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梳理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1)加法。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各部分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各部分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各部分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小红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看成了5,十位上的2看成了3,结果是46。王老师让我们帮小红算出正确的结果是多少。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忽然亮亮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怎样算。小红把个位上的8看成了5,少加了3;把十位上的2看  相似文献   

3.
正昨天,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让我们回家去完成,题目是这样的:用260、270、280、290这四个数,每个数只能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等式。今天的数学课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想法。"把260、270、280、290看成6、7、8、9来做,仔细观察,很快就能发现:6+9=7+8=15,那么6+9-7=8,所以有260+290-270=280。"  相似文献   

4.
汉字换数     
正一天,一年级的王老师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同学们思考解答。题目:猜一猜,下面的"读""写""算"各代表什么数?读+写+算=90读-20=10写-30=20读=()写=()算=()张雷看了看题目,不知从哪里下手。而李平呢,不一会就解答完了题目。王老师请李平站起来回答问题,只听李平不紧不慢地说:"从第一个算式找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思维训练课。课上,袁老师出了好几道趣题,真是太有意思啦!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你知道下图共有多少个吗?题目刚出现在大屏幕上,就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江江第一个发言:"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要把每行的个数相加就行了。1+2+3+4+5+4+3+2+1=……"他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终于告诉我们答案是25。其实在江江思索答案的时候,已有不少同学用其他的方法计算出了的个数。童童说:"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有1个,那  相似文献   

6.
正在平时的作业中,我总是急于求成,总觉得"解题方法就只有一种",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54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过2.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16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看完题目,我不加思索地算了起来:用16 2.5=40千米,求出了客车比货车多走的路程;再用(540-40)2=250千米,求出货车行驶的路程;最后用(250+40)2.5=116千米,求出客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巧妙的算法     
正今天的数学课上,惠老师出了一道特殊的题目:已知152*2=312、156*3=468,计算156*23=()。大家一看题目,都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只听乐乐说:"直接列竖式计算156*23不就得了,告诉我们的那两个算式完全是多余的条件。"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惠老师看了,微微一笑,说:"能够  相似文献   

8.
<正>德国数学家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他推动了多个数学领域的发展,这得益于他从小养成的爱思考、爱总结、爱找规律的习惯。据说高斯在读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1+2+3+……+99+100=?没过多久,高斯就说算好了,答案是5050。老师惊讶得张大嘴巴,答案是正确的,高斯怎么算得如此  相似文献   

9.
正同学们在解比和比例应用题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这些错误通常表现在:一、弄错按比例分配的数量例:一块长方形菜地,周长280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块菜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错解:280×(4/4+3)=160(米),280×(3/4+3)=120(米),160×120=19200(平方米)错因分析:对"按比例分配"方法一知半解,把周长280米当成按比例分配的总数量,没有把周长除以2后按比例分配,根据求出的长和宽,再求出这块菜地的面积。正确解法:280÷2×(4/4+3)=80(米)280÷2×(3/4+3)=60(米)80×60=48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正小朋友,笔算加、减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用处很大,我们要正确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减法呢?妈妈正准备买小号和大号布娃娃各一个,我们来算算:一共需要多少元?小号每个28元大号每个65元一看就知道用加法计算,算式是28+65。写成竖式笔算时要注意三点: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我在奥数书上看到一道这样的题:△+○=10△-○=6△×○=16△÷○=4△=()○=()看到第一个算式,我就想到了凑十法,这个我一年级就会了。很快,我找到了五种填法,分别是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到减法算式中去算,很快,我又  相似文献   

12.
正动物小学二(1)班正在上数学课,大象老师出了一道题,请同学们解答。这道题目是:学校食堂有40袋大米,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学校食堂现在有多少袋大米?小猕猴抢先举手,上台板演:(1)吃了16袋,还剩多少袋?40一16=24(袋)(2)又买来45袋,现在共有多少袋?24+45=69(袋)答:学校食堂现在有69袋大米。  相似文献   

13.
正【题目】把5×6=6×6____补充完整。【一般解法】先把等号左右两边的乘法算式的积都算出来,左边5×6=30,右边6×6=36;接着比较两个积,发现右边的36比左边的30多6,就需要在右边6×6的算式后面填上"-6",即:5×6=6×6-6。【巧妙解法】观察两个乘法算式,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因数6,因此可以把左边的5×6看成5个6,右边的6×6看成6个6,6个6比5个6多1个6,  相似文献   

14.
正在学习负数时,刘老师要同学们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六(2)班10名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次):28、32、30、26、34、31、25、36、35、23。这10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题目出示后,萍萍站起来说:"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列式计算是:(28+32+30+26+34+31+25+36+35+23)10=30,所以,这10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每分钟30次。  相似文献   

15.
移动火柴     
正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喵爸爸说:"宝贝儿,我去烤一块鱼排当早餐,好不好?"喵喵拍手叫好。喵妈妈说:"妈妈给你出道题,做对了,才能吃鱼排哦?""好吧。"喵喵说。题目是这样的:只移动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喵喵想了想,过了一会儿,就想出了答案。喵妈妈说:"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的?"喵喵说:"我想,等号右边大,左边小,所以应该要把左边加大,我发现,应该是减法。如果是减法,  相似文献   

16.
正小主持人:各位同学,无论你是在读小学还是初中,面前都有一道坎,那就是写作文,今天,我们请老师给我们讲讲新思维作文的写作技巧。好了,演讲开始,老师您请。主讲老师:其实,我们不应该把写作文看成一种负担,不要看到作文题就像吞下一颗小妖果似的难受。其实"作文"这个词,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写话。如果我们不要将写作文看成是正而八经地在创作文章,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把它当做"写话"来对待,那就轻松得多,就像嘴里衔了块大白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次数学活动课上,缪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一个猎人带着3条狗和2只羊来到河边,河边只有一条又旧又小的船,猎人每次最多只能带2只动物过河,否则就有沉船的危险。如果没有猎人在场看管,猎狗就会把羊咬死,猎人怎样才能把动物安全地带过河呢?"读完题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  相似文献   

18.
正放假了,爸爸和我一起玩扑克游戏。爸爸让我找出1到10这十张扑克,让我算出它们的和。我连忙在纸上列出了算式1+2+3+4+5+6+7+8+9+10=(),我老老实实地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起来,得数是55。爸爸说我算得太慢了,差不多用了一分钟,建议我用简便些的方法算。我想到了胡老师说的凑整的方法,于是把扑克中能凑整的两张放到一起,对爸爸说:"1和9,2和8,3和7,4和6都可以分别凑  相似文献   

19.
正小田鼠天天和小青蛙皮皮在森林里玩耍。突然天天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了一行字和三个算式:小动物们仔细看,算出下面三道题,你会有好运气!15-9、15-8、15-7"这是谁搞得恶作剧?"皮皮自言自语。"甭管是谁干的,我们先做做看。"天天说完,就思考了起来。"15-9=6,15-8=7,15-7=8,对吧?"天天说。"你算得真快,你是怎么思考的?"皮皮问道。天天说:"15-9,我就想:几加9等于15?因为6+9=15,所以15-9=6;15-8,我就想:几加8得15?因为7+8=15,因此15-8=7;15-7,我就想:因为8+7=15,所以15-7=8。"  相似文献   

20.
森林王国里,一年一度的数学竞赛又开始了,小动物们纷纷前来参加。各位选手到齐后,大象老师便开始发试卷了。他说:“今年的竞赛跟以往有很大不同。至于怎样不同,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切记!切记!”竞赛只有一道题目:“小狗看一本书,每天看16页,3天看了全书的1/4,看完这本书共要多少天?”选手们一拿到试卷就忘了老师的嘱咐,他们唰唰地写了起来。小兔望着题目发呆:这道题并不太难,老师为什么要讲那样的话呢?啊,原来如此!小兔想好了,他信心十足地把答案写了上去。“时间到,大家交卷!”随着大象老师的一声令下,大家蜂拥而上,抢着把试卷交到老师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