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澳门回归20年来,与内地科技合作经历了自发性、政策性到全面性合作阶段,形成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两地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回顾了澳门回归20年来两地科技合作的特点,总结了深度合作的挑战,提出了发展两地科技合作的建议:积极做好“一带一路”的“精准联系人”角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大局;发挥“财政盈余”优势,优化科创设施环境;优化“中葡平台”转型升级,促进国际科技转移;鼓励澳门青年走出“舒适区”,北上创业。由此促进两地科技融合发展,齐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
 建设科技强国是当前中国的国家战略,“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科技强国的特征,有利于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聚焦发展的重点。科技强国是“科技能力(潜力)与科技成果”“科技硬实力与科技软实力(影响力)”“认识论、方法论及实践论”等多层次要素的有机结合,只有从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发展范式、科技产品及工程的水平、科技标准制定、科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相对科学地把握科技强国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4.
 本届年会共设立开幕式、闭幕式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海洋强国建设”“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科技人才助力创新发展”五大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信任·合作·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倡导开放包容,推动互信互鉴,通过打造世界级科技思想策源平台、国际科技合作信任平台、全球技术创新动力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融合共生,推动联合国可持续目标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前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21):108-112
 剖析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将其概括为“科魂匠心”,指出其时代背景是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而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是二者联系的重要社会纽带。在新时代培育“科魂匠心”,应注重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道驭术”的思想资源。培育“科魂匠心”还需要以科技伦理教育作为持续发挥培育作用的平台,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关注科技伦理的社会氛围,在舆论导向和社会治理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科学管理研究》2017,(5):116-120
科技创新合作对于产业提升与经济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下,粤港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粤港产业科技合作的客观需求,而粤港合作则需要从多方面、多领域合作才能达成。在粤港澳科技合作与转型的过程中,粤港必须基于双方不同的技术优势条件,采取不同层次深化合作,以推动两地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新特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资源3个维度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下北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北京进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5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科技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改善的重要支撑。回顾了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生态环境科技的特点;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和绿色工程创新等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效;指出了当前中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加强“卡脖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技术研发,对整体性和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联防联控,提升生态环境科技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强信息、生物、分子等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研究与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均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将对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区域发展带来极为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分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视野的着力转型升级的新倡议和新战略,两者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和融合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当前若干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新型城镇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时代背景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全球城镇体系变化格局及其新发展,“一带一路”的空间路线图设计,与周边国家六大走廊的城镇网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等遴选与方案设计,以及注意推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防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以世界一流科技社团2019年9月-2020年6月的新闻数据,分析总结了世界一流科技社团的实践动态及发展规律.研究发现:(1)国内科技社团强调党建引领,制度优势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2)国外科技社团更加善于聚合公共资源,并将产生的新知识转化为可供应用的产品和服务,推进科技与经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3)国外科技社团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新时代更加深化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科技自立自强的提出,也将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置于一个新的历史背景,呈现出新的内涵和要求。在阐述新时代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新内涵和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等新时代深化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的4个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新兴经济体崛起、开放与保护的较量、美中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竞争、多边与单边的对垒4方面梳理了全球经济和科技治理格局的变化;从加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统筹协调,国内治理和全球治理,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4方面提出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推动核心技术原创性突破、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软实力4方面提出建设开放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闽台科技资源整合成绩显著,但整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需要从单纯的产业转移和产品贸易向创新合作、技术研发等层面升华,需要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简单合作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创新合作转移。在闽台科技资源整合中,两地可通过以新兴产业为依托的承接链式模式、以平台共建共享为基础的双赢模式和以项目为纽带的互动模式,促进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欧科技合作发展迅猛,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分析中欧科技合作现状,总结科技合作实践经验,积极挖掘合作潜力,对我国制定科学的科技合作政策,全面提升国家创新科技体系,持续增进我国的科技优势,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体制以改革为手段,在不断探索中找寻到中国特色科技体制机制路径,引领着科技事业不断创造历史性成就。回顾了中国科技体制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主要举措,分析了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与经验,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展望。分析表明,对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关系的把握是理解科技体制阶段性特点的抓手;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科技体制改革需要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体系、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改革评价导向、人事制度、科技资金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手攻坚。  相似文献   

17.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至为关键,科技经济融合成为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选择。从科技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科普化配置在政策支持、主体动力、转化渠道、产业融合等领域存在的困境,探讨其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沟通科学与公众、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科技资源的科普化配置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应重点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生态,完善资金保障,拓展传播渠道,形成产业集群,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动力机制、合作渠道和资源网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防科技创新概念的内涵及国外开展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情况,探讨了中国开展国防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开展国防科技创新的4种模式,即基于网络平台的跨域协同创新模式、基于强强联合的合作协同创新模式、基于整合相同相近科研机构开展一体化科研的协同创新模式、基于军民融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民间合作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合作方式之一。自中韩两国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科技创新合作一直是两国构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面,合作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高新技术等各个方面,通过互派考察团、人员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交流渠道呈现多样化形态。本研究主要从民间科技合作的角度出发,梳理中韩民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现状,探索加强人才交流、促进民间科技组织参与、科技创新合作、拓展科技合作平台和更加深入、全面、可持续的合作方式,从而推动中韩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在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系统化、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国际科技合作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提出了国际关系演化的自旋太极球理论模型,并据此对未来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的走向作了大胆的预测。纯属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旨在抛砖引玉,激发读者同行对21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科技合作发展趋势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不对之处,欢迎您来信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