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本文从教学理论与实践、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对实现终身体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快乐体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的习惯;传授体育文化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锻炼的方法和体育能力;创造全方位的体育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体育保健康复课课程教学有别于普通体育课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难点。为促进体育教学的横向发展,丰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内容体系,更为了体育保健康复课学生能全面接受体育教育,本文探讨了高等学校建设全方位体育保健康复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对实现终身体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快乐体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的习惯;传授体育文化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锻炼的方法和体育能力;创造全方位的体育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师范教育更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培养、高师体育教育亦应加速改革的步伐,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色,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入手,把师范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丈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心理倾向,提出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现代体育意识、贯彻健康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课程的考核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一个检验,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体育考核成绩是大学生毕业、获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对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及培养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大学生体育课程考核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温正义 《科技信息》2009,(34):I0272-I0272,I0274
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结合,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学校体育又是全民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体育课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体育课程功能转向了学生。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态度指导行为理论来阐述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为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海江 《科技信息》2011,(17):292-292
体育隐蔽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类型,能有效地完善体育教育的功能,体育隐蔽课程侧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其功能主要体现为:进一步地完善体育教育功能,提高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效地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刚 《科技信息》2012,(34):52+54-52,54
本文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出发,结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探讨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以期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根本。本文着重以转变单一体育观念 ,强调体育育身、育心双重作用 ,对加强体育保健课程建设 ,改革教材教法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 ,阐明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高校体育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本文对新时期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和培养方法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并在总结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育隐性课程的内涵是以内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的非理性文化课程,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是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新时期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应从科学设计、科学施教、科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江苏高校的体育隐蔽课程与学生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找出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提高广大体育工作者对体育隐蔽课程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钰 《科技信息》2008,(29):273-273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树立新观念、体现新思想、打破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多模式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终生健身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重视培养体育师资等。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高校体育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本文对新时期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和培养方法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并在总结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根本。本文着重以转变单一体育观念,强调体育育身、育心双重作用,对加强体育保健课程建设,改革教材教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阐明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师范教育更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培养.高师体育教育亦应加速改革的步伐,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色,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入手,把师范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分析研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发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仅仅重视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校体育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明显与该课程方案中所提出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课程要以提升学生体育能力为核心,学生体育关键能力的优劣是评价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体育教育过程以常态化质量保证为基础,全方位实施学生体育能力评价模式,通过制度建设和改革鼓励体育教育部门转变观念,建立符合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有效性表现特点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完成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从质量保障到质量提升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