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4.
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在文献[1,2]分别论述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和地表增温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表增温异常的关系,即阐述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否为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异常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依然束手无策.然而,世界上不少地方的民间经验是看动物是否有异常行为,一些科学家也在研究动物和地震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世界各地流传着不少动物预知自然灾害的传说.那么,动物真的有预警地震的能力吗?如果有,它们的这种能力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7.
8.
9.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岩手、宫城、山形、福岛等县共有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260人.日本方面称,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并且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0.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在历史上经常发生,多次导致地球环境灾变和生物灭绝,是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重大潜在威胁之一,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近地小行星是近期太空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最有价值的目标之一,也是远期太空探索"天然的跳板",是人类增进与展示新技能的试验场,是太空航海时代大国开疆扩土、争取战略资源、竞相抢占的"太空岛屿",必将引领、催生地月经济圈、地外天体采矿、太空制造等太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开辟航天事业新时代.开展小行星研究,将深化人类对太阳系和宇宙乃至生命起源与演化等最根本也最前沿科学问题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问题,也是国际宇航界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之一,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是大国必争的战略和技术制高点.开展近地小天体监测预警防御研究,在攸关全球安危的重大事件面前掌握自主决策权,履行大国义务、体现大国担当,不仅是树立、提升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争夺我国在国际航天事务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必须举措,而且是人类保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因此,其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本文系统梳理、评述了小行星监测预警、安全防御、资源... 相似文献
11.
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与防范系统,适时地、准确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与分析,以求避开和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客观要求.亦是中国现代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到地震前和地震时井、泉水的宏观异常现象,但在一些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在另一些地震前可能并不会出现;在一些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在另一些地区出现了,却并没有地震发生,这说明地下水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获取地下水物理、化学等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为地下水异常和地震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中诸如台网如何优化布设等科学技术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某些特定的地下水异常是否是地震前兆,地震地下水前兆与地震在时间、地点上对应关系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地震地下水研究和地震预测实践中最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此文概略介绍了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主要特征和形成机制,介绍了余震的情况,讨论了关于地震预报问题。笔者认为,以历史地震资料为依据的中长期预报是比较可信的,临震预报的难度较大,目前尚未获得满意的成果。根据近百年来中国地震活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大陆强震活动的可能分布特点。根据上千年的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华北地区未来相当于唐山地震的强震活动可能将在240年以后、300年以前的期间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井巷的掘进与开挖中,钻眼爆破方法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施工手段,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文章指出了在井巷掘进爆破时产生毒气的危害性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就沥青混凝土路面运行中出现最常见的早期病害,结合本人多年的工程管理实践,提出在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就沥青混凝土路面运行中出现最常见的早期病害,结合本人多年的工程管理实践,提出在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信息化正向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渗透,公司的机密文件及关于个人隐私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依靠计算机进行存储。而处于各种目的的窃取公司或个人信息的行为也逐渐出现。文章以窃取信息的方式作为切入点,针对目前流行的以社会工程学为辅助手段的密码破译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为人们提供一个友好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9月和2010年8月发生的大规模的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地考察,并在详细分析龙门山北段平通河地震前后输沙率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汶川地震驱动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情况、龙门山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龙门山地区降水空间分布情况作对比分析,获得以下认识:①汶川地震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将是持续的,震后地质灾害形成的松散物源将以河流为载体,被输送到下游,并对下游水利建设、防洪防涝等产生较大影响;②构造因素(汶川地震)和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气候(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则为直接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