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介绍了FHOG系列单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原理、特点,探讨了日常运行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判断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对新型单螺杆空气压缩机建立可靠的质量检测及故障诊断系统,以阜新市金昊公司生产的DLG63型单螺杆空气压缩机为对象,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对其振动进行分析,通过对其螺杆及左右星轮的振动频域的实际测试,发现出其故障源,以及其故障原因,主要是由于星轮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存在误差,因而产生调频现象和分数频率的强调制.  相似文献   

3.
单螺杆空压机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单螺杆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空压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与其他形式压缩机的比较情况,并对使用情况作了阐述,结合所在单位对此机组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开展了均相Fenton反应对偶氮染料橙黄G(简称为OG)废水溶液氧化脱色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中OG的初始质量浓度、二价铁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投加量以及反应温度和初始pH值对OG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均相Fenton法能够有效对OG废水溶液氧化脱色且该脱色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pH的适当降低,OG氧化脱色速率增强.若适当降低OG的初始质量浓度,OG氧化脱色率逐渐增大.在保证足够高脱色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Fe2+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既实现OG脱色达标排放,又满足铁离子的排放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两级单螺杆压缩机电机负载转矩的波动,基于单螺杆压缩机力学特性,建立了两级单螺杆压缩机串联螺杆转子的力学模型,研究了串联螺杆转子的气体阻力矩变化特性,计算分析了空气质量流量为40.6 kg/m3的两级串联单螺杆压缩机在不同排气压力下的气体阻力矩波动比,并与任意一级独立运行的单螺杆压缩机的气体阻力矩波动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工质质量流量为固定值的单螺杆压缩机,存在确定的压比,使其气体阻力矩波动比最小;两级串联单螺杆压缩机的气体阻力矩波动比小于其中任意一级独立运行的单螺杆压缩机的气体阻力矩波动比;在两级串联单螺杆压缩机中,一、二级螺杆转子间初始相位差对单螺杆压缩机总气体阻力矩的波动幅值有影响,并存在一个最优初始相位差,使总气体阻力矩波动幅值最小。该研究结果对两级单螺杆压缩机设计以及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怀远 《科技信息》2013,(10):476-477
本文结合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对空气压缩机排量产生影响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加强对空气压缩机的运行管理,寻找对空气压缩机排量影响的有效途径,提高空气压缩机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塔径分别为140mm和250mm的鼓泡塔中,采用空气-氯丙醇溶液、空气-CMC溶液和空气-水系统,研究了影响静态气含率ε_(OG)和动态气含率ε_G的诸因素。在空塔气速u_(OG)0.04~0.22m/s和空塔液速u_(OL)0.4~1.0m/s范围内,得到ε_G通用关联式为u_(OL)~3/((1-ε_G)~2(u_(OL)+u_(OG)))=1.33(u_(OL)~2/((1-ε_G)~3(u_(OL)+u_(OG))))-0.53 平均偏差为11.5% 实验采用多孔板(Ⅰ)、微孔质板(Ⅱ)和液体喷射式(Ⅲ)气体分布器测定ε_(OG)。结果表明,Ⅲ与Ⅰ相比较,可大幅度提高ε_(OG),这个结果对鼓泡塔设计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啮合原理,对该泵的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轴向力计算公式。对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轴向力进行了试验研究,所得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本文的结论对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设计制造和科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全金属单螺杆泵的螺杆转子与定子在结构上没有内压缩过程,在用于井下潜油时需要较长的螺杆.为减小潜油螺杆泵的长度,提高其在油井中的通过性,提出一种具有内压缩过程且具有卸压通道的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推导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截面的型线方程,研究啮合间隙的变化规律,得到新型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的设计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0.
用ANSYS对双头单螺杆泵衬套的受力情况作了有限元计算,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将螺杆泵衬套的有限元模型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求解。讨论了双头单螺杆泵衬套在受到均匀压力与非均匀压力,以及衬套和螺杆在静态接触的情况下,衬套内各点的变形、应力与应变的分布;揭示了双头单螺杆泵衬套的受力状态和变形规律。为双头单螺杆泵的结构优化设计及性能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耗电量大、噪声大等问题,介绍了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提出了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节能改造方案,阐述了空气压缩机变频节能改造的主要特点及工作过程,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高活性铁柱撑蒙脱石(Fe-Mt)为催化剂,采用非均相UV/Fenton反应体系对含橙黄G(OG)染料废水进行氧化脱色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30℃、OG质量浓度50 mg/L、pH 3.0、H2O2浓度20.0 mmol/L和Fe-Mt用量1.0 g/L为最佳脱色条件,180 min后OG的脱色率为99.7%.上述反应条件下,非均相Fe-Mt催化光助-Fenton体系对橙黄G的脱色反应遵循两阶段准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单螺杆式水力机械工作理论的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10年石油大学(华东)单螺杆式水力机械课题组在工作理论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方面的主要成果。单螺杆式水力机械螺杆-衬套副二次啮合理论的提出,各种作用力和力矩分析计算公式的确定以及单螺杆式水力机械优化设计新方法的创立,为国产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设计,制造和选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一些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已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单螺杆压缩机齿型的多圆柱包络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单螺杆压缩机的耐磨与密封性能,结合单螺杆压缩机多直线包络及单圆柱包络原理,根据"多段啮合、分散磨损"提高星轮寿命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单螺杆压缩机的多圆柱包络啮合副,并给出其型线方程.采用这种新型线能使啮合副中的啮合点在整个星轮齿面上均匀移动,克服了国内外现有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星轮齿面上只有一条棱线接触、啮合副易磨损的致命缺陷.这种啮合副能大幅减小星轮磨损,提高单螺杆压缩机的寿命与容积效率,增加机器的运行可靠性,并且可采用铣削法加工,加工效率高,精度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地面驱动式单螺杆泵抽油杆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imoshenko梁轴模型分析了单螺杆泵抽油杆的动力学特性 ,根据Timoshenko梁轴模型的运动方程得出了单螺杆泵抽油杆柱运动方程的解。该分析方法可求出抽油杆作涡动时的变形 ,有效地了解抽油杆的动力特性。这种方法用于从理论上分析地面驱动式单螺杆泵抽油杆动力特性 ,还须进行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聚合物熔体在冷却单螺杆内传热,引入平均温度表征螺槽深度方向的熔体温度变化,将黏性生热简化为内热源,建立聚合物熔体传热理论分析模型;基于模型分析了冷却单螺杆的结构参数与工艺参数对聚合物熔体冷却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螺槽深度为5~9 mm、螺纹升角为30°~50°时,通过增大螺槽深度和螺纹升角,同时降低螺杆转速和减少产量,能够有效增强冷却单螺杆内聚合物熔体的冷却效果,此时模型能够满足冷却单螺杆内聚合物熔体的降温需求。数值模拟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21%,表明聚合物熔体传热模型能够预测冷却单螺杆内聚合物熔体的冷却过程,可以为串联挤出发泡系统中冷却单螺杆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大排量、大压差单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阻力矩波动大、噪声高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螺杆转子奇数齿槽结构,并基于力学基本原理及单螺杆压缩机工作特性,对奇数齿槽螺杆转子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奇数齿槽螺杆转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异步压缩单螺杆压缩机中螺杆转子的动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异步压缩单螺杆压缩机螺杆转子主要受径向气体力作用,该作用力不仅大小不断变化,其方向也沿着螺杆转子的径向不断旋转,变化周期为转过两星轮齿夹角所需时间的1/2;该作用力的等效作用位置在螺杆中心面与排气端面之间呈周期性变化,并在开始排气时发生突变。上述研究结果对异步压缩单螺杆压缩机设计以及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物制药行业对生产车间内部环境的温湿度条件要求较为严格,由此,与其配备的冷水机组的性能及日常故障及时有效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单螺杆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出发,简要介绍了单螺杆压缩机的特点;并在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单螺杆冷水机组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冷水机组的日常操作及故障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喷气织机用压缩气供给的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气织机的使用逐年增加,作为喷气织机的气源--空气压缩机越来越被关注,合理使用空气压缩机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节能收益.本文阐述如何控制空气压缩机运行,使其达到最佳的节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单、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