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临洮县的实地调查,在获取当地党参种植过程中所涉及的党参秧苗、肥料、人工等成本和收益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出不同销售渠道下药农的成本、收益及利润,进而分析了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种植积极性、种植方式、机械化水平、销售渠道、种苗繁育基地等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考虑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需求方构成的联合库存联盟的成本降低问题.对缺货成本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库存成本分析模型,求得供应链实施联合库存前后库存成本差额,并将成本降低额视为剩余收益.然后基于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通过分析,从理论上证明实施联合库存确实降低了供应链系统成本,获得成本降低额,然后将成本降低额有效分配.最后用算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以直驱永磁风电系统中双PWM变流器和蓄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风电系统收益最大为目标的变流器与蓄电池容量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遗传算法的变流器与蓄电池整体容量配置策略.该策略分析了风电系统的发电收益、损失电能效益、双PWM变流器成本、蓄电池成本,建立了风电系统年收益的目标函数;同时考虑国标对风电系统并网功率波动的限制条件;并通过非线性规划遗传算法求解目标.为验证该策略的正确性,以某风电场的发电系统为仿真对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容量配置方法,本文提出的容量优化配置策略可以使风电系统的年成本降低10.3%.  相似文献   

4.
协同配送收益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协同配送所带来的效益在合作企业间合理分配,将收益与成本、收入三者结合起来考虑,从成本分摊角度考虑收益分配问题,通过收入等因素对成本分摊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合理的收益分配.该方法对促进协同配送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总质量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未充分考虑产品收入和产品净质量收益方法的局限性,基于在产品技术标准为对称偏筹的情形,引入与顾客满意度相关的产品价值函数,给出净质苗收益意义下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方法,该方法以产品净质量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探讨确定最优质量水平.分别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探讨了最优质量水平的确定,结果表明:以产品净质量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最优质量水平不同于以产品总质量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最优质量水平,以产品净质量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最优质量水平较高.给出了净质量收益意义下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方法及公式,通过定量研究得出基于新方法的产品质量优化更有效,从而拓展了传统的以总质量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质量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二元经济理论视角下劳动力大量剩余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并存、“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有悖于经济发展规律.文章通过动态比较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收益,认为本世纪初我国初代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所面临的成本和收益已经发生变化,他们逐渐倾向于选择留守农村,而大学生劳动力已经迈入中端劳动力行列,向低端劳动力市场转移的成本大于收益.成本收益比的变化是我国“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重要原因.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放宽农民工招工条件、降低大学生培养成本以及积极调整大学生培养模式,是解决“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豆产业链利润分配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集贤县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主体的深入调查,剖析了黑龙江省集贤县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的成本收益情况.农户种植环节亏损严重,极大地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流通成本高导致中间商利润较低,缺乏收购动力;尽管加工企业有较高的利润,但是缺乏定价权.研究发现,大豆从种植到收割直至进入大豆深加工企业,利润在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分配从绝对量上来看,农户<中间商<企业.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上的全过程控制,其实就是在这个项目既定的目标收益或者是利润率的前提下,根据对未来销售收入的预期,来确定该项目的总成本并且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动态控制的支出原则上不超过目标的成本值",来保证目标收益或者是利润率得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运用“增量与平均量的比较“可以简洁地解释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以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等之间的关系理解上的难点,对于帮助理解这些理论具有较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搜索引擎广告不同时段价格的差异,从搜索引擎广告推广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了预算分配的最优化策略.并在一定的广告成本预算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一个以广告主的广告收益为最优目标的数学规划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同一固定预算约束条件下,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不同时间段的最优预算分配,可使该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由灵敏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时段有效点击率上涨,会增加最大收益额,而不同时间段平均点击价格上涨,会降低最大收益额.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参数检验(Jarque-Beta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以及Q-Q概率图对人民币/美元汇率收益率进行正态性检验,随后利用替代数据法对人民币/美元汇率收益率进行相关性和非线性特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美元汇率收益率不服从布朗运动,存在"尖峰厚尾"的现象,并且呈现内在的确定性非线性特征,这说明这些汇率的非线性特性是来自于产生它们的复杂经济系统内部因素,而不是源于其经济系统外部变量.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测算主要有基于教育成本收益的计量和明瑟收入函数2种基本的计量工具。教育成本收益分析范式下有教育收益现值法、教育收益比值法和精确法等3种计量工具,这3种计量工具由于明显的局限性还较少有研究者采用。目前学界普遍采用的明瑟收入函数法仍然需要从遗漏变量、测量误差、选择偏差与异质性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校正。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沪深股市收益率序列中的长记忆性,通过经验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对收益率的非正态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然后应用R/S非线性估计方法以及AR和MA模型对结果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主要针对平均循环周期的测定问题,引入了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方法帮助测定,能够比较清楚地给出沪深股市中3个重点行业的平均循环周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行业市场普遍具有分形特征,其变化具有循环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证券优化组合方法,解决了最优投资比例问题和最大组合收益问题;文章根据现有证据,构造出识别框架,并确定出基本可信度分配,然后由集函数过渡到点函数,求出单点似真度,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确定了令人满意的投资比例;最后比较了各种组合的收益大小,进而得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期随机优化的个人财务计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个人储蓄、消费特点,建立了个人财务计划多期随机优化模型.进一步以我国经济环境为依托,考虑未来各种资产收益、工资变动以及未来支付的不确定性,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构建情景树来反映未来经济环境,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工资收入、物价水平以及未来各种资产收益进行估计,并根据个人消费偏好、退休计划不同,在保证基本消费、教育支出和实现长期目标在退休之后有保障的收入,同时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的情况下,给出了个人最优储蓄、消费和贷款策略.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丹尼尔·F·斯普尔伯等提出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散户与散户之间及散户与庄家之间的股票交易情况,以及庄家确定股票价格时有不改变基本面信息和改变基本面信息等2种情况.模型显示了庄家在活跃股票交易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求解模型得到庄家使得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说明庄家若在短期内获利就必须改变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模型对股市中部分股票的运行情形作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个股隔夜波动率的一个新的估计量,并利用中国的上证50指数的24支成分股2013—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新估计量比隔夜收益的平方的表现更好,新的估计量可以降低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类大学生大多重现实,求实惠,对于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观念上的重专业轻变化、学习上的重技巧轻理论、伦理上的重个体轻集体、志向上的重眼前轻长远,集中体现了他们一些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思想。为确保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必须以德为主线,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从其自身的角度理顺“德”与“才”、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入手,以学会做人为起点,抓住关键环节,培养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能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9.
结合传统计量经济方法及复杂网络建模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股市行业间的信息溢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行业信息溢出能力及其分布.研究发现,收益率期限与行业间信息溢出效应强弱无关;市场因素显著增强了行业间的双向信息溢出效应,同时显著地减弱了单向信息溢出效应;随着市场行情的上涨(下跌),行业间的信息溢出效应会相应地增强(减弱);各行业的信息溢出能力呈现尖峰厚尾的分布;此外,最小生成树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揭示股市行业间的信息溢出规律.  相似文献   

20.
Systemic risk in banking ecosystem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aldane AG  May RM 《Nature》2011,469(7330):351-355
In the run-up to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an increasingly elaborate set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emerged, intended to optimize returns to individual institutions with seemingly minimal risk. Essentially no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heir possible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s a whole. Drawing analogies with the dynamics of ecological food webs and with networks within which infectious diseases spread, we explore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mplexity and stability in deliberately simplified models of financial networks. We suggest some policy lessons that can be drawn from such models, with the explicit aim of minimizing systemic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