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好几年前,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这样一段让人眼睛一亮的话:医学是人类掌握的技术中最富革命性的一种,它不是雕塑人像或绘画,而是改造人类机体与再造人类的生命。前些天在访问上海二医大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医师范志宏博士后,我脑海里很快又闪现出那一段话,此刻似乎能更深一层地理解其涵义了。说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一定会有许多人想到整形外科,想到张涤生院士,确实这是一个深为国内外整形外科界关注,为中国人争得许多荣耀的学科和学科带头人。1988年,一位年轻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外科医生,冲着…  相似文献   

2.
3.
与粉煤灰打交道的启明星──访科技启明星徐强自从参与报道启明星工作以来,我接触了不少堪称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的科技启明星同志,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奋斗自励的感人经历,每个人都在自己独特的岗位上书写着壮丽的人生。凡关心我们《今日启明星》专栏的读者可能会有...  相似文献   

4.
许多到过今日上海的国内外宾客对这座城市的景观变化之大都有深深地感叹:横跨浦江的斜拉索大桥、直冲云霄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赏心悦目的人民广场景观花园、亚洲一流的大剧场、图书馆、博物馆。国际会议中心等煌煌建筑令人惊叹上海的变化。作为一个久居上海的“上海人”,我觉得上海最大的变化还不在于它的外在景观,上海人思维观念的改变,上海整个经济结构的改变乃是衡量上海这座都市变化的更为本质的尺度。引发我这一感想的是对跨入2000年后《今日启明星》专栏第一位启明星的采访,他就是来自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一位年轻的总…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的陶瓷事业后继有人──访上海优秀科技启明星施剑林研究员施剑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很高,不但人长得高,学问出很高。他是中国最出色的搞先进陶瓷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帅。本月中旬的一天,我到小施的实验室里访问这位上...  相似文献   

7.
一位富有开创精神的物理学博士──访科技启明星陈鸿教授本期启明星专栏的主人公陈鸿是同济大学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物理系主任。几天前,我在同济物理楼里访问了这位38岁的博士生导师。我不敢奢望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能完全了解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因而奉献给读...  相似文献   

8.
9.
时下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的土木在中国,中国的土木在上海。虽然这句话的可信度尚未得到证实.但凡是近期在上海稍作逗留的人士多少会有置身于一繁忙工地的感受,以致于一位本想到上海传授经验的美国土木工程专家一到上海,目睹了中国同行的工作.他立刻觉得已没有必要再介绍自己的工作了。提供这一信息的是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的博士生导师杨敏教授。一周前,杨敏作为《今日启明星》的采访对象.我们有过一次交心的访谈。杨敏并不讳言自己赶上了好时光。20年前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当时17岁的杨敏尚是初中毕业下放到江西老区的一位知青…  相似文献   

10.
年方35岁的陈立侨是目前中国学历最高的少数人之一。几年前当他从华师大生物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成为国内第一位专门研究水生动物的博士后专家时,许多人在投以仰慕眼光的同时,也极想了解、打听陈立侨这位博士后是干什么的?陈立侨的专业方向是水生动物营养学和甲壳动物生物学,讲得通俗一点,他是研究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生长、繁殖规律的。回顾自己的学术研究之路,陈立侨认为自己博士论文的工作──探讨池塘饲养鱼类优化结构及其增产原理──给了自己莫大的锻炼。这项课题通过大量测试、分析和综合比较评价,对我国传统的鱼种密集越冬…  相似文献   

11.
说起上海交大的模具技术研究所,很多人会眼睛一亮,它把传统的制造业关键技术与当代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结合,将研究开发与学科建设及学生教学培养有机结合,同时大力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实现了科研、教学、开发三个层面互补、国内外科技开发合作联动的良性循环,造成这种好局面的关键人物是国内模具研究开发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阮雪榆院士,在阮之下有几员大将,其中一位是现年37岁的启明星彭颖红教授。 彭颖红是四川成都人,从大学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前半段是分别在重庆、兰州和长沙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4,(12):24-25
一个人若交上好运,则可能要挡也挡不住。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张一博士近来就是有这样的好运了。作为海归派创业人士,又是民营科技企业的代表,张一在上半年入选本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后,又在两周前入选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13.
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启明星──访科技启明星、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中民上周的一天中午,我在上海仁济医院心胸外科病房约访了上海科技启明星、一位生气勃勃的胸外科副教授刘中民。一见面就有一个令我难忘的镜头,一位少年心脏病患者看见刘医生和我一起走出来,赶紧上来对...  相似文献   

14.
钟情于道路交通的“启明星”──访上海十佳科技启明星孙立军教授孙立军93~94年在美国作访同研究时与美国一位教授合影孙立军是我近日结识的又一位启明星朋友,可以说,每一位启明星都有一段不凡的经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骄人的成绩,然而与小孙的一番倾心交谈...  相似文献   

15.
16.
一见刘滨谊,听他一谈,我就有相见恨晚之感。正是这次访问使我知道了“景观建筑”这一概念。刚过不惑之年的刘滨谊已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度”——他是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建筑学旅游管理系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会会员,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此外他还是上海首届科技启明星,并于IWe年人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名片上的这一系列职衔是对他十几年来奋斗业绩的肯定,在素以挑剔、严谨著称的国内外建筑界,刘滨谊的名字获得了认同和尊敬。我…  相似文献   

17.
18.
黄大鸣,复巳大学物理系和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材料和器件研究与教学工作,他曾二度入选启明星计划。日前在复旦科学楼里我访问了这位一见难忘的科技启明星。如今大家都在谈计算机、谈信息技术,而这些都离不开硅芯片、集成电路,有人称当今是硅的时代。采访中,我们的话题自然较多涉及到这方面的进展。黄大鸣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并从事博士后研究。7年的留学研究生涯的回顾、感受也成了我们访谈的一部分内容。另外我觉得在大鸣身上有某种能让人明显感到的我称之为科学家素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何种角度考量,王如竹都是令人羡慕的成功者。在人才济济的上海交通大学,他拥有过几项记录:第一个毕业的中外联合培养的博士、最年轻的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最年轻的校属研究所所长,即使在对年轻人担任高级学术职务已逐渐习惯的今天,仍有一些人私下比较,惊叹王如竹的好运。对王教授的访问使我有机会向读者介绍这位优秀的年轻人,并试图再次证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伴随着不断勤奋自励的过程,当然这其中机遇和采取的方法也极重要。文革结束、恢复高考那年,王如竹刚在自己的家乡江苏省沙洲县读初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杜邦不是梦──访优秀科技启明星姜标教授姜标,是我新近结识的一位科技启明星。现年33岁的他拥有的一串头街──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上海希柯达化学品发展中心总经理等──可以视作是上级业务部门对这位年经科技专家的承认。然而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