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本是说话人用以备忘或传授生徒而写的底本。说话在唐代已很盛行。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也比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步,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存宋代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宋代的讲史一类长篇话本虽然成就不高,但在我国小说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鲁迅宋元话本研究的主贡献,在于他揭示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线索,将宋代话本的源头向上追溯到了唐代,他首次明确了“话本”的定义,论述了宋代的“说话”四家,并对宋元话本的重作品进行了评介。鲁迅的宋元话本研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对于白话文和白话小说的提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结合其对复调小说中人物对话所展现的自主性的阐述,整理了说书人套语在"三言二拍"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话本在沿用前代说书人套语时生成的"虚拟说话情境".在"虚拟说话情境"中,"说话的"与"看官"之间的互动对话反向解构了叙事者的权威,使文本产生了叙事缝隙,故事人物获得一定的自主性.因此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话本小说有着明显的叙事节奏,这是其情节独特性之一。话本小说的叙事节奏与其来源于“说话”艺术有着密切关系,且在书面化和文人化过程中加入了书面文本的特征,使话本小说的情节节奏具有了口头与书面的双重特质。话本小说的叙事节奏有多种类型,如性格、线索、叙述、异时空等,这些节奏类型基本存在于故事层和叙述层。话本小说叙事节奏的形成机制基本可分为信息缓释、叙述干预和敷演捏合。而所有这些情节节奏的特质从根本上讲,其形成与内置的拟书场中的“说听”交流密不可分,是拟书场的叙述格局使话本小说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模式。  相似文献   

5.
漫谈宋元话本的民族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宋元话本的体制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以及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征,都与“说话”艺术息息相关。“说话”艺术具有同诉诸听觉相关的特点,并具有功利性质的目的,这两大因素制约了宋元话本的艺术,并使它在世界文学之林中,显示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词话”一词,本身就带有说唱文学的鲜明特点,“话本”是指“说话”艺术的文字稿本。《金瓶梅词话》的故事结构虽然在相当大程度上保留着明显的“话本”风格,但它已是第一本以它话写的世情章回小说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宋元话本的体制结构、人物塑连、情节安排以及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征,都与“说话”艺术息息相关。“说话”艺术具有同诉诸听觉相关的特点,并具有功利性质的目的,这两大因素制约了宋元话本的艺术,并使它在世界文学之林中,显示出独特的民藏特色。  相似文献   

8.
话本小说滥觞于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之作。其时 ,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多受“谋生所迫”与“牟利之役”之役 ,因此 ,其创作原动力并非“发愤著书”之内驱 ,而是为物所使的外役力。话本小说作者受功利所制 ,不求留芳千古 ,却要受益一时 ,不得不抱定急功近利的行世观。作为话本小说创作两个前提的外役力和行世观 ,它们于提高小说社会地位、繁荣小说创作和保持小说的“市民文化”性质十分有益 ,但也并发了“媚俗”之症  相似文献   

9.
白话小说在其崛起过程中,《太平广记》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说话”行业教育的“教科书”,《太平广记》不仅成为宋元话本最重要的故事来源,为宋元话本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还对白话小说观念的形成与白话小说的分类产生了有益的帮助,从而多方面、深层次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老来得子"是李渔重要的生平经历,亦在其话本小说《十二楼》《连城璧》中反复出现,是其话本小说"自寓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李渔话本小说中的"老来得子"情节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透射出李渔膝下无子时的焦灼心理,成为李渔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特殊方式。李渔在其话本小说中通过对亲子与继子、复兴与覆灭等与"老来得子"情节相关问题的书写,展现了"老来得子"情节的多重面相以及其敷衍、生发故事的强大叙事动能。此外,李渔在话本小说中灵活地添加了"老来得子"情节,"老来得子"或是作为一种背景或结果被放置于小说的开头或结局处;或是参与到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中,成为小说主要矛盾冲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抑或是驱使故事发展的起点与动力,显示出丰富的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话本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与话本研究本身的许多制约因素分不开:话本的命名受到了严峻挑战、宋元话本的存在也受到了质疑,动摇着研究的根基;话本研究资料散佚严重而杂乱;话本研究对研究者提出了较高的资质要求;话本研究有待进一步取得突破。话本研究应该是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南宋临安出现的话本中,有“小说”一家,“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博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关于这类作品何以以“小说”名之,鲁迅先生曾说:“在说话中之所谓小说,并不像现在所谓的广义的小说,乃是讲的很短,而且多用时事的……在短时间内就完结。可见宋代说话中的所谓小说,即是‘短篇小说’的意思。”也就是指“简短的说话”。认为“小说”的得名主要是由篇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三言"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关于其中作品的成书时代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研究空间。《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一文,胡士莹和郑振铎两位先生认为是宋人话本,实则应为明代作品。首先,对前人提出的"宋人话本"说的研究观点提出质疑;其次,根据宋元明时期刑法制度的差异,"沙门岛"领土所属权的变化,证明这篇作品绝非创作于南宋时期;最后,根据"温州府"和"临安府"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进一步证明这篇小说为明代作品。  相似文献   

14.
从俗讲、变文开始,自勾栏瓦肆中成长起来的白话小说,它的故事和人物最初带有口头文学的特点,是由"说话者"与听众共同创作的.从《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来看,民间话本的故事多采闾巷新事,写街井儿女的悲欢遇合,其形式朴质、简明又呈一种开放的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以前各家对“话本”的含义的界定——“故事底本”或者“故事”,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这种理解忽视了其含义的历时发展——“话本”之含义在历时的发展中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话本”早期作“话”,从唐代到明清文献中的“话”、“话本”、“话文”的用例来看,“话本”、“话文”均为偏正结构,其含义均指“故事”,并无“故事底本”之义,“本”指“(故事)本末”,“文”指故事内容。指“故事底本”的“话本”是现代才发展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元话本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过去辞书编纂由于对白话文献重视不够,致使很多词语不能从辞书中正确反映其产生、发展的真实面貌。针对宋元话本词语研究的现状,以《全相》词语研究为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宋元话本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2—3岁孩子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一个关键年龄,是人生学习语言效益最高的年龄阶段。我们在开放性主题活动中创设安全、温馨的环境让孩子敢于"说话",立足"三心"教育让孩子学习说话,在游戏中练习"说话",注重家园合作,让孩子喜欢"说话"。  相似文献   

18.
《跻春台》成书于清代光绪年间,为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话本小说.同时,《跻春台》还是清末川刻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在话本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与方言学领域,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的著述凤毛麟角,大多只对版本研究稍有涉猎.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对《跻春台》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对于更好地把握话本小说的发展脉络,拓展话本小说的研究视域,丰富清末川刻话本小说的研究内容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话本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很多。从修辞史的角度切入,专就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进行定量统计与计算分析,这对揭示话本小说在“题目”这一修辞“标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其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5,(5):114-115
刘相雨教授主编的《宋元话本学术档案》一书,在纵览宋元话本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学术史的眼光对二十世纪以来宋元话本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十八篇(部)经典论文(著)进行了评介,在评介中彰显出对学术质疑精神和优良学风的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