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响应上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讨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森林覆盖率对这种响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站点的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有正有负,正响应多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不同月份、不同时间尺度均有分布,负响应多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于冬、春季及短时间尺度干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森林的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正响应上起着调节作用,不同等级的森林覆盖率会将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值限制在不同的范围内,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的响应最大值会逐渐减小.研究揭示了森林覆盖率在森林生长对气候干旱响应上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为森林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的各类灾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灾害学的观点入手,分析了中国森林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森林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2001~2010年、2011~2030年、2031~205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5%、24%、26%的要求,提出了抗灾防灾的对策,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南端森林变迁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太行山南端2200年(公元前206年前-1985年)森林变迁、森林生态效益和旱、涝自然灾害频数后,划分为七个时期。秦(公元前206年)前,森林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基本上没有旱涝灾害。至东、西汉426年间,森林植被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至70%时,已出现了一般性旱涝灾害,均为142年一遇。三国至唐,森林覆盖率下降至50%,出现了特大干旱和特大水灾。此后,随着森林植被的继续减少,自然生态循环向着恶化方向日趋发展。至民国时期,森林覆盖率下降至5%时,旱,涝灾害频数分别为2.1年和1.4年一遇,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生态循环极度恶化。建国以来,太行山南端境内的森林总的是发展趋势。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采取重大措施,森林植被走向稳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小事的谈资,生活之中无穷无尽,锅碗瓢盆皆可成为交响曲。一次性筷子在自然保护志愿者和相关组织中一直是个"入门"话题,但使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筷子,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并没有简单的答案。我曾见过一网友发布策划案,假想在南方某市发起把一次性筷子赶出该城的活动。策划案引用了上世纪末媒体的宣传资料,所谓扔掉多少双筷子等于毁掉一棵大树,或者全国每年吃掉多少亩森林。在痛惜森林被毁,绿色消逝的同时,对一次性木  相似文献   

5.
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大量观测资料 ,分析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不同尺度下 ,森林生态系统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 ,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能力较强 ,坡面森林可使固体污染物减少 6 0 %以上 ,林地的营养元素损失减少 30 %~ 5 0 %。对于不同尺度下的流域 ,森林覆盖率高的流域水质参数指标大多低于森林覆盖率低的流域 ,尤其是NH+4 ,从坡央小流域到大流域急剧下降。被采伐过的流域的水温上升 0 .2~ 0 .4℃ ,N损失量从 4km/hm2 ·a上升到 142kg/hm2 ·a。  相似文献   

6.
据业内人士估算:全国每年消耗的木制方便筷上百亿双,每加工5000双木制一次性方便筷,需要1棵3年生的杨树,全国每天生产方便筷要消耗森林6.7km2,一年下来总计24km2。经过近三年的研究,福州兴创轻工机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淀粉、植物纤维筷子。这项技术产品系由玉米淀粉或番薯、大米等其他淀粉制成,既具有塑料的刚性强度,又具有陶瓷的洁白、光亮,可一次性使用,也可长期反复使用,并且可加入谷壳、玉米杆、用草等植物纤维生产。该产品的重大技术突破是解决了生产淀粉、植物纤维筷子放久后会弯曲变形的难题。产…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2,(8):12-12
正在日本,"筷子"和"桥"同音,也被赋予了相似的内涵。世界上有40%的人吃饭时用手,30%的人用刀叉,剩下的都用筷子。日本人认为筷子是大约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从中国经由韩国传到日本的。在日文中,筷子的发音是"hashi",和"桥"同音,表达出在日本文化中,筷子被赋予了搭建各种文化桥梁的深刻含义,这从筷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形状和材料这一点上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陆地75%是山地丘陵,自然灾害较多。日本为了优化利用国土,把植树造林作为国土整治的基本国策,综合发展林业,森林覆盖率达68%,成为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日本在森林调查、森林规划、造林、育林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大连的造林环境和日本相(?),但是大连林业还很落后,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整治国土,应借鉴日本发展林业的经验。查清森林资源现状、林况、地况,制定林业规划并保证实施;调整林业结构,建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造林、育林,精选良种,精心抚育,科学营林,以林养林;重视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大连林业建设的步伐,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技术的通州新城区森林生态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评估通州新城区森林生态价值的方法和试验结果.先用高分辨率影像将地物分类,主要包括树林、草地/灌木等;然后运用CITYgreen软件,选取适当的参数,估算出通州新城区的森林覆盖率、碳储备,以及森林在吸收有害气体、吸附有害微粒方面的生态价值.结果显示,通州新城区森林覆盖面积约803.75公顷,覆盖率为6.4%,碳储备约85,463吨,生态价值相当于1,025,500美元.接着,估算了不同覆盖率下的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及相应价值.最后,论文讨论了该方法和CITYgreen模型的优缺点,以及下一步将要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史凤玉 《科技信息》2012,(28):185-185
众所周知,日本的筷子起源于中国,但在很多方面又不同于中国。日本人非常重视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日本有筷子节,有专门教授如何使用筷子的学校。在使用筷子时有很多讲究与禁忌,而且日本人也赋予了筷子很多的宗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数字科普     
当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占全国总面积的30%以上且分布均匀时,就不会发生较大的风沙、旱涝等灾害。  相似文献   

12.
春晓 《少儿科技》2015,(4):44-45
<正>牛奶有保质期,蛋糕有保质期,你听说过家用筷子有保质期吗?许多同学知道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要定期更换,可你知道筷子也要定期更换吗?你在享受美味时,是否留意到帮我们传递美食的餐具——筷子?家用筷子也有保质期家用筷子又不是一次性筷子,没有坏,为什么要换呢?同学们可能都有类似的想法。在众多材质的筷子中,许多家庭使用的是木筷和竹筷,而它们长期使用后,筷头易破损、开裂,食物残渣很容易残留在筷头缝隙中并滋生细菌。家用筷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的各类灾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灾害学的观点入手,分析了中国森林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森林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2001—2010年、2011-2030年、2031—205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5%、24%、26%的要求,提出了抗灾防灾的对策,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时间:2008年11月26-28日江山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0.7万亩,森林蓄积量为600.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7%,是浙江省的主要林区县(市)。  相似文献   

15.
平原水网区以农田、水系为主,森林覆盖率低,难以满足国家关于生态绿色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提升平原水网区的森林覆盖率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浙江省嘉善县长秀村为例,基于田林水共生理论,提出平原水网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设计方案,通过道路、河流、农田、村庄的绿化优化设计,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前提下,能够有效提升森林覆盖率.该方案对平原水网区绿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家森林城市”是我国褒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也是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厦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将用三年时间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到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8%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提高森林覆盖率、形成森林资源激励机制前提下,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本文就森林防火中的一些问题分析,提出做好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探讨了森林防火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筷子拾趣     
早在商朝时,筷子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在日本筷子受到日本国民普遍欢迎,中国人使用的筷子长、粗、重,大都是圆棒形的,对初学者来说使用的难度较大。而日本筷子短(约20厘米左右),重量轻、筷子头尖剥,大多用木材和竹子制作。日本人常用的木筷有两类:一是用过即扔的方便筷;另一类是富于艺术色彩的涂漆筷子。其中有的制作非常精细和美观,有些妇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0—2016年森林分布及森林破碎化模式,评估现行森林经营政策的有效性,总结有关森林经营政策执行的经验和教训。【方法】以250 m分辨率MODIS-VCF(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 植被连续场)产品及其衍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单一像元位置上森林覆盖随时间的变化而拟合趋势线,通过对斜率、截距及该像元位置上森林覆盖率的方差进行阈值化操作,判定该像元上森林变化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3×3移动窗口分析技术提取窗口内森林面密度及森林连接度指数,并借助渗透理论将窗口中心森林像元归并为内部、孔洞、边缘、斑块、过渡或未确定等破碎化类型之一。最后,将典型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动态与森林破碎化成分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2000—2016年,云南省森林面积呈波动增加态势,其中森林持续覆盖增加的区域占云南省总面积的比例约为30.57%。高覆盖变化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低覆盖变化分布在北部、东部和中部。分析研究期内森林破碎化成分的占比发现:内部森林所占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50.03%增长到2006年的57.32%, 再略降到2011年的56.33%,最后升到2016年的63.32%; 孔洞森林面积占比则由29.41%下降到2006年的27.81%,2011年小幅升至28.36%, 再降到2016年的24.54%。边缘森林、斑块森林、过渡森林也与孔洞森林的变化趋势一致,基本上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结论】在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推动下,云南省森林面积整体增加,森林破碎化程度降低。2006—2011年森林覆盖略微减少,热点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增加,这同时影响到区域野生动物的数量下降和分布趋于紧缩。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祁连山建立的固定试验区长期(28a)定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不同研究流域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河川径流量季节性变化与森林覆盖率、集水区面积、冰雪补给量关系密切。冬季河川径流量主要为森林涵养水,随着森林面积增加而提高;夏秋季随着集水区面积和冰雪补给量增加径流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