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太阳能的利用技术,重点讨论了太阳能的发电技术,综合介绍了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光发电等国内外各种太阳能发电技术,并进行了比较。在阐述各种发电技术的理论与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前景做了探讨。同时,也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有利条件和自然空间。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是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光伏太阳能热电联产作为其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最佳形式,解决北方偏远地区的供电和农村取暖,应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着重介绍光伏太阳能热电联产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谢毅 《科技信息》2013,(13):393-393
本文结合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现状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背景,论述了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必要性,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新校区生态节能楼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介绍,给出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电池组件设计选取的方式,并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热点.针对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内外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进展,探讨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太阳能建筑的技术特点,指出了我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郝丽  陈超  崔永兴 《科技信息》2009,(17):305-305,378
本文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原理、分类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介绍了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其中列举了我国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的部分研究成果,为了解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作为现今一种清洁、节能、多效用的新能源,在光热和光伏领域研究中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不断突破和进取越发显得具体和真实。 太阳能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其利用方式包括热利用与太阳能建筑的规模推广,制氢的多途径探索研究,以及太阳能发电的研发、示范、产业化与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发电,包括光伏发电与热发电,是重大专项重点。大力加强新型光伏电池及光伏电池材料的探索与研发,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快实现大批量光伏硅材料国产化,开拓应用,并形成大规模产业。同时,要探索新的太阳能利用模式,要及早部署荒漠地区集中式超大规模太阳能电站的分阶段研发与示范,与荒漠地区生态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结合。2020年建成十万千瓦级示范电站,2030年建成百万千瓦级示范电站,才能填补此后与时俱增的能源缺口。建立大型太阳能基地,还要解决大型太阳能电站有效融入电力系统、储能与输电有关的电力技术难题。 当太阳能光热与光伏的概念逐渐被广大地区接受并被运用时候,我们的太阳能工作需要在新的领域里取得进展,必须寻找新的太阳能利用模式,走出一条太阳能多途径利用的路子,既能够在外延生扩充太阳能利用的认识,又能够真正改善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8.
刘圆圆  肖楠 《科技信息》2012,(3):238-239
太阳能电池板通常是统一的标准长方形,多晶硅通常为深蓝色,造型也相对固定,但在现代建筑中,异型太阳能发光组件对建筑的造型美观和使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了上海世博会中两个现代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中异型太阳能发光组件的应用.分析了异型太阳能发电组件在光伏建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利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骄  朱霆 《工程与建设》2010,24(2):236-238
文章从太阳能利用的角度切人,以2009年"安徽省太阳能利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案竞赛为设计实例,来综合探讨太阳能利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问题.重点分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原理及其如何与建筑的结合,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以及设计院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洁净安全的可再生资源,是5种新能源中发展潜力最大,被认为是21世纪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者之一。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特性及发展现状,认为世界潮流的推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自身的改进升级必将使太阳能光伏发电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目前太阳能利用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研究价值的技术之一,相较于光伏发电具有输出连续稳定可调、碳排放量低等独特的优势.作为光热电站的最主要投资部分,太阳能集热系统对光热发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光热发电在集热技术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集热技术路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对太阳能光热发电集热系统...  相似文献   

12.
聚光与冷却条件下常规太阳电池的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进一步开发常规电池的聚光光伏热电系统提供指导和依据,设计加工了太阳能电池的冷却换热器,建立了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热电性能试验系统,并对聚光强度为0.85~20kW/m2、无冷却和采用水自然对流冷却条件下常规太阳电池的热电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太阳电池入射光强为1kW/m2的峰值输出功率为66W/m2;采用聚光但不进行冷却,入射光强为3.3kW/m2时仍有较高效率,此时其峰值输出功率为177.7W/m2,是不聚光的2.7倍。采用聚光并进行冷却后,常规电池在光强为6kW/m2时仍有较高效率,此时其峰值输出功率为318.5W/m2,是不聚光的4.8倍;当光强在1~20kW/m2范围内的时候,设计加工的换热器能够保证在聚光状态下太阳电池低于60℃,使电池在较高的转换效率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目前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克服目前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缺点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案,从而使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寿命、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单级相变材料(PCM)蓄热的太阳能热发电用高温相变蓄热器的蓄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采用单级蓄热时熔化过程中PCM温度和液相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不同时刻液相率的分布云图。通过对曲线和云图的分析,在保证蓄热量的前提下,提出了采用3种PCM级联蓄热的高温相变蓄热器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蓄热性能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级联蓄热的方案减小了蓄热的总时间,且有效地降低了单级蓄热末期"死区"对蓄热性能的影响,使PCM的液相率分布更加均匀,为太阳能热发电用高温相变蓄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It is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solar heat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passive solar heating and solar heating combisystem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projects, the author gave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passive solar and solar heating combisystems in China and summarized the developing obstacle and the spreading tactics for raising marketing of the solar heat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太阳能光伏/光热(PV/T)复合集热器的光电与光热耦合能量转换的数值模型,利用TRNSYS软件模拟PV/T集热器的光电、光热转换性能,分析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PV/T集热器的能量转换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减小集热板排管的管间距与管径的比值有利于提高光热与光电转换性能;冷却流体的入口温度对PV/T集热器的性能影响显著,较低的入口流体温度有利于保持更高的光热和光电转换效率.增加冷却流体的入口质量通量可提高光热和光电效率;当入口质量通量增加至6.9 g/(s·m2)时,PV/T集热器的热、电效率分别为66.2%和10.8%,进一步增加入口质量通量对提高光热、光电效率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开发设计了一种光电复合热水取暖自动控制器,阐述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根据需要设定储水箱水位和水温,并可对水位、水温、暖气回水温度及洗浴喷淋水温进行实时检测及显示,具有超低水位报警及漏电检测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太阳能电池产业的现状,并对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认证制度,同时对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标准及检测认证体系的建立实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