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1961~2008年共48 a云南125站气温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全省寒潮的发生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单站寒潮、总寒潮过程和区域寒潮过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单站寒潮频次呈东高西低分布;全省寒潮过程、区域寒潮过程和单站寒潮均为1月最多,2月和12月次之;省内寒潮频次在减少,东部减少趋势明显;环流分析发现在云南寒潮偏多发生年份,中高纬度地区500 hPa高度场较常年偏低,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850 hPa温度场为负距平.  相似文献   

2.
利用福建1961~2011年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1年来福建寒潮发生次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寒潮活动各地差异显著,呈西北向东南递减形式.寒潮主要出现在10~5月,冬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再次.年寒潮及秋、冬季寒潮呈减少趋势,而春季寒潮呈增加趋势.寒潮次数具有明显变化周期,未来2~3年秋季寒潮存在偏少可能,年寒潮及冬、春季寒潮次数偏多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9-2012年湖南省的ECMWF逐日地面最高气温再分析资料,采用阈值法确定极端最高温度,并通过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分析法、温度距平以及概率分布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在1979-2012年的极端最高温度呈上升趋势,增温幅度0.32℃/10a,达到0.1显著性水平检验;从空间分布来看,极端最高温度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在区域上,湘东出现高值中心;从各个季节来说,冬季升温趋势显著,升温幅度达0.77℃/10a,其次为秋季、夏季和春季;从年代际来看,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变暖程度最大,近34年较高温度发生的概率大于其它温度,2001-2012年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概率大于其它时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累积距平法和气候倾向率对1956-2000年开封市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封市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来开封市气候倾向率为0.175/10a,春季、秋季、冬季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0.391/10a,夏季呈缓慢降温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67/10a;降水量的年代变化有两个阶段,从1956年到1980年代之间共减少了156.92mm,1980年代到1990年代之间是增加了22.00mm,四季降水中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负趋势,春季冬季呈正趋势;径流和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上表现出大致但并不严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0-2011年新余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对近52年来影响新余的强冷空气频次及其变化特征,采用线性趋势、5年移动平均和墨西哥帽(Mexican hat)子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影响新余市的强冷空气的次数开始转入年代际偏少阶段,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则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明显增暖。降温频次的减少导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的升高,在一定程度对暖冬的维持产生作用。北极极涡面积越大,新余冬季气温越低;北极极涡强度越强,新余冬季气温越高。新余的强冷空气发生在极涡面积较大强度较弱,且亚洲中高纬地区的大气环流以经向型为主。亚洲中高纬地区的大气环流以纬向型为主,极地的冷空气只在较高纬度活动,不会南下影响新余市,相应新余市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6.
应用线性趋势法、方差分析和M-K检验法就盘龙河流域1961-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变化趋势、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近45 a来年均温呈上升趋势,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增温趋势显著,幅度最大,气温倾向率为0.232℃/10 a;年降水量与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量倾向率均未通过95%的信度检验;气温和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显著;气候突变时段多集中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和9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降温突变和降水量增加突变,90年代以后以增温突变和降水量减少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20世纪第一代再分析资料ERA-20C(the ECMWF twentieth century reanalysis)对东亚、北非2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1900-2010年边界层高度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之间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地区的边界层高度在整体变化、年际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中基本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整体趋势中东亚为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7 m/10a,北非为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13 m/10a;在11个年代里,有8个年代的变化呈相反趋势。(2)干旱半干旱区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均与地气温差、相对湿度、风速的变化有一定联系,其中相对湿度与边界层高度的变化最为紧密,在两个地区均为显著性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8 4、-0.618 4。  相似文献   

8.
利用内蒙古地区42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共33年逐日地面常规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平均风速呈西高东低的分布形势,逐月变化呈双峰型,春季风速最大,秋季次之,夏季和冬季风速最小;平均风速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减小的速度为0.18m·s-1·(10a)-1,20世纪90年代下降最为明显,近年来下降趋势较缓;风速显著减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阴山一带以及东部地区风速呈弱上升趋势;四季变化趋势与年变化一致,其中夏季变化幅度最大,冬季最小.内蒙古地区平均风速在研究时段内存在着准4a、准6a的年际和准14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突变检测表明平均风速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突变.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定量评估和认识湖南省区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特征,利用1961~2010年湖南省21个雨量站的逐日降雨数据,采用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计算出不同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并通过反距离加权内插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湖南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和年内季节分布,基于变差系数和气候倾向率两个指标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湖南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5 510.65~12 526.14 MJ?mm/(hm2?h?a)之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高大山脉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空间分布整体趋势是由西北、东部、南部向中部递减,在西北部、东部和南部边缘较大;侵蚀高值区分布在安化站、南岳站,低值区集中在东北部的南县站和西南部的武冈站;2)季节差异性显著,降雨侵蚀力集中在3-8月,侵蚀高值中心逐月由东南向西北移动,低值中心由西向东移动;3)气候倾向率和变差系数分别在-132.09~499.81 MJ?mm/(hm2?h?a)/10a和0.257~0.403之间变化,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现线性增加并有向北转移的趋势,变差系数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南北高南中间低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的水土保持、农业和生态保护,以及灾害控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窦彩霞 《科技资讯》2014,12(17):239-239
利用安阳站1961—2010年20 cm口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等气候特征作了较全面地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以117.11 mm/10 a的倾向率减少,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秋季,其中6月份蒸发量偏少趋势最明显。年蒸发量在20世纪60~70年代为相对偏多期,80~90年代为相对偏少期。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对年总蒸发量进行突变检验表明,年蒸发量在1988年发生一次突变,表现为1988年后蒸发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围绕环流形势,对梅州市2010年深秋时节的一次秋雨空报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南岭的屏障作用,没有补充的西路弱冷空气很难影响到梅州市.在冬季风开始盛行的深秋季节,中低层的浅薄系统不容易激发出降水.强度较弱且移速又快的850 hPa切变线,其即使南压带来降水的可能性也不大,或是500 hPa的西风短波槽脊同样构不成大的影响.要带来降水,单一影响系统必须足够强大比如强冷空气、深厚的南支系统等,或者有一定强度多个系统相互遭遇.比如一定强度的冷空气遭遇到相对较深的南支槽等.通过对比初秋的一次全市性小雨天气过程,发现初秋夏季风还没退尽的气候背景使得冷空气更容易激发出降水,因此深秋的降水预报一定要把气候基础纳入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12.
湖南江永女书音节文字的特点是:生长在中国南部的一个省级交界的南岭山脉中,地域非常偏僻;女性专用;记录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3.
冬季供暖系统采用的是电热锅炉。为了利用电网的分时电价差以节省运行费用,太原日报社新闻大楼的电锅炉只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运行,将热水储存于三个水箱中(共有四个水箱)供白天大楼里各房间采暖,但夏季空调系统却没有利用水箱蓄冷。在原有蓄热水的基础上,提出了夏季蓄冷的改造方案。根据现有设备的情况和对多种水蓄冷系统进行比较。本着投资小、蓄冷量大、系统简单和操作方便的原则,确定采用自然分层的水蓄冷方案。该方案在满足用户冷负荷的需求下,一个夏季可节省运行费27 022.8元。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plant phenology data from 26 stations of the Chinese Phenology Observation Network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climate data, the change of plant phenophase in spring 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the plant phenophase in China for the last 40 years are analyzed. Furthermor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odels of phenophase in every decade are reconstructed, 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odel of phenophase is studied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ⅰ) the response of phenophase advance or delay to temperature change is nonlinear. Since the 1980s, at the same amplitude of temperature change, phenophase delay amplitude caused by temperature decrease is greater than phenophase advance amplitude caused by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 rate of phenophase advance days de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amplitude, and the rate of phenophase delay days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decrease amplitude. (ⅱ)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odel between phenophase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unstable. Since the 1980s, with the spr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in the most of China and decreasing in the south of Qinling Mountains, phenophases have advanc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North China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have delay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southwestern China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while the rate of the phenophase difference with latitude becomes smaller.  相似文献   

15.
粤北、湘南、赣南、桂东相连的地区属于南岭山地,从南-北,东-西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呈递减趋势,在粤、湘边界发现了疣螈属和蝾螈属种的分布区相重叠的现象,黑耳水蛙、莽山角蟾、小棘蛙为广东省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云南初春极端冷暖灾害事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云南1961~2009年2月的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异常指数对云南2008,2009年初春出现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和极端高温少雨干旱灾害事件做了空间分布、历史排位、冷暖异常趋势分析;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云南省2008年和2009年初春极端冷暖异常灾害事件天气成因.结果表明:2008年初春是近40年来的最冷年,2009年初春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云南初春东部平均气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向暖异常演变的趋势,2000年以来,极端暖异常现象十分突出.北半球东亚中高纬500hPa高度距平场2008年2月呈"正负正"、2009年2月呈"负正负"的相反分布.乌山阻高异常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支槽异常偏强,导致2008年初春云南极端异常低温冰雪灾害;而乌山阻高偏弱,东亚大槽异常偏东,冷空气主体偏东,印度副高异常偏强,南支槽异常偏弱,导致云南2009年初春极端高温异常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17.
The paleo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the geochronology, major oxides SiO2, Al2O3 and TOFE (Fe2O3 + FeO), and CIA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value of the red earth and brown-yellow silt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the Linjiang stratigraphic section,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Late Quaternary along the river banks of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allow us to hypothesize that the red earth on the first terrace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belongs to reticulated red clay developed in a hot-wet environmen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132-73 ka BP), similar to the monsoon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modern tropical zone, while the overlying brown-yellow silt layer mainly accumulated in a monsoon environment of warm temperate zone in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73-11 ka BP), with the aeolian sand LJ3 representing an extreme period of worsening climate. Such a hypothesis corresponds well with predecessors' research on the paleo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abundant fossils in both south and east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Hence, it follows that the bioclimatic zone did experience a large and rapid vicissitude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and even in the full extent of the region south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from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to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with the red earth being replaced by the brown-yellow silty sediment, and even maybe with 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being replaced by the Penghu Fauna.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demonstr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in China's low latitudes on a 10 ka scale.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影响云南各地的强冷空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大部分地区强降温过程次数明显少于我国东部地区,但过程降温日数较多。在云南存在锋面附近的雨雪天气和造成重霜冻的晴好天气两种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1998年3月中旬一次高空阻塞形势下强冷空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着重讨论强冷空气爆发前后地面反气旋活动与高空阻塞形势调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爆发与乌拉尔地区阻塞形势的调整(阻塞高压的崩溃和重建)紧密相关。对流层下部的温度平流分析表明,阻塞形势的调整是由于阻塞高压上游西北方有冷空气侵入导致了阻塞高压的崩溃,而上游来自西南方向的强暖流则导致高压脊迅速发展,使阻塞高压重新建立。另外,700hPa垂直速度分布表明,冷空气的酝酿和爆发与次级环流由反环流转变为正环流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旋流式低温送风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研制的一种旋流式低温送风口进行了空气动力、速度场、温度场及噪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旋流式低温送风口诱导效果好、阻力小、能耗低、噪声低、送风均匀、不结露,完全能满足低温送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