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豆病、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在农作物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大豆病、虫害抗性转基因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大豆转基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科技信息》2000,(2):9
美国科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已在美国得到广泛推广和栽培。在短短3年时间里,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等新品种的栽培面积已达到5000万英亩(约合3亿多亩)。 美国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开发始于80年代,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育出抗病虫害和耐除草剂的新品种;第二阶段是改善作物的品质,如改进和提高其营养成分。大豆、玉米和棉花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科学家们首先利用土壤杆菌作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是玉米和大豆,我们就以这两种作物为例,来看看转基因的影响和效果。玉米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很多人以玉米作为主粮,除此之外它还被大量用作动物饲料、化工原料等。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被鳞翅目昆虫(如玉米螟等)啃食。想减少虫害,就要喷洒大量的农药。这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健康,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即使这样,虫害还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科技信息》2007,14(16):17
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实验室操作步骤和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植物上的表达方法,同时叙述了目前国内外在转基因食品方面所采用的先进的检测手段,探讨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定及其现存的危害,最后以大豆为例展望了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世界转基因大豆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展望了生物技术在大豆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大豆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新品种在商品化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价,而转基因作物对农田生物多样性影响是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的必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以非转基因大豆HC-3为对照,比较喷施清水及除草剂的转g10-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UTS-33对大豆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主要病害发生、根瘤菌数量及主要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大豆HC-3相比,转基因大豆ZUTS-33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每百株虫口数及主要节肢动物种群动态)无显著差异,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大豆根瘤菌数无显著差异,大豆田杂草物种数、杂草密度无显著差异;与非转基因大豆HC-3及喷施清水的转基因大豆ZUTS-33相比,喷施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ZUTS-33,主要病害发生及根瘤菌数无显著差异,节肢动物多样性有短暂影响,杂草物种数及密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确认转基因大豆品系,对实验室留存的2个转基因阳性大豆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性PCR方法进行17种转基因大豆品系筛查检测.对同时检出2个以上转基因大豆品系阳性的样品,分别采用单粒多靶点和清洗后单粒多靶点筛查检测方法进行复合性状品系的确认.根据3次的检测结果推断,1号大豆样品可能是GTS40-3-2、MON87708、MON89788等3种转基因大豆品系的混合物;2号大豆样品可能是MON89788×MON87708复合品系和A2704-12等2种转基因大豆品系的混合物.复合性状转基因大豆MON87708×MON89788品系为中国未经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品系.鉴于目前缺乏完整的检测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这种多品系混杂样品中掺杂未批准复合性状品系的行为非常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国内的农业安全监管部门和海关检疫部门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耐盐性有所提高的转AlNHX1基因大豆后代材料,以已获得的转AlNHX1基因的6个株系中的3个株系后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别对这3个株系转基因大豆各后代进行PCR分子检测并结合耐盐性鉴定,以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中遗传稳定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AlNHX1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后代中遗传;选取3个株系中部分阳性植株做耐盐性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耐盐性状均好于野生型大豆.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转基因大豆叶片中维持了相对较高的K+/Na+比值,相对含水量较野生型提高了9%,而渗透势降低了39%,表明转基因大豆具有较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在盐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野生型大豆分别提高了45%与69%.综上,通过耐盐筛选获得的转AlNHX1基因大豆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分布广泛,针对校区及周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特点进行调查,显示野生大豆的病害主要是大豆绣病;虫害主要是大豆蚜虫和蝽.通过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的调查研究,掌握影响野生大豆生长成熟过程中的各种因子,积极采取措施综合防治,控制病虫害数量,为野生大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GC-MS分析10种不同品牌的转基因大豆油和传统普通大豆油中的脂肪酸结构组成,评价基因改性对大豆油脂肪酸营养成分的影响,为人们在转基因的选择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豆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高达60%。转基因大豆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与传统普通大豆油无显著性差异。脂肪酸成分的聚类分析显示,10种大豆油交织在一起,无分类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油中的脂肪酸与传统普通大豆油实质等同,食用转基因大豆油能够提供等同的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未达成一致的科学共识,出于对公众安全的考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转基因产品的审批相当谨慎和严格随着农业部批准发放三个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安全证书,有关转基因的争议又一次被置于风口浪尖。这次,大家质疑的焦点集中在"三周闪电审批",程序不透明等,尽管事后相关决策部门和专家做了合理合法的解释,但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与公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于审查经过、生产国家、安全性报告等"关键信息",公众此前几乎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1.
本介绍了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问题的由来及植物基因转化技术的应用领域,综述了转基因农产品(GMC)的各种利弊,并着重对抗病虫害GMC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详细讨论了抗病虫害基因工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翟媛媛 《创新科技》2014,(23):43-45
大豆667 m2产量突破300 kg,比美国转基因大豆平均667 m2产量高100~150 kg;大豆蛋白质含量44.52%,比美国转基因大豆提高9%;大豆含油量23.18%,比美国转基因大豆提高3%……捷报频传的曹长义,现在并没有能力让他的这些优质高产作物都一一合法化,全面市场化推广的道路仍然崎岖,但他坚信,伟大的创新者必将拨开云雾见青天……  相似文献   

13.
以雄性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分别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饲料喂食,于30、90 d后,取其睾丸.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睾丸组织中各生殖周期细胞比例、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睾丸细胞凋亡、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雄鼠睾丸的影响.结果显示,30、90 d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睾丸精细胞单倍体、2倍体、4倍体比例均正常且趋于稳定,单倍体比例占主导地位,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睾丸细胞的细胞核呈正常的蓝色,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明显的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颜色有些发白的凋亡细胞.组织病理观察也未发现两组小鼠的睾丸出现明显病理损伤.30 d喂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急性毒理研究和90 d喂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亚慢性毒理研究对雄鼠睾丸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签署一项有关转基因食品销售的法律,要求生产商在食品包装上标注其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从而让消费者"买得明白"。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其出产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玉米和大豆,转基因的玉米和大豆经常被用来喂养牲畜或制成加工食品原料,如玉米淀粉、大豆油或高果糖玉米糖浆。不过  相似文献   

15.
邓爱华 《科技潮》2012,(6):56-57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若干年,但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放心地吃、它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依然是一团迷雾.就一系列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于发研究员. 记者:"美国人的转基因农产品自己不吃,专门出口祸害第三世界",这种说法流传甚广,请问,美国人到底吃不吃转基因食品? 彭子发: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这是无稽之谈.按照2011年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种植的90%以上的玉米、94%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而只有41%的大豆、17.5%的玉米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国内的消费.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科技潮》2012,(8):5
1"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引进最多的是大豆,至今有10多年的历史了。到目前为止,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至今尚未发现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表示,有"准生证"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吃。  相似文献   

17.
TaqMan MGB实时荧光PCR对转基因大豆定量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TM)的外源基因35S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对大豆粉中Roundup ReadyTM大豆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根据这个检测体系建立了35S启动子Ct值与样品中转基因成分数量之间的标准曲线和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 0.9942)。本研究设计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多组分的食品、饲料等加工产品,检测转基因成分的含量,并可作为转基因食品常规PCR定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季  胡瑞法 《科学观察》2007,2(6):42-42
虽然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在减少世界饥饿方面寄予厚望,但是目前国际上被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基本上是饲料玉米、用于食用油加工的大豆、用于纺织加工的棉花等。对于类似于水稻和小麦等直接食用的转基因粮食作物,多数国家对其商业化生产都持谨慎的态度。转基因水稻和其他转基因主要食物未能商业化已经影响到许多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现状1.1发展现状影响棉花优质高产的因素很多,而虫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约为10% ̄15%,而在重灾年份损失更为严重,每年用于棉花害虫防治的杀虫剂用量约占杀虫剂使用总量的2/3。但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增加,棉田害虫的防治越来越显得困难。因此,农业科技工作者正在积极对转基因抗虫棉进行。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曾被认为是"21世纪轰动全世界的发明",但是也被很多科学家视作是"最悲剧的发明".自从掌握转基因技能,人类就开始了"任意篡改上帝作品".在还没来得及验证是否对人体、环境带来隐患之时,这些"作品"早已从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成了披着科学外衣的潜在杀手. 借科技的名义为害 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没有食用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2008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