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寻旅游步道的设立对景区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典型地段设立样地,调查人行步道以及公路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用物种丰富指数、Sin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比较分析了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人为干扰严重的区域草本层优势度较高,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随着与步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草本层却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小路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比公路更剧烈.  相似文献   

2.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的9个样方的调查资料,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该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生于坡地的森林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高于生于谷地的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杉林.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也存在差异,丰富度指数除在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林中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外,其它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谷地云冷杉林和红皮云林及坡地毛缘苔草毛榛子红松林中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其它群落中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各群落间变化比较复杂,但其变化趋势相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还与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有关,就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松林而言,随着群落的演替,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到达顶级群落时又略有降低;而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典型样地法,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分析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乔木和草本种类丰富,但灌木种类较少.调查区域内乔木共28种,灌木26种,草本91种,分属58科107属,各种类主要以阔叶落叶种为主;2)群落水平结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在垂直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分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草本层结构相对复杂稳定,灌木层结构单一;3)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明显,群落Ⅰ、群落Ⅱ、群落Ⅲ都由3~4个优势种组成,群落Ⅳ乔木层只有1种优势种,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短时间不会改变这种状况;4)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各群落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远小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即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呈正相关.整体来看,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趋势为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Ⅰ群落Ⅳ.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植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长汀县恢复2、7、13、30 a的4个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林地及未恢复地、风水林地对照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过程的进行,植物群落物种呈总体增加之势,风水林样地达到最大,为31科55属60种,但植被的恢复与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植被恢复与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heldon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在空间上,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Sheldon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是: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对嵩山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规律相似,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都表现为“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在波动中逐渐增加;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不同恢复阶段因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林下不断出现因喜阳和耐荫物种的交替而出现的物种消亡和更新,个体数目分布的不均使物种均匀度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总体来看,侧柏人工林在恢复过程中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山白云洞景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WINSPAN将历山白云洞景区植物群落分为8个群丛,应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类型和层片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整体相似,与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略有差别,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反,三种多样性指数取得了较一致的分析结果.(2)不同层次的物种对群丛的物种多样性贡献是不等价的,群丛的丰富度指数主要取决于灌木层和草本层,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主要取决于灌木层和乔木层.  相似文献   

7.
桂西南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对(?)岗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岩溶植被进行调查,采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Margalef’s指数(E)分别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整个群落分析桂西南岩溶植被各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行、草本层由种类较少的阳性草种发展到种类丰富的耐荫草种,物种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增加,在灌草丛阶段存在一个较小的峰值。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大,随后到先锋阶段明显下降,至亚顶极、顶极阶段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又略有回升,但不及藤刺灌丛阶段,亚顶极阶段与顶极阶段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不大。乔木层由于亚顶极阶段既存活有阳性树种,又存活有阴性树种,物种多样性基本上是先锋群落阶段〈亚顶极群落阶段、亚顶极群落阶段〉顶极群落阶段。桂西南岩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并非随着演替发展而增大,而是在亚顶极阶段达到最大值;不同群落演替阶段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灌小层〉乔木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七星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植物区域化分布特点及多样性,分别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E)对七星公园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方内植物乔木有9种,灌木7种,草本4种.表现出的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Simpson指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9.
梅子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梅子湖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是: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人为因子的干扰对梅子湖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庆市四面山风景区南方红豆杉林样地的调查,运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地区竹类侵扰下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可划分为1个群系组4个群丛,慈竹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红豆杉为灌木层的优势种,同时也是群落的特征种;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均匀度上各群丛各层未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洛河中游河岸带不同生境类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岸带植被不同生境类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格局,在洛河中游沿河岸带通过样地调查,采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R)、McIntosh均匀度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C)、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对洛河中游河岸带不同生境类型(河滩、农田、撂荒地和林地)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价,利用重要值对多样性指数中的Ni进行无偏估计.结果表明:洛河中游河岸带植物种类丰富,有33科,97属,141种,分布最多的为菊科,其次是禾本科.沿洛河河岸带不同生境类型中,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格局:丰富度指数中,河滩>林地>撂荒地>农田;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中,河滩>林地≈撂荒地>农田;农田均匀度最高,且优势度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地形因子对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基于浙江省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NFI)数据,选择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ISCD)、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树种多样性指标,通过分析各多样性指数在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4个地形因子不同梯度间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差异性检验,解译地形因子对树种多样性的影响情况。【结果】ISCD、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ISCD、Simpson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在坡度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树种多样性指数值在不同坡向间没有显著差异性,Margalef指数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坡位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水平较高。海拔和坡度对树种多样性有明显的综合影响效应,对树种数量和分布均匀性影响不大;坡向对针阔混交林的树种数量、分布均匀性及其综合效应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坡位影响树种分布的数量、分布均匀度,但对树种多样性的综合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林市4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里  许科锦 《广西科学》2006,13(4):316-320
通过样地调查,运用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研究玉林市福绵管理区大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和红椎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群落物种数为54~62种,平均为58±3.36,灌木层的物种数为39~51种,平均45±4.97,草本层的物种数为11~15种,平均13±2.31。(2)Shannon-W iener指数的变化值在0.6915~2.9972之间,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的多样性;灌木层的多样性比较接近,变化在2.7985~3.3037之间;草本层的多样性变化较大,在0.2626~1.8930之间;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巨尾桉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最小;均匀度变化在0.1710~0.7318之间,均匀度的变化规律与Shannon-W iener指数的变化规律相似。(3)各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相似程度比较高,共有种达37.78%~53.78%。(4)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取决于环境条件、林分结构和人为干扰强度,与人工林树种无关。  相似文献   

14.
太湖西区公路两侧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按植物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层,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无锡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公路两侧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各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具有相关一致性,草本层则差异较大;(2)公路边坡经人工植被修复后,植物物种多样性比未经修复的显著增加,起到防护边坡和改善景观的作用;(3)修复的湖滩地植物群落盖度大,但种类单一,故物种多样性较低;(4)原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大;合理的人工修复可促进受损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加;(5)通过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的比较,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状况。  相似文献   

15.
十五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用关帝山植被数据对1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数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能较好地反映多样性特征,但其中较好的丰富度指数依次为:Patrick指数、Menhinick指数、Margalef指数。较好的均匀度指数依次为:修正的Hil指数、Alatalo指数、Pielou指数(e)、Pielou指数(Jsw)、Pielou指数(Jsi)、McIntosh指数。较好的多样性指数依次为: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Audair和Gof指数、种间相遇机率、McIntosh指数、Hurlbert指数。相关系数分析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湖北龙感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粗梗水蕨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与粗梗水蕨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0科10属11种。粗梗水蕨群落群丛名为菰-水鳖,其群丛类型为挺水类。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粗梗水蕨群落辛普森指数(D)、香农成纳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846、1.939和0.809。人类干扰是导致湖泊水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建立保护点和迁地保护是保护该粗梗水蕨种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选取武汉市残存林里常见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样地记录的15个样方中各物种的重要值,通过聚类分析中的组间连接法,对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林进行了群落类型的划分;并运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类型及不同结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群落可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群丛1:樟-女贞-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2:樟-女贞+棕榈-中日金星蕨+黑足鳞毛蕨群丛;群丛3:樟-海桐+棕榈-井栏边草+天葵群丛;群丛4:樟+马尾松-海桐+白花龙-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5:樟-棕榈+冬青-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6:樟-栓皮栎-蕨群丛.其中Patrick丰富度指数R最高的是群丛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多样性指数D均最高的是群丛4.研究区域内残存樟树群落,垂直结构上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就各层的多样性指数而言,多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群丛4例外,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该研究可为武汉市残存樟树林植被的恢复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地形分异格局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1987年和1997年两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制图,并与DEM模型数据进行叠图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各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规模森林砍伐活动使林地的分布格局受到强烈干扰,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2) 研究时段内的生产性育林活动、保护性育林活动和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森林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保护区目前仍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人为干扰现象,针叶林及阔叶林比重的减少和灌丛数量的相应增加,反映出保护区目前人为干扰活动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应当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以石河子市区15条主要街道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行道树的树种组成和生长表现,分析各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各街道绿化树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石河子市主城区行道树共有9科13属17种,平均树高、胸径和冠面积分别为9.7 m、22.3 cm和45.2 m~2;从树种多样性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来看,树种丰富、结构较复杂的道路,其多样性指数高.其中,北一路最高(H=1.66、D=0.79),北子午路(H=0.13、D=0.05)最低;市区行道树优势种为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次优势种为白榆(Ulmus pumila)、小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欧洲白榆(Ulmus laevis)、苹果(Malus pumila)、圆冠榆(Ulmus densa),这6个树种是石河子市街道绿化优先选择的树种.总体而言,石河子市行道树树种结构比较单一,以几个优势种或次优势种为主,需扩大其他树种的配置比例,引进新树种,提高各道路的树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