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木材和木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过去主要利用天然林,但是我国天然林面积越来越小,产量越来越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其中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人工林)基地建设是解决我国木材产品供需矛盾的好办法,同时也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其他生态恢复工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正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缺林少绿的资源禀赋特点使得我国木材生产和消费长期以天然林为主,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费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人工林的低质量发展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在我国经济由粗放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亚待依托林业科技创新,驱动我国人工林经营的系统性变革。基于此,本期邀请人工林生态营林研究专家、广西大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用材由天然林转向人工林,人工林的全球相对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基于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现状和木材供需矛盾尖锐的现实,以及国家对环境建设的需求,工业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已成为21世纪我国木材供应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缺林少绿的资源禀赋特点使得我国木材生产和消费长期以天然林为主,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费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人工林的低质量发展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在我国经济由粗放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待依托林业科技创新,驱动我国人工林经营的系统性变革。基于此,本期邀请人工林生态营林研究专家、广西大学林学院温远光教授及其团队组织相关稿件,为推进人工林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营林新理论、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新区阶段发展理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处在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高新区“二次创业”过程也是园区实现“五个转变”的过程。首先,园区要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其次,园区要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第三,园区要努力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第四,园区要推动产业发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第五,园区要从逐步、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业生产由木材采伐利用向人工营造林转变,林场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将成为林场的重要工作,开展中藏药材种植既可为林场职工增加创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又可带动林场及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对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良好后续产业。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01,8(2):117
据《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 2 0 0 1~ 2 0 10年 ) ,未来 10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要实现四个战略转变 ,即 :一是从主要追求数量 ,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二是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 ,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 ;三是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 ,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 ;四是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十五”期间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重点组织实施“十大科技行动”。它们是 :实施作物良种科技行动 ,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实施优质高效畜牧水产科技行动 ,加速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  相似文献   

8.
张荣瑛 《科技信息》2010,(23):J0116-J0116,J0050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以此基础上提出必需发展森林的生态经营管理,恢复林业生态,走持续发展之路。继而从天然林保护、次生林经营、荒山荒地造林、陡坡退耕还林四个方面讨论了保护和恢复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方法。从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林种和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幼林的抚育管理、森林的采伐五个方面讨论了转变和改善人工林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人造板工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会发生木材资源的短缺现象,可利用速 生树种、竹材、农作物剩余物=秸秆和废弃木制品替代天然林资源,企业家应从“模仿成功”走上技术创新和信息化道路,开展新产品及其应用研究,开拓新市场。  相似文献   

10.
桉树人工林是世界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使全球桉树人工林的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近15年来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年平均增长110万hm~2。面对可利用林地资源的限制、立地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的胁迫、社会对林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舆论博弈的影响,世界桉树人工林必将在营林制度、经营策略和经营途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营林制度上由短周期纯林连作的林分经营转变为短中长周期循环混交轮作的景观经营,经营策略上从注重桉树造林面积扩张转变为人工林单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全面提升,经营途径上更加重视多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将成为未来桉树人工林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由单一的木材经营转变为多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过程中,桉树人工林仍将保持以木材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发展格局,这是桉树人工林的比较优势和特点决定的。但有效权衡和协同桉树木材生产主导功能与其他生态服务功能是今后经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唐明生 《海峡科学》2006,(6):120-122
以近年我国的水旱灾害的发生情况为依据,论述了水土流失的根源在于森林生态系统遭破坏,提出必需发展森林的生态经营管理,恢复生态森林,走持续发展之路.继而从天然林保护、次生林经营、荒山荒地造林、陡坡退耕还林四个方面讨论了保护和恢复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方法.从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林种和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幼林的抚育管理、森林的采伐五个方面讨论了转变和改善人工林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木材的需要量日趋紧张,长期以来供应短缺.为此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了弥补我国木材供应短缺现象,近期有效途径就是开源节流,合理充分地利用木材,大搞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木材工业.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近几年来,我国木材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特别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大量进口材涌进国内,造成市场销售不畅,产品积压严重,给国家和商家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及“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指引下,说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发挥我国的自身优势,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进一步扩大我国的经济规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所应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限额采伐,降低产量,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并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从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一直到木材产品的最后售出,这些过程,与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息息相关。木材检验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必须加强木材检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统市场向近代市场的转变是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是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是商品市场不断扩大和近代要素市场的逐步建立过程。本文从两个方面就贵州省传统市场向近代市场转变进行论述。一、贵州传统市场的逐步解体(一)贵州传统市...  相似文献   

17.
江西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必须寻找到一条符合江西省情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在突出江西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促进江西农业高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云生 《科技信息》2011,(7):382-38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效应日益凸显,林业产业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林产品的可降解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展示了光明前景。把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建设任务放到特别重要的地位,走一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  相似文献   

19.
安定区按照“把安定区率先建成国家级优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三化”工程,使全区的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四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从扩大面积、扩充总量,以规模优势占领市场向依靠科技、量质并举的品牌优势转变:二是由鲜销市场拉动为主向鲜销和加工并举的战略升级转变:三是由以马路市场为标志的摆摊设点、分散经营、艰难营销向以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为标志的全国最大的马铃薯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20.
湖泊污染与整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发表的环境公报显示,我国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分析了我国湖泊的污染及整治现状,介绍了我国常用的污染湖泊治理技术,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从湖内治理为主向全流域保护治理转变,从专项治理向系统、综合治理转变,从以专业部门为主向上下结合、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