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及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并通过色谱-质谱对原污水、混凝沉降后水、氧化偶合絮凝处理后水中的可分析有机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一般化学混凝沉降只是通过絮凝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有机污染物总量和种类均降低很少;氧化偶合絮凝法通过催化氧化协同絮凝吸附,不仅使污水中有机物的总量大大降低,同时也使有机物种类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废水的絮凝-活性炭吸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处理前后废水中重金属、硫化物、挥发酚、苯胺等污染物测定,研究了两级絮凝-活性炭吸附法对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硫酸亚铁(FeSO4·7H2O)与聚合氯化铝(PAC)结合的二级絮凝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重金属和硫化物等其他污染物,二级使用聚合氯化铝(PAC)对一级絮凝中去除效果不好的Cr6 的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达到90%。而活性炭对挥发酚、硫化物和银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达到98%,70%和95.4%,全部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改善了污水的浊度,并有效地降低了色度。在絮凝温度、搅拌、曝气及污水pH值调节范围一定的情况下,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理想,多种污染物的去除率都在90%以上。实验表明:两级絮凝-活性炭法处理实验室废水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实验室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是快速、低成本、工艺简单的处理实验室废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依据竹炭较强的吸附能力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优良的絮凝效果将二者进行优化组合,得到组合型水处理剂竹炭-CPAM,并对其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炭具有丰富的孔隙和比表面积,因此有强的吸附能力;对于城市污水,组合型水处理剂的效果好于单一絮凝剂,其对城市污水COD的去除率、透光率和沉降速率分别达到83.7%、82.21%和300 mm/min左右,各项指标比CPAM单独处理时提高了将近2倍.  相似文献   

4.
絮凝沉降-Fenton氧化-吸附法处理采油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油田的采油污水绝大部分经处理后用于油田注水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还有一部分采油污水不能回注 .这部分水外排至环境中 ,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甘谷驿油矿采油污水为研究对象 ,采用絮凝沉降 -Fenton氧化 -吸附法对该采油污水进行外排处理实验研究 .考察了 pH值、H2 O2 投加量、Fe2 +投加量、氧化时间、吸附时间、活性炭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处理条件为絮凝剂选用聚合硫酸铁 ,沉降 30min ;pH为 3.0~ 4 .0 ,30 %双氧水加量为 8mL/L ,m (Fe2 +)∶m (H2 O)为 4 % ,氧化时间 12 0min ;活性炭加量 4 .0~ 5 .0 g/L ,吸附时间 12 0min .在这种处理条件下 ,可使污水含油量从 93.1mg/L降至 5mg/L以下 ,悬浮物含量从 172mg/L降至 10mg/L以下 ,CODCr值从 2 6 34mg/L降至 10 0mg/L以下 ,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集输原油脱水沉降和污水除油沉降分离过程中,在油水界面上会有一层非常稳定的黏稠胶状物质形成,其黏度高、含水率高,难以实现脱水处理,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借助显微镜、热天平等分析仪器,探讨油田原油集输絮凝物的形成过程、稳定因素及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油田絮凝物的特点,研究开发油田絮凝物破乳处理、离心脱水处理及干化燃烧处理技术.监测结果表明,新的絮凝物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油田絮凝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复合菌剂处理深井聚磺钻井液废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井聚磺类钻井液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可絮凝性差,降解难度大.开展了高效复合菌剂处理废水的技术研究,重点分析了复合菌剂优选、菌剂用量、曝气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势菌剂加量为0.5 g/L,曝气量为0.25 L/min,进水ρ(COD)<1 100 mg/L,污泥沉降比(SV)为25%~35%时,24 h后系统COD总去除率大于87%,处理后的水ρ(COD)≤150 mg/L,其他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1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优化了电极材料、极板间距、电流密度、pH和电解时间等对污水COD和聚合物去除率有影响的因素.研究确定的电絮凝法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为7mA/cm2,电解时间40min,极板间距2 cm,pH 9.1.于最优条件下处理后COD和聚合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8.5%和49.7%.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性能以提升养殖污水的处理效率,利用壳聚糖具有的絮凝特性,并依据壳聚糖与絮凝剂之间的共聚反应,设计了5种不同浓度组合基质的处理,分析了絮凝剂投加量、生物絮凝剂与壳聚糖复配比例、pH等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30.0 mg/L,pH=5,生物絮凝剂与壳聚糖复配比(V/V)为21∶9时,对养殖污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壳聚糖与生物絮凝剂复配获得的复合絮凝剂对COD,NH3—N,BOD,SS及TP污水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2%,81.0%,85.0%,58.3%和27.5%.  相似文献   

9.
磁种絮凝-磁分离法处理含锌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磁种絮凝-磁分离方法对模拟某锌盐制造企业的排放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废水pH值对其Zn2+去除效果的影响、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Fe3O4)对氢氧化锌沉淀物沉降性能的影响以及外加磁场对磁种-氢氧化锌絮凝体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Zn2+沉淀的最佳废水pH值为9~12;PAM与磁种同时使用能改善Zn(OH)2的沉降性能;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废水中的磁种-氢氧化锌絮凝体由于受到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磁力,其沉降速度加快,污泥压缩得更快、更实,上清液中锌的质量浓度降至0.83 mg/L;磁性矾花絮凝体经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后,过滤得到的磁种可循环使用,滤液中的锌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对陇东油田酸化废水通过中和-沉降、中和-絮凝-沉降、H2O2氧化-中和-絮凝-沉降实验室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确定出酸化废水适宜的就地、快速处理方法和工艺条件;采用室内实验研究处理后酸化废水经集输系统外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双氧水投加量0.2%(V/V),采用Na OH-Ca O复合碱调节废水p H至7.0~7.5,PAM投加量为3.0 mg/L条件下,陇东油田酸化废水经H2O2氧化-中和-絮凝-过滤处理,其各项指标均达到油田回注水的水质要求,且处理后酸化废水与集输管线中采出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不易结垢,并对后续原油破乳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坝拦截对新安江沉积物中磷、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安江水库及其相关河段为研究对象, 对沿程上游河段、库区河段、中心库区及坝后河段沉积物中的磷、氮地球化学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受上游颗粒物的沉积作用和水产养殖的影响, 库区河段的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总氮(total nitrogen, TN)分别比上游河段增加了37.3%, 34.2%. 受到大坝的拦截作用, 库区和坝后河段中的磷、氮含量明显降低, 坝后沉积物中的TP, TN分别比坝前降低了39.5%, 74.1%. 在磷的各形态中,钙结合磷(Ca-P)(13.8%∽31.9%)和铁结合磷(Fe-P)(11.5%∽26.2%)在TP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有机磷(organic phosphorus, OP)(48%∽69%). 受水库蓄水顶托的作用, 大量沉积的有机磷逐渐矿化降解, 并向铁结合磷转化, 导致坝前、坝后沉积物中的磷形态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 有机氮(organic nitrogen, ON)为TN的主要形态, 在上游河段中ON含量较低, 但在库区河段迅速升高, 而在下游河段迅速降低, 而氨氮(NH+4 -N)含量变化较小. 研究结果表明, 水库对磷、氮具有明显的拦截效应, 并改变了营养元素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相似文献   

12.
以模拟华南地区的城镇污水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回流比对双污泥BC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使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的回流比分别控制为0.6、0.4和0.2时, BCR工艺对COD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9.98%、89.48%和82.38%,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94 、21.67 、37.66 mg/L;而总氮的去除率均值则分别为79.94%、80.58%和65.47%,出水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72 、5.75 、10.85mg/L;总磷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8.81%、91.64%和77.06%,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值为0.76 、0.59 、1.62mg/L,新工艺改善了传统双污泥连续流工艺出水NH4+-N质量浓度偏高的缺陷. 工艺在超越污泥回流比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均是0.4时处理效果最佳. 由于好氧硝化池与中沉池合建,好氧硝化池中的NO3--N与中沉池中的DPB接触而发生反硝化吸磷的反应而使部分总磷在好氧硝化池中被去除.  相似文献   

13.
对宝山钢铁总厂水库与栩水池在不同时间内所采的水样进行溶解氧,五日生化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氮及总磷的测定;也对水库底泥的总氮及总磷含量进行测定。从DO,BOD5的总磷来看,水体未达到富营养化标准,从CODcr来看,水体均处于超富营养化状态;从总氮浓度来看,水体均处于中营养化和富营养化之间。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46%,49.597%,而全磷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变异系数仅为8.935%.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不受植被类型影响,仅取决于土壤黄土母质.阴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阳坡的,其中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一种新型荷负电羧甲基甲壳素/聚砜复合纳滤膜对中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室温下,在压力为1.0MPa、流速为30L/h,城市生活污水经过物理生化处理产生的中水经纳滤膜处理后,溶解态总磷、硝态和亚硝态总氮及CODCr的平均截留率分别可达70%、83%和95%以上,而色度的截留率几乎达100%.纳滤膜出水CODCr质量浓度在3.7~7.8mg/L之间,达到GB3838-2002地面水Ⅰ类环境质量标准;硝态和亚硝态总氮(以N计)质量浓度在2.7~3.7mg/L之间,达到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溶解态总磷(以P计)质量浓度在1.2~1.6mg/L之间,已接近1mg/L的污水GB8978-1996Ⅱ级排放标准.荷负电纳滤膜适于中水脱磷、脱氮、脱CODCr的深度处理及含磷废水的脱磷处理.  相似文献   

16.
倒置A2/O系统中碳、氮、磷的物料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以倒置A2/O工艺运行的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生物处理单元及二沉池中碳,氮、磷等指标的分析,建立了物料平衡公式,研究了该工艺碳、氮,磷等物料的流向,并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脱氮除磷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好氧池中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减少好氧池的曝气量,既能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又能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18个湖泊的是总磷、总氮、耗氧量、生物量、透明度进行了分析,并对湖泊营养类别进行了评判。分析结果表明,湖泊营养状态是总磷、总氮,耗氧量、生物量、透明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总磷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总氮。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模拟的高氨氮城市污水,对厌氧/好氧/缺氧(A/O/A)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内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过程的实现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对一个典型周期内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94.8%,97.6%,89.4%,93.1%.调节曝气量以改变溶解氧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升高,亚硝化率由97%下降至20%;溶解氧质量浓度过低,会抑制好氧阶段的吸磷过程;溶解氧质量浓度过高,会影响好氧、缺氧阶段磷的有效吸收.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种不同的消解方法—微波消解法和高压消解法,对近海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进行同时消解,并比较了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高压消解条件下测定样品1和样品2总氮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7%和7.4%,总磷的标准偏差分别为3.9%和7.8%;微波消解条件下测定样品1和样品2总氮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4%和10.1%,总磷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9%和8.1%;两种消解条件下的总磷含量相差不大(样品1分别为0.460 mg/kg和0.454 mg/kg,样品2分别为0.449 mg/kg和0.439 mg/kg),但高压消解条件下的总氮含量(样品1为0.114 mg/kg,样品2为0.122 mg/kg)明显高于微波消解(样品1为0.088 mg/kg,样品2为0.092 mg/kg),且相对标准偏差较小.因此可以认为高压消解方法的精密度高于微波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兖州煤矿塌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采集不同水文期的土壤样品,研究塌陷地积水区和非积水区氮、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季节性积水区一个水文年内,土壤中氮元素发生流失现象,全氮流失率达10.03%,碱解氮流失率达30.15%;全磷、速效磷发生沉积聚集现象,其中速效磷的积聚更明显。在非积水区,由于塌陷加剧土壤养分的表聚作用,促使全氮和碱解氮的流失减少。而全磷发生流失,流失率为15.24%。在垂向上,丰水期各指标含量减少的梯度平水期的梯度枯水期的梯度,在0~40cm深度,碱解氮流失率最高为50.6%,速效磷流失率最高为38.11%,在40~60cm变化幅度较小,在60cm深度之下,各指标逐渐成汇聚状态。判定60cm深度为土壤养分的塌陷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