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古代文学研究对碑铭文体的关注一直很缺乏,所以此文将对历代有关碑铭文体的论说进行梳理,以界定"碑铭"文体的范畴,进而为"碑铭"文体正名;回顾了碑铭文历代的实际创作情况,借用明代文体学家徐师曾将碑铭的实际创作分为正体、变体、变而不失其正体以及别体的理论,解说碑铭文创作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论文将押座文界定为运用于讲经文、变文、缘起等敦煌文体之前用以静摄听众的剧场性文体。从朗读、行文等角度考察其流畅性、通俗性、概括性三大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押座文并非专业化文体创作;通过考察押座文的源流阐述其所开创的说唱艺术押座传统,以及唐代敦煌变文等佛教文体的世俗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两汉移文行文关系、内容与文体特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继承先秦移文的基础上,两汉移文出现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首先,上行移文出现,且创作主体多为朝廷反叛之人,下行文的创作数量明显增多,平行文创作急剧减少。其次,内容与功能逐渐丰赡,增加了勉励嘉奖类移文。最后,文章体式日趋成熟且结构较为完整,个别篇体或某类篇体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写作程式,以“移”为题的移文创作数量逐渐增加。这些变化与政治社会变革下迫切的社会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时人文体创作意识及文化水平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六朝、唐代、宋明3个历史阶段的文学创作概况探讨记体文文体观念的演进,表明不同的社会阶段,文人对记体文的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别:六朝时期,虽有记体文作品存世,却没有创作的自觉;唐代出现了记体文创作的自觉,但尚未建立相应的文体理论;有宋以降,人们在继续写作记体文的同时,还表现出理论认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变文”定义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变”字上,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文”。“文”不是文体之“文”,而是文质之“文”,它指明了变的方向和目标,对“文”的分析是理解“变文”定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颂为汉代重要文体类别,上承先秦告神、颂美宗庙祭歌,下启魏晋后世颂美之文,无论形式、内容,押或文学观念都处于转换变更期.汉人颂体文类辨体意识显得相当模糊.出现将颂与诗、赋、碑、赞等文体称名相混情形.此中情形,既有前代颂体文学创作与观念影响因素.也与汉人颂体创作复杂生态有关.汉代颂体文类意识的模糊与创作的多元化.反映出文学自觉时代到来之前某些特性,即文体现念的含混性与文体创作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文体中,杂文是标题极富艺术性的一种,因而,探讨杂文的标题艺术,对杂文创作和杂文欣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这一点,往往由于人们对杂文理解的片面——只见“论文”不见“艺术”——而予以忽略.本文着眼于杂文的文体特点,联系目前的创作实际,从标题的构建整体、指代整体的主要作用及读者阅读欣赏三个方面,对杂文的标题艺术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拟题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艺文类聚》许多子目"文"的部分,分别标注了选录的各类文体,在子目中也有以文体作为标题的,其标注的文体有70种。但是,其中有编者生造的文体;有同一种文体分作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分别收在不同部类的;有将文题误作文体的。经考辨,《艺文类聚》实际选录的文体数量为52种。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课本中各类文章都有,而且强调在作品教学中体现各种文体特点。他说:“政治性之文不言政治,文学性之文不言文学,断无此理。”“言政治”,“言文学”,我以为叶圣陶先生在这里是就文章体裁而言。中学语文课本编入多种体裁的文章,并且“思考和练习”的设计很注重体现作品实际,则作品教学要注重文体特点,便是不言而喻的了。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到多种文章体裁,相应地具备  相似文献   

10.
东汉颂文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的礼乐建设结合在一起,受到朝廷的提倡,其功用在于纪功与颂德。在发展过程中,颂文受到经学的影响,不仅在形式上取则经典,而且表现了东汉经学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颂文与东汉史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突出表现在颂文叙事和征实的特征以及前序后颂、其序似传的写法。东汉颂文的这些特征使它和辞赋有明显的区别而与碑铭等文体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原文的"信"度、"达"度、"雅"度及"信、达、雅"整体的度分别看作1,则译文"信"度的允许取值范围为0.7≤译文"信"度<1,译文"达"、"雅"的度可以分别超过1,译文"信、达、雅"整体的度(可用公式D=F·E1·E2计算)也可以超过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译文超过原文,否则就是译文不及原文.引进度的概念,可以更科学地评价译文.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病因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1—1849年间英国先后两次暴发霍乱,造成众多人口死亡和巨大的社会恐慌。围绕霍乱出现的原因,英国社会各界展开激烈的争论,分裂为两派:非传染派认为霍乱不会传染,从道德、阶层、种族等角度进行阐释;传染派认为霍乱通过瘴气或不卫生等方式传染。这场争论加深了英国人对霍乱的认识,推动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一种利用计算机研究非遍历马尔可夫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艺术起源研究的多元化现象的原因:原代久远,原始艺术遗迹的发掘使原有理论被推翻,新学说层出不穷;其次,原始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特征及非兼容性导致各学说之间的必然矛盾;最根本的原因是艺术史家以其主观价值标准来阐释这一客观现象,必然造成诸多结论多元并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运用理论探讨和举例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从违纪主体、违纪主观方面,违纪客体、违纪客观方面等四个方面对党员违犯党纪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并指出违犯党纪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分别具有特定性、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判决生效后的和解,是指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前这个时间段达成的和解。通过对判决生效后和解的效力、不履行和解协议以及和解协议存在瑕疵的救济等方面的分析,能更好地探究判决生效后和解的实质及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由于城市发展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不同,城市本身就出现了发展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研究发现:东方城市多沿河而建,是奴隶制度及封建王权的所在地,奉行重农主义,而西方城市多沿海而建,呈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奉行重商主义。因而,中世纪后的西方,城市中易产生新的阶级,而东方城市中的臣民却受制于强大皇权的统治,无法形成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而西方城市的持续发展,最终导致了社会革命产生,推动了社会形态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从重庆地名看当地的森林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名角度入手,介绍了地名与森林的关系,通过对重庆森林地名和动物地名空间分布的比较分析,从中挖掘出地名反映的当地森林的变迁情况,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从地名产生的机理出发,认为森林地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森林及动物地名比例大小与当地森林多少不一定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即"三个自信").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三个自信"意识的重要渠道。加强"三个自信"教育是当前"概论"课教学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在"概论"课中加强"三个自信"教育,一是要充分讲清楚新中国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要充分讲清楚旧中国战乱动荡的苦难和改革开放前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挫折.三是要充分讲清楚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形形色色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及其历史局限性.四是要充分讲清楚中国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与失误和当今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