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对美国作家詹姆士·瑟伯的短篇小说《梦里乾坤》中的态度意义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小说中作者如何运用体现态度意义的语言来表现主人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评价和周围人物对他的评价,以至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主题的作用,以此来加深读者对人物和小说的理解。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此短篇小说的评价性语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春兰 《科技信息》2010,(27):I0120-I0120,I0147
通过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创作历程的介绍与分析,本文阐述和探讨了其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作为现代英语短篇小说创新的领军人物,曼斯菲尔德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她的作品大多围绕妇女和孩童展开,情节与故事背景都比较简单,以展示生活中自然美与和谐美为主题,运用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善于捕捉生活中精彩瞬间,从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散文体小说。  相似文献   

3.
《死者》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乔伊斯创作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死者》的思想内容,指出它的主题是“生活在别处”,并对小说的艺术技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打破传统小说叙事方法,大胆创新小说技巧,推动短篇小说的发展。本文试图以她的代表作《幸福》为例,分析她采用的独特的叙述视点以及该视点的应用对主题表现和艺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花园意象贯穿于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集《长谷》中的《菊花》和《白鹌鹑》等短篇小说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这一点在过去的研究中未被给予足够的阐释。因此,从叙事场景的设置、人物的刻画、意境的营造以及主题的深化四个方面探讨该意象在这些短篇小说中的艺术功能,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作品内在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已故上校的女儿》是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一对姐妹在独裁专政的父亲死后所过的彷徨孤独的生活。曼斯菲尔德用作品表达了从二十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前混乱的西方社会中对个人命运的关切。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导致姐妹俩悲剧生活的根源,指出小说的悲剧主题及独特的写作技巧使其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保持醉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是现代小说的大师,同时又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娴熟驾驭及个性化创新在短篇小说中彰显无遗。从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与伍尔夫的《邱园》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作家对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处理和对意识流技巧顿悟的处理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作家在短篇小说中以存在瞬间为其叙事中心:曼斯菲尔德围绕闪耀的时刻,伍尔夫聚焦重要瞬间,各自尽显叙事风采和魅力。两者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凸现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两作家相互照应、相互承托。  相似文献   

8.
从海明威作品中的“迷惘”主题、硬汉式主人公、冰山风格等方面探讨了其短篇小说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认为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中,准确生动地把握了时代的特征和精神状态,真实、客观地再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已故上校的女儿》是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一对姐妹在独裁专政的父亲死后所过的彷徨孤独的生活。曼斯菲尔德用作品表达了从二十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前混乱的西方社会中对个人命运的关切。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导致姐妹俩悲剧生活的根源,指出小说的悲剧主题及独特的写作技巧使其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保持醉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并从题目、两极人物形象、情节以及深层叙事结构上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叙事手法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艺术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运用、心理描写、技巧使用三个角度,分析爱伦坡的著名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对恐怖艺术效果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基础,以及物性系统为角度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绿门》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着重对在小说主要发展阶段中选取的主要小句进行了及物性分析,探讨了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意义是如何通过及物系统的选择来体现,为读者了解该小说的艺术魅力和主题提供了新的鉴赏角度。  相似文献   

13.
徐昕旸 《龙岩学院学报》2013,31(3):108-111,128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采用传奇故事的叙述方法,利用象征、讽刺等写作技巧,披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通过分析小说中木马和赛马这两个意象,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主题:在故事的不同阶段,作者赋予了木马不同的具体含义,作者还通过木马这一意象采用讽刺、戏仿等手法深化了小说主题;而赛马的名字中则蕴含着作者对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思考,即金钱和物欲使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变成了纯金钱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追寻一道消逝的风景——丰子恺文化个性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时代主题、师承、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明清文人的影响四个方面来分析丰子恺文化个性的成因。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考察,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原始人道主义思想和历代艺术思想的积淀, 在丰子恺文化个性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要超过西方思想或者时代思想对他的影响。认为丰子恺及其师友的建设性的文化个性在 “立人”的时代主题下有其一方面的代表意义, 其艺术生活的态度, 在中国文化史上, 也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巨翅老人》的艺术形象,借此以窥探他作为知识分子对待殖民的历史、混血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花娟 《科技信息》2012,(4):192-192
短篇小说《赶牲畜人的妻子》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和诗人亨利.劳森的代表作。本文将从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究这部作品的杰出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李小芳 《科技信息》2009,(22):I0227-I0227
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素来为人们所称道,确实是脍炙人口、盛传不衰的一篇佳作,是世界短篇小说宝库中的一只奇葩。这篇小说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功,除了作者令人叹服的心理描写外,主要在于艺术构思的新颖与奇妙。这里,从题材与主题的提炼、情节的开展、性格的刻画、结尾的设计等方面,探寻一下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惨淡经营和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有“好的结尾”,应该有“余味”“余音”,这对提高和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短篇小说的结尾,有的是深化主题,完成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最后刻画;有的是渲染气氛,以加强作品的感情色彩,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有的则是带有哲理性的抒情,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相似文献   

19.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中,空间叙事对于情节的建构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本文对《沉寂》进行文本细读,采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艾丽丝·门罗利用空间叙事来书写时间、刻画人物、点明主题。  相似文献   

20.
邹锦 《科技信息》2010,(8):I0148-I0148
美国作家理查德‘康乃尔的短篇小说《最危险的猎物》寓意深刻,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堪称作者短篇小说之代表作。本文旨在应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探讨作品的主题以达到赏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