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把人类文明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其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水平和周期性,可以建立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简称文明周期表.把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前沿过程分为4个发展周期16个发展阶段.其中,4个周期分别是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4个阶段.文明周期表主要有3种排列方式,即简表、竖表和横表.在文明周期表中,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陈华 《华东科技》2004,(11):8-11
这也许就是文明的故事。翻开人类历史长长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从非洲走来,在亚洲发明农业文明,在欧洲创造工业文明,在美洲孕育知识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工业和城市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那么,第二次现代化是以科学和信息为基础的新现代化,这次现代化,注定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次现代化里,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来人类价值目标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对非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目标的反省和对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目标的探求。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工业文明是以煤炭和石油为能源的“黑色革命”为开启,并以对天空水体的黑色污染为代价的,因此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可称之为黑色文明。黑色文明意味着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环境的破坏又使得人的发展难以持续,因而又是一种非持续性的文明。从这种文明中积累起来的自我扬弃的技术力量和理性力量导致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调整,从而开始了第二次转变,即由非持续发展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转变,这是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相应的。60年代末以来的环境保护运动在近20多年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呢?综合多家所述,文明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在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个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的每次转型都伴随着社会的重构,世界正走向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将再次被重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政治格局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要抓住生态文明的机遇,扬弃工业文明,作未来生态文明时代的强国.  相似文献   

6.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知识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发达国家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曾为我国近代化、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工业企业面临改组、搬迁,其设备、产品也不断在淘汰更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特定的社会结构既是特定文明类型的存在,又是特定社会的客观规范。当代中国存在着的社会失范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前现代化向现代化转型而引起的结构性失范。所以,当代中国克服普遍社会失范现象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的足迹迤逦不断,人类文明的遗产辉煌灿烂。从简单的渔猎到质朴的农耕,再到复杂的机器,以至绚烂的创意,不同的生产方式各领风骚,共同积累起人类丰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人类文明遗产正是这些财富中的精华,气象万千,蔚为大观。今天,我们立足创意经济时代回望历史,工业遗产成为人类往昔文明的最后一抹余晖。然而,也许是其近三百年的历程太过短暂,也许是创意经济的来势太过迅疾,相对于斑驳的渔猎文明遗产和瑰丽的农业文明遗产,低调的工业文明遗产显得另类、叛逆和孤独,在逐利的环境中不仅为世难容,而且朝不保夕。但是,它们记录了城市、国家和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承载着曾经的先进技术,是一个个凝固的工业音符,是一段段实业兴国的情怀,更是一曲曲朴实的工人阶级赞歌。失去它们的后果是在人类文明的记忆中形成断层,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科技史的塌陷。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呼吁、倡议和引导全人类共同行动,重视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的保护与利用。本刊将从第4期开始,立足创意经济时代的全新视角,通过系统地介绍人类文明与工业遗产、我国工业遗产的形成以及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思路,从感性层面充分展现工业遗产的迷人风姿,为理性思考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9.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07,25(6):1068-1072
研究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启动或推动当地工业化进程,并通过集群效应,加速资本积累,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安排更多的劳动力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工业生产领域,逐步完成社会结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