系统/开放复杂巨系统的建模仿真技术、虚拟样机工程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普适仿真技术及关于建立建摸与仿真学科的讨论等,最后给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综合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是分布复杂仿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分布复杂仿真系统支撑环境中综合自然环境(SNE)建模仿真平台,其中将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两部分分开,在开发环境部分按照SEDRIS标准建立环境数据库,为环境数据的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运行环境部分采用联邦成员的方式,兼顾了环境数据量庞大的特点。对所提出的SNE建模仿真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实现,并给出了具体的开发步骤。 相似文献
15.
16.
汽车制动防抱系统的混合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汽车制动防抱系统(ABS)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汽车ABS是由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组成的混合系统,进而提出基于有限状态机与Matlab/Simulink的ABS混合建模方法。利用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某轻型客车的ABS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低附着系数道路条件下的仿真研究,探讨了制动器制动力、电磁阀响应时间和车轮转动惯量对汽车ABS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建模的ABS仿真系统能很好的模拟汽车ABS的性能;制动器制动力、电磁阀响应时间和车轮转动惯量对ABS制动性能影响的分析为ABS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系统仿真是一种有效的系统规划和设计技术,它以其独有的方法为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地定量数据,缩短系统建设周期。该文针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仿真方法,给出了系统仿真框架,描述了系统仿真中相关的各种模型,简要介绍了系统仿真平台的搭建方法,并给出了三种有效的系统仿真流程,同时对两种信道分配方案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边扫描边跟踪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系统仿真工具进行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可以经济、方便、高效地实现雷达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案论证等工作,大大提高设计的可靠性,保证产品在最高层次上的正确性和所设计的产品获得最佳性能,并可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这里以边扫描边跟踪雷达系统的仿真为例,建立了边扫描边跟踪雷达的全数字仿真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雷达目标回波、欺骗性干扰、杂波等信号,完成对目标的搜索,得到了运动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等信息,并完成了对目标的跟踪,最后对系统输出的距离、速度和角度等信息做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