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丽娟  赵晴 《甘肃科技》2010,26(10):170-172
道德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学校教育心脏的课程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是沟通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桥梁。通过对目前国内隐性德育课程研究现状的考察,用文献法比较、分析和归纳目前隐性德育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向,以期为隐性德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2.
关于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立体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课程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德育课程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隐性课程的详细介绍,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阐述了隐性课程对培养新时期职教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促进隐性课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李月琴  程和平 《科技资讯》2012,(34):231+233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训练、心理咨询来进行的,一般忽视了隐性课程的作用,而充分挖掘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隐性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发应用好隐性心理课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现实的途径是通过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主要讨论了高职教育通过隐性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医学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显性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本文探讨了隐性课程具有的德育导向、启智陶冶、行为规范教育功能,以及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构建和教育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越来越为人们关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利用隐性课程这一优势,可以为培育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热点,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者视角回顾、总结学校层面上的隐性课程建设取得成就,可以为民族院校隐性课程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观念中的隐性教育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在隐性教育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就需要更细致的隐性课程作为支撑和体现。因此,有必要探讨在高校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以隐性课程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不可忽视隐性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而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的作用。隐性课程作为完整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表明隐性课程也是一支重要的育德力量。高校德育不可忽视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分析体育隐性课程的基本要素、特点,并从其要素和特点出发分析体育隐性课程教育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通过分析,体育隐性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育认知方面、体育情感方面、体育道德方面、体育能力方面等,并针对问题对大学体育隐性课程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学校特定的文化要素,隐性课程以间接和内隐的方式呈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实施隐性课程必须注重选择正确的载体,尤其是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身正效应,增强校园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隐性课程对于教育活动具有普遍意义,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显性课程所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校特定的文化要素,隐性课程以问接和内隐的方式呈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实施隐性课程必须注重选择正确的载体,尤其是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身正效应,增强校园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隐性课程对于教育活动具有普遍意义,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显性课程所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13.
“半隐性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呈现的、学生无意识接受的知识或其他教育因素,它具有半隐半显、内容宽泛、对显性课程的依附性和明确的导向性的特点。“半隐性课程”的提出,对厘清隐性课程概念,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半隐性课程”开发可以在课程规划、课程领导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隐性课程由于自身的隐蔽性等特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了认同、实践转化和长效作用等培育机制,高校应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形态的隐性课程、人际互动形态的隐性课程、实践活动形态的隐性课程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通过提升隐性课程的品质并提高教师利用隐性课程的意识和能力等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讯》2013,(26):181-182
学校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部分,二者需要协调发展和互为补充.然而,体育显性课程一直以来受到体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而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对此,本文对体育隐性课程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功能,提出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的原则,进而探讨了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关注的教育课题。我国对其研究历史不长,但很快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从课程理论的视角,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基础上,隐性课程可界定为,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情景中,有计划地以间接、内隐的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知情意行等整体性教育经验的那些内容和要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法强调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情景性、任务性和协作性,而隐性课程是对学校显性课程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本文试图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探索是否能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在课程改革中引入隐性课程建设的概念,通过对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解决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体育隐性课程教育对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分布在福建省所有高职院校中的部分学院教师及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福建省高职学院体育隐性深程教育实施的现状,为福建省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隐性课程的内涵是以内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的非理性文化课程,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是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新时期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应从科学设计、科学施教、科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隐性课程的研究是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理论体系,它反映了当今世界课程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在介绍隐性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公安院校的教学实践,从隐性课程的研究对象着手,着重介绍了隐性课程在公安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最后,以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初步讨论了隐性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