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蔡英文上台后,在台湾少数民族问题上动作频频。除了大玩向台湾少数民族道歉、成立"原住民族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委员会"等把戏外,还借出访之机宣扬台湾少数民族属于南岛马来文化体系,妄图挑拨台湾少数民族与岛内蓝营及中国大陆的关系,借台湾少数民族议题推动"去中国化",进而为所谓的"台湾独立"制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更是全人类的财富.近些年来,学界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传播给予高度关注,将大量经典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成各种语言向世界宣扬中华优秀文化.但针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传播成效的相关研究较少,如果能及时了解读者反馈并及时更新翻译策略和传播方式,能更好提升传播效果.拟介绍如何通过网络爬虫分析西方主要购书网站和书评网站针对相关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评论数据,并对这些评论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情感分析,以期找到少数民族文学对外传播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鲁凯族是台湾12个原住民族之一。针对鲁凯族从民族学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研究、宗教及习俗研究、经济研究、文化艺术研究等视角对其研究进行梳理,为新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族身份的实质是对民族关系的界定.与殖民文学和反殖民文学不同,后殖民文学摒弃了二元对立叙事模式,而采用含混叙事模式探索民族身份,界定民族关系.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的小说《英国病人》以二战为背景,对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印度之间的民族关系及文化关系进行探讨比较,委婉含蓄地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探索东西方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可能性,折射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流散作家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洞察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堪称后殖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6.
民族身份的实质是对民族关系的界定。与殖民文学和反殖民文学不同,后殖民文学摒弃了二元对立叙事模式,而采用含混叙事模式探索民族身份,界定民族关系。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的小说《英国病人》以二战为背景,对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印度之间的民族关系及文化关系进行探讨比较,委婉含蓄地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探索东西方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可能性,折射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流散作家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洞察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堪称后殖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7.
犹太文化资源是西方20世纪荒诞文学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因。自我本体的变异既是荒诞文学致力表现的基本主题,更是犹太人具有恒定性的民族体验,而犹太观念与经验的分裂所造成的“犹太玩笑”,无疑成为犹太裔作家生发和膨胀荒诞意识的文化酵母。西方世界的犹太人作为外来异体生存在隔绝式的对立关系中,这从文化深层表述了西方人类无以沟通的窘境。犹太民族的文化难题与20世纪西方世界的普遍困境相契合,犹太裔作家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形而上运用中,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世界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与西方人道主义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其中朴素的人本主义观念直接形成了他以人为核心构筑自己艺术世界的文学观,存在主义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使其在创作中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形态的关注和思考,并由此体现出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使其创作始终流注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也使其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具有民族的传统色质。  相似文献   

9.
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从启蒙立场转向多元化立场的重要表征,受到了世界文化寻根、反殖民主义以及文化启蒙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表述和评价民族文化时产生价值分野,形成反思型、乡恋型和互补型这三种文学形态。其中,反思型寻根文学延续了新时期的文学启蒙立场,用启蒙理性烛照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乡怨和乡愁意味;乡恋型寻根文学受到了世界寻根文学和反殖民主义潮流的影响,歌颂乡土中国和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色彩;而互补型寻根文学则游走于两者之间,既正视乡土中国的痼疾,又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张永刚教授新著《后现代与民族文学》2014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著作32.5万字,是张永刚教授历时4年多的研究成果,本书在西方后现代理论背景下关注民族文学的发展与嬗变,是一部具有独特理论视角和深切人文关怀的文论著作。  相似文献   

11.
以往人们多从鲁迅的述著中研究其创作思想,本文则研究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着重论述鲁迅的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引进先进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以改变国人的陈旧思想观念,促进国家、民族的觉醒;建设和发展中国的新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各民族的友谊。  相似文献   

12.
具有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综合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将使中国文学研究得以拓展广度和深度。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发展的总格局中进行考察,有助于认识中国文学不同于其它民族文学的特点与价值。在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的同时,立足本民族文化,坚持自身的学术传统将使中国文学的研究更有成效。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开放性的文学批评体系,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同时强调以文学性为研究的中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14.
徐訏被认为是一位现代主义作家,但是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徐訏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更具民族特性。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生的审美关系,探索人性意义的空间,寻找人的生命标准,其目的依然是建立一个和谐理性的世界。通过把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和东方哲学的内在超越结合起来,徐訏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现代主义作品,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性体验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15.
个体独立性既是西方文化内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内容,又是东西方文化对比研究中一个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枢纽";从一定意义上讲,个体独立性观念的强弱以及个体独立性行为的多寡构成了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分水岭。鉴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中国和美国都是影响力巨大,而且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又相对比较鲜明的国家,可把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代表,对其个体独立性的突出特征和文化支撑进行相关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很善于从比较的视野来评价作品的渊源与得失,表达他对影响与创造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外来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的,作家要正视这些影响,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相对而言李健吾在审度西方文学时更关注新文学本身的发展。在比较的视野中他所提及的丰盈的人性、艺术的自觉等都是以西方的文学规范来导引、匡正新文学的发展,使新文学的发展尽可能地接近世界文学的水平,进入世界文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吐温的幽默讽刺文学比较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鲁迅不仅最先把吐温介绍给了现代中国,而且与吐温在幽默讽刺文学上有着交相感应的相似关系。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文学完全打破了闭关自守的硬壳,与西方文学相互撞击吸引,彼此渗透融汇,以令人咋舌的速度,由民族固有文学向世界一体文学的方向发展。其情形,完全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分析的那样:“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文学在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对待女性的观念、意识形态、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组织形式上均存在重大差异,而且它们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的相似和区别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基本关系是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2014年4月11日-13日在曲靖师范学院召开的“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研讨会上,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认为西方文论为中国当代文论提供了重要资源,在中西文学理论交流、融汇过程中,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中国当代文论应更多关注中国文学现实,植根于中国多民族文学土壤,汲取更多的本土文学元素,努力追求并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世界的提升诉求凸显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海外译介在提升我国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上的重要性。莫言先生作为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获得诺奖是西方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充分肯定,同时说明莫氏作品海外译介是我国文学外译的典型的成功案例。在分析比较"熊猫丛书"和"莫氏译介"两次文学外译案例后,本文从译者选择和译介模式角度探索以新时期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理想的译者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