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特征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氟铝交互作用下, 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平衡时间 延长, 吸附速率下降, 吸附量减少. 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 对照>n(F)∶n(Al)=2>n(F)∶n(Al)=4>n(F)∶n(Al)=8; 对照和低氟铝比(n(F)∶n(Al)=2∶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增加但转化率下降;高氟铝比(n(F)∶n(Al)=4∶8 ∶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下 降且转化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柠檬酸和草酸对茶园土壤氟吸附能力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然茶园采样实验室模拟,研究了柠檬酸与草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能力和氟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氟时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氟时有促进作用.外源氟在茶园土壤中向各活性形态转化,但以残渣态和水溶态为主.柠檬酸与草酸对茶园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和转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外源氟进入茶园土壤后,氟的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为:残渣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态>交换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茶园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模拟, 研究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外源氟吸附能力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在氟初始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酸 <0.42 mmol/L, 高浓度有机酸<2.1 mmol/L), 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氟初始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酸>0.42 mmol/L, 高浓度有机酸>2.1 mmol/L), 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增强作用, 且增强作用随吸附液氟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苹果酸比丁二酸的增强作用大. 茶园土壤外源氟大部分以残渣态存在, 其次为水溶态. 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外源氟的形态转化有不同影响, 但外源氟进入茶园土壤后形态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残渣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态>交换态.  相似文献   

4.
土壤-茶树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叶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经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茶园土壤是茶叶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对近年来重金属在茶园土壤和茶树中的积累特征、形态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影响因素、健康效应以及风险评价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茶园土壤-茶树系统中重金属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磷、 铝与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磷、 铝与氟的交互作用对 茶园土壤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对照处理下, 茶园土壤对氟约25 min达吸附平衡;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氟的吸附量随氟初始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有磷酸根存在下, 吸附平衡时间缩短, 吸附量下降. 在 不同氟铝比条件下, 吸附平衡时间延长, 吸附量下降, 且随铝比例的增加吸附量下降显著. 在低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 氟的吸附量呈增大趋势, 而高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 氟的吸附量有明显减少趋势. 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均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 部分处理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茶园土壤中0~100 cm剖面不同层位各种形态铅及茶叶样品中总铅质量分数(w)的测定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各种形态铅在不同土壤层位中的w及其分布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估算了土壤剖面不同层位中5个形态铅即可交换态(EXE)、碳酸盐结合态(CA)、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有机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X)的w与茶叶中总铅w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茶园土壤中不同形态铅w在所测剖面范围内的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w(REX)>w(OX)>w(OM)>w(CA)>w(EXE);同一剖面内铅的分布特点为:w(EXE),w(OM),w(REX)为表层高于底层,w(CA)和w(OX)则是底层高于表层;各形态铅所占总铅的比例,随其在土壤剖面各层中w值的变化而变化,其中EXE铅在各土壤层中所占比例最小,REX铅所占比例最大(除底层外);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茶叶中的铅w与不同形态铅在土壤各层中的w均呈正相关,但关联度最大的是EXE铅,其次为OM铅,且以表层土壤中的铅对茶叶中铅的w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茶园土壤中0~100 cm剖面不同层位各种形态铅及茶叶样品中总铅质量分数(w)的测定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各种形态铅在不同土壤层位中的叫及其分布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估算了土壤剖面不同层位中5个形态铅即可交换态(EXE)、碳酸盐结合态(CA)、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有机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X)的w与茶叶中总铅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茶园土壤中不同形态铅w在所测剖面范围内的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叫(REX):>w(OX)>硼(0M)>w(CA)>w(EXE);同一剖面内铅的分布特点为:w(EXE),w(OM),w(REX)为表层高于底层,w(CA)和w(OX)则是底层高于表层;各形态铅所占总铅的比例,随其在土壤剖面各层中w值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EXE铅在各土壤层中所占比例最小,REX铅所占比例最大(除底层外);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茶叶中的铅叫与不同形态铅在土壤各层中的w均呈正相关,但关联度最大的是EXE铅,其次为OM铅,且以表层土壤中的铅对茶叶中铅的w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茶Camellia sinensis L.对铝的吸收与累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东省几个大型茶场中不同土壤背景值的 8个茶园 ,进行了土壤及茶树各部位的铝含量调查研究。地处我国南方的广东省茶园 ,其土壤中铝的含量都较高 ,全量在 6 0 0 0 0~ 15 0 0 0 0mg·kg- 1 之间 ,但有效态铝含量相对较低 ,仅为 30~ 40 0mg·kg- 1 之间 ,而且与土壤中全铝量大小无关 ,而与土壤酸碱度 (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r=- 0 9732。铝在茶树各部位含量大小依次为落叶 >成熟叶 >根 >枝条 >幼叶。茶树凋落叶铝含量最高 ,平均达 (112 71± 332 )mg·kg- 1 ,而用于加工成饮用茶的幼叶 (一芽两叶 )部分最低 ,平均只有 (6 39±2 32 )mg·kg- 1 ,同时期的相应茶场的茶叶制成品中 ,铝的含量亦接近这一水平 ,为 (978± 2 32 )mg·kg- 1 。土壤中的有机质、酸碱度 (pH)、总钾和有效钾、全铝和有效铝都对茶树各部位铝的累积产生较大影响 ,但只有土壤pH值对铝在茶树体内向幼叶部分的转移和累积影响达显著程度 ,幼叶铝含量与土壤pH之间的相关系数r =0 772 ,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美东地区的罗德河流域遭受着严重的酸沉降侵蚀.在酸性条件下,铝从土壤中大量溶解并迁移到水环境中.地表水中升高的铝浓度对鱼类产生毒害,监测地表水和土壤水中的铝形态及浓度变化已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报导了用化学平衡模式计算法分析美东地区罗德河流域地下水中的铝形态分布,获得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皖南宣郎广大片红壤茶区定点采样,进行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类群的微生物都有分布,一些对增进土壤肥力有显著效益的种群,其数量都很丰富。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数量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茶园不同的管理措施,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及土壤养分状况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使茶园达到高产、稳产,必需把培肥土壤作为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集了4个不同初始pH值酸性土壤,在60%土壤持水量和25 ℃条件下对土壤矿化、净硝化和酸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Ⅰ号土壤(pH=4.03,茶园土)矿化作用不明显,Ⅱ号(pH=4.81,玉米地)、Ⅳ号(pH=6.02,菜地)土壤矿化模式为Logistic 方程,Ⅲ号土壤(pH=5.41,菜地)为指数方程.不加NH+4条件下Ⅱ、Ⅲ、Ⅳ号土壤净硝化模式为一级反应方程,加NH+4后净硝化速率增加一个数量级.培养结束后不加NH+4条件下Ⅱ、Ⅲ、Ⅳ号土壤pH值没有变化,加NH+4处理后pH值显著降低,同时交换性Al3+显著增加.加NH+4促进酸性土壤(pH=4.81~6.02)硝化和酸化,但pH值过低的土壤(pH=4.03)NO-3-N、pH值和交换性Al3+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皖北砂姜黑土Cu、Cd、Zn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麦农田取样,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运用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皖北砂姜黑土中Cu、Cd、Zn的化学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中,重金属Cu、Cd、Zn含量的平均值高于该土地土壤的背景值.土壤中Cu、Cd、Zn的残留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比较高,交换态、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明显低于残留态.在三种元素中,Zn的化学形态变化趋势最为一致,表现为残留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态>交换态;统计分析表明:Cu、Cd、Zn在砂姜黑土中的形态分布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相关;该土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贵州省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野生茶园土壤有效态锌、铜、锰、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人工茶园.表层(0~20cm)与其下层(20~40cm)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在0.01水平下差异性达到极显著.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锌、铜、铁呈负相关性,表明土壤pH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14.
硒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研究江门市都斛、牛江、宅梧3个优质稻产地土壤Se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指示不同物质来源的特征元素组合的相互关系,得出土壤Se来源于陆相沉积,其中基性物源对土壤硒的贡献率大于花岗岩物源.Se的7种形态中,强有机态Se和腐殖酸态Se均占全量的一半以上,且此2种形态与全量间相关系数高,说明土壤中Se的富集与有机质的活动密切相关.硒在水稻植株根、茎、叶、谷壳、米粒中的分布、迁移和总量传输,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土壤和根部传输上来的硒会逐渐在各器官内积累,浓集系数大小顺序表现为C茎-谷壳,C土-根,C茎-米,C根 -茎的特点.水稻在地面以上部分的硒量不足植株总硒量的50%.高硒区土壤总硒与土壤有机态硒和残渣态硒有关,硒的含量、形态明显受土壤pH、Eh和有机质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铝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选择耐铝性不同的2个大豆品种(铝耐性品种:浙春2号和敏感品种:浙春3号)作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铝处理水平和3个平行组(根际、非根际和外源根系分泌物组),测定了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的含量;在处理30d后用浸提法提取3种类型土样中的各种形态的铝并测定其含量,同时检测了相应土样的pH值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铝胁迫下,耐铝品种浙春2号根系分泌大量的柠檬酸,比铝敏感品种浙春3号显著;随着铝处理量的增加,浙春2号根际土壤相对于非根际土壤而言,Al^3+、(AIOH)^2+、Al(OH)^2+等形态铝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单聚体羟基铝((Al0H)^2+、Al(OH)^2+)含量的降低尤为显著,而腐殖酸铝(HA-Al)的含量有所升高;外源根系分泌物组的实验结果和根际土壤组相似,显示出耐铝性大豆根系分泌物具有一定的铝毒缓解效应.实验结果还表明,根系分泌物对根系土壤具有一定的酸化作用,而铝的形态与pH值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根系分泌物对铝形态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纳米Fe2O3和纳米Al2O3颗粒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矿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以若尔盖高寒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测定不同纳米材料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在一个培养试验周期内,添加Al2O3纳米颗粒后土壤呼吸作用增强,添加Fe2O3纳米粒子的土壤呼吸作用变化不明显;随纳米材料加入量增加,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Al2O3纳米粒子能够一定程度增强土壤有机碳分解矿化作用,Fe2O3纳米粒子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矿化作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黄河、长江、珠江三角洲土壤中5种微量元素的形态分配及其地理分布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三角洲土壤的6种微量元素中,可交换态的含量百分比均较低,而残渣态的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其余三态随元素和地区的不同,有较大差异;(2)微量元素形态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分布趋势。在3个三角洲中,碳酸盐态和残渣态含量百分比自北向南降低,有机态自北向南升高,铁锰氧化物态也呈自北向南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