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期江西文人群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一致认同,但由于各自文学观念的差异,古文理论呈现三大不同趋向。这三大趋向也代表着北宋中期古文理论的发展趋向:其一,提倡平易通畅的古文,以欧阳修为代表,曾巩及曾氏家族大抵遵循这一道路;其二,追求以道为本、要求文以贯道,以刘敞兄弟为代表,李觏也与之相关;其三,倡导文以致用、为文有补于世,甚至将文等同于治教政令,以王安石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北宋古文走向复兴的过程能否称之为“古文运动”,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古文复兴的倡导者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形成了组织,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因而是可以称之为“古文运动”的。学界之所以对此提出疑问,不外乎对“运动”一词的理解存在着先验性错误。  相似文献   

4.
江西新喻籍人李谘,自幼仁孝,又聪明善辩,洞察世事。在地方为官历练多年,政绩突出。回到中央任职后,以革除滥赏、抑除侥幸为己任。李谘主持实行“见钱法”和“贴射法”,改革北宋的榷茶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但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不愧为宋初一位有所作为的财税改革家。  相似文献   

5.
契嵩是北宋倡导儒释融汇的著名僧人,在禅宗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论是北宋释子文论的代表。他对于“人文”、“言文”的论述,兼有古文家、道学家、政治家诸种之长,其意义和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全才作家之一,他生活在十一世纪后半期的北宋社会,在王安石变法的新旧党争和北宋论文革新运动中登上仕途,跨入文坛.在他生活的时代,他以非凡的文学才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取规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诗、词、散文方面,被后世举为北宋文坛巨擘.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兼豪健旷达,婉曲缠绵的风格于一身,并在题材上开拓极深;其文明白晓畅,韵味深厚.苏轼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的,除个人的才气,时代的风气等原因外,最主要的是与其作品风格相联系的复杂的思想内涵,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  相似文献   

7.
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骈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文论主张,如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的基本内涵,着重分析了这些文论主张在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促进了散文艺术的成熟;二是奠定了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基础;三是对语文教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临江三孔"是北宋著名文人,但人们介绍其生卒年时或避而不谈,或注为"生卒年不详",或注一问号.通过研究大量的古文原著,综合起来考察,应该能够考证其确切的生卒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欧阳修对中国文化贡献巨大,对后世影响至深。从古文创作的理论和散文作品的特点来看,他对清代桐城派尤其是其创始人方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关于"文"与"道"的关系、关于古文的艺术标准以及"清真雅正"的散文特点等方面使中国散文的优秀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靖是北宋一位内涵丰富、学养很高的文化名人.近二三十年以来,学界对他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余靖生平事迹研究、余靖思想研究、余靖撰述研究.虽然取得了上述成果,但余靖其人和其撰述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有助于余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文学作为当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诞生于六十年代初期的台湾文坛。八十年代中后期,又以新的而貌出现在大陆文坛。台湾始创,大陆继续与发展,虽然产生和出现这一文学现象的时间有先后,但它们产生的原因却是一脉相承。即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西方文化思想不断渗入,打破了人们传统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单一性。外面  相似文献   

13.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前代古文家们的理论和实践,成功地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散文革新运动,古文取代骈文登上了文坛主宰者的宝座。而从稍前于此的大历年间历贞元元和至大中年间,唐人传奇小说创作也在前期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  相似文献   

14.
魏玩是北宋重要的女词人,其词既有民歌风味又不失文人雅致。虽内容多闺怨怀人,感时伤春,但在意象选用上自有特点,以“花意象”的功用为例可见其一斑。其遣词每驱使前贤成句,其意境营造更是带着作者的性别印记和个人色彩,足见当时文坛风习对闺秀词人的影响。无怪乎其词在当时就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有唐一代,曾经发生过两次文学革命运动。一次是以白居易、元稹为领袖的新乐府运动,出现在诗歌领域内;另一次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将的古文运动,出现在散文的复兴方面。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古文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上接先秦两汉,下开唐宋古文八大家,经明代的归有光、唐顺之,清代的桐城、阳湖诸家,直至“五四”以前的严复、林纾等翻译大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影响极为深广的古文传统,支配着中国文坛达千年之久,直至“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才被现代白话散文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在北宋、南宋的三百余年间,中国各地陆陆续续地刻制和刊行的《李善注文选》,露骨而有意识地剽窃和利用了《五臣注文选》的很长的句子;同时这一盗用倾向,随着时代从北宋进入南宋,其频度亦有所增长。然两宋的所盗用之文例,决非是为了粉饰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有欠完备的剽窃行为,而是与那古文运动势力的增强和来代理学的勃兴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领袖,团结众多有志之士,发起意义深远的古文运动,取得辉煌业绩。他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有革新的理论,而且有许多作品堪称楷模。尤为可贵的是,他的作品常常富有创新意义。以《秋声赋》为例,细心品味,就可以看到这篇代表作有三方面创新,即立意创新、手法创新、文体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尹洙     
尹洙是11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北宋政界、军界和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政治革新,一生坎坷多难,是一个宁折不弯的斗士。在古文运动中,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古文创作从重道轻文转向文道并重、从辞涩言苦转向文从字顺作出了贡献,当然才力不及欧阳修。尹洙的创作简而有法,文风古峭劲洁,长于议论而短于写抒情,文多致用而形象性较弱。  相似文献   

19.
初中古文教学短期目标是中考取得佳绩,最终目的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掌握课内古文也是解决课外古文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课内的重要文言词汇、句式,才可以扫清课外古文阅读障碍。教师可巧设"你我提问,大家解答"这一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从整体上看,唐宋时期房产租赁业处于比较活跃的发展阶段.甚至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租赁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从唐、北宋两个不同朝代来看,因为其社会背景不同,也因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唐代和北宋房产租赁虽然有相似的部分,但同时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从整个国家区域和各个不同城市来说,北宋较之唐代,城市房产租赁业规模更大.从唐、北宋租赁经营性用房、住宅用房比重方面来看,北宋相对于唐代,城市房产的商品化程度更高一些,北宋时期,城市所租赁的房产住宅用房和经营性用房规模都超越了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