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6粒子纠缠态为量子信道,提出了一个单粒子未知态的量子信息共享方案.首先信息发送者对手中的粒子进行 Bell 基测量和单粒子测量,接着合法双方的任意一方对自己拥有的粒子做一次单粒子测量,则另一方对自己拥有的粒子进行适当的幺正变换,就可以重建原始粒子态,从而实现了量子信息共享.该方案成功的概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任意未知二粒子纠缠态通过一对部分纠缠态和一对GHZ态作为量子通道的概率传递方案。不同于其他文献之处在于,在贝尔态测量后,接收者不必引入其它辅助粒子,只需对本身固有粒子执行一个联合幺正变换。传递即可顺利实现。最后,本文培出了实现这种传递的量子逻辑电路。  相似文献   

3.
我们提出了一个非最大纠缠EPR对和一个GHZ态作量子通道实现一个任意两粒子量子态隐形传递的方案。利用Bell态测量和Hadamard门测量,如果接收者引入一个联合幺正变换,就能实现一个任意两粒子态的概率传递,这个联合幺正变换是唯一的。同时,我们还给出了实现该传态过程的量子电路。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个以4粒子Cluster态和3粒子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实现单粒子未知态的分级量子通信方案.在本方案中,Alice发送一个量子态信息给6个接收者.首先,发送者对自己的2个粒子做Bell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给所有的接收者;其次,接收者分别对自己的粒子做单粒子测量;最后,需要恢复秘密的接收者在部分或者所有接收者的帮助下,对接收到的测量结果做相应的幺正操作即可恢复未知态,完成本次量子通信.从外部攻击和内部攻击2个方面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并证实其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使用4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在对4粒子纠缠态的纠缠系数方面并没有做确切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了未知3粒子纠缠态的隐形传态.在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对2对粒子进行Bell测量并公布结果,然后再对4粒子中的一个粒子作Hadamard操作之后,也对其进行测量,且将测量结果通过经典信道公布.接收方引进2个辅助粒子并实施一次控制非操作,再进行一组适当的幺正变换,便可实现未知3粒子纠缠态的概率量子隐形传态.  相似文献   

6.
由于制备与传输中的环境耦合,现实中的纠缠态大部分是非最大纠缠态.在研究现有量子受控传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非最大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来几率地传输三粒子部分纠缠态的量子控制方案.在该方案中,选择量子通道中的一个粒子作为控制粒子,发送者进行一次Bell基测量和2次Hadamard门测量;控制者实施一次Hadamard门测量,并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利用经典信道发给接收者;接收者根据他们的测量结果进行适当的幺正变换以及一些必要的投影测量就能得到待传的未知量子态.该方案是一种基于非最大纠缠态的几率受控的隐形传态方案,可以应用于远程量子计算、远程量子克隆、量子远程控制等.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个较好的远程制备多粒子的纠缠态的方案,先讨论用(N+1)粒子的纠缠态作为量子通信信道制备2N粒子的纠缠态.然后在研究用一个(N+1)粒子的纠缠态和一个(N+2)粒子的纠缠态作为量子通信信道制备(2N+1)粒子的纠缠态.与现在已有人提出的制备多粒子的纠缠态的方案相比,这个方案的优点是仅花费了两位经典位和只有一次两粒子的投影测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用4粒子团簇态作为量子信道传输量子态信息以实现双向通信的方案.在该方案中,通信双方Alice和Bob事先共享一个4粒子团簇态.在通信过程中:首先,将4粒子团簇态与双方要传递的量子态信息共同构成系综态;然后,Alice和Bob分别对自己拥有的部分粒子作Bell基的联合测量,并把测量结果通过经典信道告诉对方;最后,Alice和Bob根据对方公布的测量结果,作相应的幺正变换,就可以在自己的粒子上重现对方要传送的量子态信息.这样就达到了实现量子态的双向通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任意未知三粒子纠缠态通过三对部分纠缠态作为通道的概率传递方案.在贝尔态测量后,如果接收者引入一个联合幺正变换,传递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于其他文献之处在于,这个联合幺正变换对于所有情况是惟一的.最后,给出了实现这种传递的量子逻辑电路.  相似文献   

10.
提出利用一个三粒子部分纠缠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实现三粒子GHZ态从发送者传送给两个接收者中任意一个的概率隐形传态方案.若发送者进行一次Bell测量和两次Hadamard门操作后,想得到所需传送的三粒子GHZ态的接收者端引进两个辅助粒子,进行两次控制-非操作,同时根据另一个接收者对手中粒子进行Hadamard门操作后的测量结果实施一个适当的幺正变换,可以一定的概率成功地隐形传送三粒子GHZ态.此方案可推广至隐形传送k粒子GHZ态,这时也只要用一个三粒子GHZ态作为量子信道,但想得到所需传送的k粒子GHZ态的接收者端需引进(k-1)个辅助粒子,进行(k-1)次控制-非操作.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契约的性质以及国家契约中国家方当事人违约时的责任承担问题 ,向来颇有争议。试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为对应国家契约中国家责任的两种产生情况 ,将国家契约中的国家责任分成国家的违约责任和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2.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基础之上的,谁拥有更多、更好的自然资源和更多的资本,谁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竞争的焦点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品品种及其质量,可以说技术创新在此期间还仅仅是竞争的一种工具;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经济科技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的,国际竞争的焦点从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变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变为知识、技术、生产整体匹配、协调的质量型发展能力,变为整个社会发展素质渐次、扎实提高的能力,因而是一种更加广泛、更为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观测器在控制理论中非常重要.当状态不能观测时,应设计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状态.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证实了用所设计的观测器来估计状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国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基础之上的,谁拥有更多、更好的自然资源和更多的资本,谁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竞争的焦点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品品种及其质量,可以说技术创新在此期间还仅仅是竞争的一种工具;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经济科技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的,国际竞争的焦点从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变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变为知识、技术、生产整体匹配、协调的质量型发展能力,变为整个社会发展素质渐次、扎实提高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标准的量子力学的方法,阐明压缩真空态、相干态和压缩态的生成物理过程,并求得相干参量α与压缩参量r与过程的耦合常数的时间积分的关系。还讨论了压缩态与压缩真空态的反聚束现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构造了辐射场的一类新的非经典态,即双模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并讨论了它的非经典性质,即压缩效应、亚泊松分布、两模间二阶相关函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双模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具有非常显著的非经典性质,因此双模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是一类新的非经典光场态.  相似文献   

17.
构造了辐射场的一类新的非经典态,称之为双模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对该态做了详细的数值计算以及量子统计性质的讨论.构造了双模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的数学结构,讨论了它的非经典性质,即压缩效应、亚泊松分布、两模间二阶相关函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双模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具有非常显著的非经典性质,因此双模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是一类新的非经典光场态.  相似文献   

18.
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振幅平方压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振幅平方压缩,讨论了叠加参数p、相干参数(R,θ)对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振幅平方压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量子力学的线性叠加原理,构造了由多模复共轭相干态的相反态{-Z (a)*j }〉q与多模虚共轭相干态的相反态{-iZ (b)*j }〉q,两者线性叠加组成强度不等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鬃 (ab)II 〉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对态?鬃 (ab)II 〉q的广义非线性高次压缩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若构成态?鬃 (ab)II 〉q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量子光场态{-Z (a)*j }〉q和态{-iZ (b)*j }〉q中,各对应模的强度(或平均光子数)满足■R(a)Nj =■R(b)N j 或■R(a)Nj =■R(b)Nj ,并满足一定条件时,无论腔膜总数q、态间初始相位差(θ(aR)nq -θ(bI)nq ),以及两态叠加的概幅r(aR)nq 和r(bI)nq 等如何变化,态?鬃 (ab)II 〉q总可以恒处于等幂次N-Y最小测不准态或等幂次N-H最小测不准态,成为一种新的相干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Brown等人介绍的5粒子纠缠态的新应用研究,利用5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提出了一个单粒子任意态的信息共享方案.首先,发送者对自己拥有的粒子做一次4粒子von-Neumann联合测量.然后,控制者对其拥有的粒子做单粒子测量.接受者根据发送者和控制者的测量结果,对自己拥有的粒子做适当的幺正变换,就可以重建发送者的单粒子任意态.方案成功的概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