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具有特殊的储集类型和特征,其渗流特征不同于砂岩油气藏,该类油气藏的动态预测研究不能采用砂岩油气藏的渗流理论。基于稳定渗流理论,从缝洞型油气藏的储量计算方法和物质平衡方程为出发点,结合产能方程和井筒压降方程,推导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气藏-水平井井筒的耦合动态预测模型。研究了考虑井筒压降和不考虑井筒压降的2种情况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气藏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初期,各条酸蚀缝产量和累产量及各个缝洞体系的地层压力下降速度快,后期下降变缓;与不考虑井筒压降情况下相比,考虑井筒压降情况下的各个缝洞体系的地层压力下降速度慢,各条酸蚀缝的产量和累产量小。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气藏储层中的裂缝是其气井产能的主要贡献者,裂缝的形态与位置对气井产能影响较大。传统裂缝性气藏气井产能模型多基于等效连续介质理论模型提出,未考虑储层裂缝的形态与位置。本文基于等值渗流阻力法,充分考虑裂缝性气藏裂缝形态与位置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利用裂缝微元段的径向渗透率表征裂缝对气井产能的贡献,推导了裂缝性气藏产能计算新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发现本文提出新方法能够较为准确预测气井产能。裂缝性气藏的裂缝长度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较小,而裂缝偏转角度、裂缝与气井距离对气井产能影响较大,随着裂缝偏转角度、裂缝与气井距离的逐渐增大,气井无阻流量逐渐减小,且减小幅度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3.
裂缝性气藏中孔隙介质包括压裂裂缝、天然裂缝及基质孔隙。考虑裂缝与基质间的物质交换,建立了考虑压裂裂缝的多重孔隙介质渗流数学模型,研制了裂缝性气藏压裂后生产动态模拟器。根据库车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综合量化分类,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压裂后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裂缝系统连通差、发育差的气藏,压裂后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增产效果。统计分析了裂缝参数与渗透率的关系,裂缝密度与测试渗透率相关性好,给出了裂缝密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建立了渗透率地质模型。结合裂缝性砂岩气藏压裂井生产动态模拟器,通过拟合试采压力校正渗透率,打破了关井测试计算地层渗透率的传统做法。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多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和渗透率地质模型是合理的,试采压力拟合精度高,校正渗透率准确且误差较小,为油田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探讨塔北Y地区海相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研究储层与裂缝的相互关系,通过单井储层建模及模型正演,分析有效储层的地震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构造裂缝为喀斯特发育提供有利通道,裂缝与喀斯特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利储集空间。裂缝性储层能形成"串珠"状及杂乱状反射2种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振幅变化率地震属性对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裂缝发育规律吻合。  相似文献   

5.
对于裂缝性凝析气藏来说,由于压力下降至露点时析出凝析油,相态发生变化,加之驱动力、毛管压力、重力综合作用易发生渗吸、扩散现象,使得其渗流特征十分复杂,循环注气保压开采也会发生反常现象。通过裂缝性凝析气藏实例分析,研究了回注比、注气时机和注气年限对裂缝性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采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注气阶段存在反常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注气阶段,回注比越大,注气越早,注气年限越长,凝析油采出程度越低;但当注气结束一段时间后,呈现随回注比增加凝析油采出程度变大的趋势,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回注比越大,注气越早,注气年限越长,凝析油采收率越高,明显优于衰竭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塔中I号坡折带上奥陶统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产水井数目和产水量都有所增加,从而降低了凝析气井产量,影响凝析气藏开发的整体效果。在总结塔中地区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井生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法对试采井进行能量评价,对有较强地层能量补充的试采井,利用生产气油比和天然气烃类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出水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凝析气井自喷生产期间,随着地层压力下降,气油比缓慢上升,随着地层能量的补充,气油比在一段时间内会相对稳定(约4 000 m3/t),出水前生产气油比缓慢下降至2 000 m3/t,产水后气油比快速上升;同时,在产水前天然气烃类组分发生变化,轻质组分C1+N2含量降低约3%~6%,重质组分C7+含量较稳定生产时增加19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裂缝性凝析气藏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气藏,其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气藏差别较大。以物质平衡基本原理为基础,考虑岩块系统和裂缝系统压缩系数、束缚水饱和度的不同,建立了考虑双孔隙系统的裂缝性凝析气藏新的物质平衡方程,通过该方程的诊断直线可分别求得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的凝析气地质储量。通过建立单井数值模拟概念模型,使用模拟计算的压力、产量数据,采用新方法计算裂缝和岩块系统凝析气储量,与概念模型实际储量对比误差很小,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采用某裂缝性凝析气田实际生产数据,应用新的物质平衡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计算裂缝性凝析气藏裂缝及岩块系统的凝析气储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示点性过程模拟的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埋藏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中,裂缝既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流通道,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到油气藏聚集规模和单井产能大小,但该类油藏埋藏深、经多期构造作用和岩溶作用改造的特点使储层内裂缝分布规律极为复杂,裂缝识别和预测难度大,裂缝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裹征困难.本文根据示点性过程模拟理论,提出基于示点性过程模拟的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建模方法,并以塔河油田X区裂缝型油藏为例,利用蚂蚁体属性数据约束单井裂缝密度插值得到裂缝密度分布模型,进而在裂缝产状统计数据和裂缝密度分布模型的约束下,建立了研究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直观刻画了油藏内裂缝网络的空间形态和结构,为准确描述裂缝系统的连通性、非均质性及渗流行为提供有效的地质模型,丰富了储层建模方法研究,对有效开发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裂缝性气藏试井渗流问题,基于树状分形网络对径向流动模拟的优越性,使用树状分形网络模拟气藏裂缝系统,并将树状分形网络嵌入到气藏中,提出了基于树状分形网络的裂缝性气藏试井模型,计算出试井模型的流动动态特征典型曲线,分析了长度比、直径比、分叉角度、总分叉级数和分叉级数对拟压力动态特征的影响,长度比、分叉角度和分叉级数主要影响动态特征典型曲线中基质系统向裂缝系统窜流阶段,总分叉级数主要影响总系统径向流阶段,直径比影响除井筒储集阶段外的所有阶段。结果表明,树状分形网络能够很好地模拟裂缝性气藏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的一种新评价方法—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在模拟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不同性质应力场的特征及其对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总结了应力场特征与构造形迹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预测裂缝发育区带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方法,为优选探井井位、提高裂缝钻遇率、降低勘探成本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气体在浓度梯度下通过岩样自由扩散的原理,利用建立的高温高压致密气藏岩石扩散系数测定方法,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岩石样品开展试验分析,并探讨物性、温度、注气平衡压力、围压、饱和介质等因素对致密气藏岩石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物性是致密气藏岩石扩散能力的基础,对其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二者呈正幂函数相关关系;温度对致密气藏岩石扩散系数具有促进作用,二者呈指数相关关系;孔隙流体压力、上覆地层压力对致密气藏岩石扩散能力均具有抑制作用,呈负幂函数相关关系,且上覆地层压力的影响与岩性密切相关(泥岩大于砂岩);饱和介质条件致密气藏岩石干样、湿样扩散系数总体相差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裂缝性气藏分支水平井试井模型及井底压力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渗流力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数学基础理论,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裂缝性气藏分支水平井不稳定试井模型,并求得模型的Laplace空间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结合计算机编程,绘制出裂缝性气藏鱼骨型分支水平井的典型曲线。结果表明:裂缝性气藏鱼骨型分支水平井不稳定渗流过程可能出现早期纯井储段、井储后过渡段、裂缝系统第一径向流段、裂缝系统线性流阶段、裂缝系统第二拟径向流段、分支干扰过渡段、裂缝系统第三拟径向流阶段、窜流段和总系统拟径向流段9个流动阶段;水平井分支长度越短或分支间距越长,第二拟径向流段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高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溶解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演变特征;综合前人低温(小于90℃)测试的溶解度数据,可将甲烷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划分为缓慢递减(0~80℃)、快速递增(80~150℃)和缓慢递增(大于150℃)3个阶段;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大,其溶解与析离能力受压力影响更为明显;实际地层中,两种气体间溶解度的差异演变影响了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岩体工程中普遍存在节理裂隙岩体,裂隙岩体在地下工程卸荷扰动后形成复杂应力状态和高水头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将发生压剪复合破坏或拉剪复合破坏,对裂纹面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以判定其破坏模式,并进一步研究岩体裂纹开裂特性及岩桥断裂贯通力学机理,建立相应的临界水压和初裂强度判据。同时,对处于水力劈裂状态的高水头压力隧洞围岩的破坏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洞在高渗透水压的驱动下周边围岩开始发生水力劈裂,形成拉剪劈裂区;随着内水外渗的发展,随即在拉剪劈裂区外侧形成压剪劈裂带,同时,拉剪区和压剪区继续扩展直至渗流衰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多发育大尺度的溶洞和裂缝, 非均质性极强。这类油藏不能使用常规的连续介质理论描述。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征, 结合地震、地质等资料, 建立了井未钻遇溶洞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试井物理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绘制了试井样版曲线, 对影响井底压力动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当井打在洞外时, 由于洞内的渗透性远优于洞外地层, 压力导数曲线后期出现明显下掉, 溶洞的尺寸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的下掉幅度。模型解释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 该试井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能够为碳酸盐岩油藏的试井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erpentine is measured at 1.0-3. 0 GPa and 300-870℃. The effect of frequencies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is analyzed.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s of serpentine before and after dehydration are discussed.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erpentin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dehydration of serpentine, through which highly conductive layers (HCL) can be formed in the Earth's interior.  相似文献   

17.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ies in a trachybasalt, from Yichu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have been measured at 2.0 GPa and up to 1 350℃ in a YJ-3000 t cubic-anvil high-pressure apparatus. The run products have been gained at the same pressure bu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hin sections of the run products indicates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in the trachybasalt, the phase transition has taken pla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the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and the hydrous mineral dehydration, solid-solid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partial melting has been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esented here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lucidating the geological process in the earth's interior.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地层钻进时,地层中的气体会以重力置换、欠平衡气侵等方式进入井筒,现有的气侵检测方法主要有泥浆池液面监测、地面出口流量检测和气侵声波时差监测,但这些方法存在气侵检测效率低、不能进行早期识别预警等多种问题。针对气侵早期识别困难的难题,在考虑侵入气体物性随井筒中温度、压力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地层渗流,建立了气侵井筒传热与多相流动瞬态模型,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通过对该模型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气侵过程中井底压力不断降低,并且随着气侵时间的增加,井底压力减小速率加快,与此同时,井底温度不断升高,环空返出口温度不断降低。根据该变化规律提出了以井底压力与井口温度相结合或井底温度与井底压力相结合进行气侵早期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传统的集输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了降低集输能耗,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温度界限进行研究。因此,在华北油田测试区块建立了可视化试验装置,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和温度界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油管线温度的降低,存在3个压降变化的转折点,其中压降增加率突变点和压降峰值点所对应的特征温度可作为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据此拟合得到了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黏壁温度回归模型。基于所得模型,针对不同工况下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创建了低温集输可行性的图示判断工具。所得结果对高含水期油田实际生产中低温集输的可行性判断及其安全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常规气井压井作业,压井液污染堵塞地层,气井产能损失大。不压井作业技术是通过使用油管堵塞工具对井下管柱进行内封堵,在确保管柱封堵有效的前提下,利用防喷器组来控制油套环形空间的压力,然后依靠不压井作业机的液压举升系统和卡瓦系统,进行带压起下管柱等井下作业。由于不使用压井液,不会对地层造成污染。本文介绍了不压井作业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基本作业程序,并以庆深气田徐深1-1井为例,分析了高压气井不压井作业的施工要点和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次作业使该井增产效果显著,对同类高压气井增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