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各地学者在中国各民族地区开展了长期而艰苦的田野调查工作,文章认为只有在厘清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田野调查情况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时空的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状况,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角度全面的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工作脉络。文章在分析了田野调查工作的信息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教学单位,长期收集整合学者的田野调查工作信息及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打造了开放式的田野调查研究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2.
总结三年的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提出要从阅读人类学原著开始,从总体上把握人类学理论体系,多读原著,精读名著。在此基础上,设计毕业论文,运用人类学参与观察的方法到田野中调查,并结合自己的田野经历,谈到了田野调查的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被誉为人类学学者的“成年礼”,也是人类学学者完成民族志的必经途径。田野调查的现场进入顺利与否是完成这个“成年礼”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关系到民族志作品的信度与效度问题。田野调查越是能顺利进入田野现场,取得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本土化与田野调查——元江调查四人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本土化与田野调查——元江调查四人谈●胡鸿保周星刘援朝陈丁昆/著【编者按】田野调查一向是人类学家们看重的研究方法,在中国人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人类学本土化的需要,田野调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胡鸿保、周星、刘援朝和陈丁昆四位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云南...  相似文献   

5.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基本功,也是人文社会科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文化、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以研究者深入调查点实地参与现场为特征的田野调查,是人类学资料收集的主要途径和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类学的田野调研,古今文献不可或缺,经由专业分析和现场判定得出新鲜的文化诠释,是人类学的擅长。田野实践的方法论选择是首要的,它决定了诠释与应用的根本方向;整体性原则与多样性文化思考还是人类学应用性实践的重要认识论根据。谈到田野工作的具体方法,特别是团队式的田野调研往往需要先行设计,长时段的规划与合作,是集思广益获得递进性重大结论的前提。人类学史上连续展示的理论与方法,并不是为了挪用和套用,而是协助人们在新的田野考察中实现思想的转换(所谓悟性),得以论证、展示与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藏族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认为藏学与人类学关系密切,人类学拓展了藏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理论与方法。提出构建“藏学人类学”、提倡田野调查法、人类学要承担起避免文化冲突的重任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类学比较早就注意把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把对“异文化”的研究和对“本文化”的研究相统一,这是中国人类学对世界人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艺术人类学从实求美的田野实践方法,并分析了以人为本、整体观及跨文化比较研究三个艺术人类学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理论关怀在于人类学知识的生产与田野的关系.首先从时间与空间上来看,人类学田野存在着政治的不平等性以及学科本身对田野的判断与建构出现的诸多问题,"原型"的权威与标准及其背后的政治语境束缚了人类学的研究和民族志写作,在反思与对话中,笔者认为田野是无处不在的,学科所具有的品质是对理论与现实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家的足迹遍及千山万水 ,“依山依水”的人类学研究拓展了人类学的新领域。覃德清博士回顾了自己进入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过程 ,并就人类学与美学的交叉、诗性思维与人文资源开发、壮学人类学研究等问题 ,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及成果自觉运用到艺术研究当中,便有了艺术人类学,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相关议题有“中国艺术人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人类学与艺术学交叉学科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个案”,等等。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认为法律多元是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中国的法人类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民族法学、法律的人类学研究。中国法人类学的发展需要:重视都市法人类学的研究;重视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关注田野调查方法与处理纠纷的典型案例等。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中,他者不仅存在于不同群体和文化之间,而且存在于同一群体和文化之内:从异国音乐文化的他者到本土的音乐文化的他者;以他者的眼光感受他者音乐文化;借鉴他者进行研究。存在于音乐人类学研究中的他者情结有效地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原始文化》一书长期以来被文化人类学者视为这一学科的开山之作。在书中,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范式",勾勒了文化学的基本轮廓,即提出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范围、原则和方法,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型。  相似文献   

16.
就法人类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解读。认为法人类学是一门采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民间社会的法律行为与法律现象的一门学科。尽管国外已经很成熟了,作为一门引进的学科,在中国还远没有确立,虽然有一些研究还说不上是真正学科意义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人类学的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类学是人类学中与经济学对话的部分。它以人类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但与经济学对经济的理解不同。由于经济是嵌合在社会制度中的,经济人类学必须从人类全盘的风俗和制度中来着手自己的研究。它的领域比较广泛,不仅描述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以及这些系统如何组织、动作,还包括建立理论来描述制度脉络和影响,经济运作的动力等。  相似文献   

18.
审美人类学的重心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研究不同民族的“美学”现象 ,它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前提是在承认和尊重不同民族审美现象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来研究人类美学的共同特征或本质。审美人类学以对传统美学研究的反思为出发点 ,是生活世界的美学 ,同时也是一种经验研究 ,它有助于把西方传统的美学研究从形而上学转变为一种确切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人类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参与推动企业人类学发展的有美国、中国、日本等三个国家的人类学家:在美国,沃纳被称为工业人类学或组织人类学之父;在中国,费孝通先生由于最早探讨农村工业化问题,是中国企业人类学的祖师爷;在日本,中牧弘允教授是“经营人类学”之父。通过2009年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企业人类学把工业人类学、组织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营人类学等不同的名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类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亦即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前沿学科。2009年,可称为国际企业人类学的元年。  相似文献   

20.
艺术人类学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人类学是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尤其它涉及文化功能的解释,或者叫文化深层解释。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定位和艺术民族志、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分类,这四个问题涉及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及其理论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