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統治集团人物的心目中,法国总統戴高乐一直是一个“桀傲不馴”的老头儿。美英报刊更把戴高乐作为漫画中的“模特儿”,給人們的印象是:刚愎自用,蛮不讲理,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特别是在今年1月间,当戴高乐公然宣布拒絕接受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計划,公然破裂布魯塞尔会談,把英国关閉在西欧“共同市場”之外的时候,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頓,当然还有大西洋这一  相似文献   

2.
自从一九六二年年中,美国总統肯尼迪撕破西方陣营“团結”的薄薄的幕幃,向法国总統戴高乐开火以来,大西洋两岸的爭吵无休无止,斗爭日趋激烈。最近,两国总統又針鋒相对地唱了一場对台戏。据路透社报道,巴黎认为,約翰逊今年五月七日的演說,“是美国迄今对戴高乐总統外交政策的最直接和最猛烈的批評”。《巴黎新聞》认为,“法美分歧正在慢慢地轉变为根本性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最近,法美代表在北大西洋集团雅典会議上剛剛顶了一陣牛,5月15日和18日戴高乐和肯尼迪又先后亲自出馬对对方的政策进行露骨的攻击。回想去年5月肯戴会談期間,肯尼迪亲自对戴高乐說:“美国是欧洲的女儿”,捧戴高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唯一在目前仍居于負責地位的重要領袖”。曾几何时,反目不认亲。这是一个多么鮮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4.
法国总統选举已告結束。戴高乐重新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二任总統。法国这次总統选举同战后历届总統选举有很大的不同。在第四共和国时期,总統是由国民議会和参議院举行两院联席会議选举,总統的权力也  相似文献   

5.
戴高乐关上了共同市場的大門,拒絕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举起了反对美国控制西欧的大旗,表示要建立一个同美国抗衡的“欧洲人的欧洲”。他的这种对美国在西方領导权的公然挑战,自然不能不引起了华盛頓方面的极大震惊和恼怒。从大西洋彼岸接連不断地发出了一片对戴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一九一八年《給美国工人的信》里指出,美国总統威尔逊是“美国亿万富翁的头子”。这个評語也完全适用于白宮的历代主子。但是,自称为“忠实于列宁主义”的赫魯曉夫修正主义者却把美国总統捧上了天。按照苏共新領导在一九六五年出版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动力》一书的說法,战后历届美国总統都是“明智派”,是“傾向于和平共处的溫和冷靜派”。书中說,艾森豪威尔“代表比较溫和的、无意实行自己的冒险主张和冒大战危险的人士”;肯尼迪是“受人民欢迎的总統”,“眼界寬闊,冷靜地对待国际生活的迫切問題”;約翰逊則是个“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統选举即將在11月6日举行。資产阶級的兩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已經先后在8月间举行了代表大会,制定了竞选綱領和选出总統和副总統候选人。民主党选出的总統和副总統候选人是史蒂文森和克弗維尔。共和党仍然推选現任总統艾森豪威尔和副总統尼克松作为它的候选人。目前这兩个政党的竞选活动已經进入决定性的阶段,候选人正在到处發表竞选演說和拉拢选民,力圖在下屆美国总統职位的爭夺战中取得胜利。 (一)从总統选举看美国資产阶級民主根据美国宪法,总統每四年选举一次。每逢大选的年头,美国资产阶級报刊和兩党的政客总是要借这个机会大肆吹噓美国的“民主制度”,似乎美国的政府領导人真是按照选民的意志、通过民主的程序选举出来的。但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报刊上最近出現了許多关于“小白宮”的談論。这个“小白宮”,既不是指美国的总統府——白宮的雛型,也不是指建立在約翰逊家乡得克薩斯州牧場上的总統別墅,而是一所准备为副总統汉弗萊建筑的官邸的別称。  相似文献   

9.
10月28日,法国举行了戴高乐登台以来的第四次公民投票,决定法国总統的选举方式。圍繞这个問題。法国国內各种政治力量在近一个多月来,展开了尖銳的角斗。根据1958年通过的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統是由国民议会议員、参議院議員、省議員、市政委員会委員组成的选举团选出的。但是不久以前戴高乐要求  相似文献   

10.
“酵粉”     
法国总統戴高乐对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軍官说:阿尔及利亚需要法国,“就象面团不能缺少酵粉一样”(法新社奥尔良維尔1960年12月10日电)。这种說法的反动性是很明显的。但是,人們都知道:酵粉的作用是发酵,它能使面团迅速膨脹起来。如果从这个意义来理解,那么,戴高乐这次巡視阿尔及利亚,的确起了一酵粉的作用。他使阿尔及利亚人民爭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爭更加高漲。戴高乐有一套如意算盘。他准  相似文献   

11.
革命引火物     
英国《苏格兰人报》(3月18日)的一篇文章,說华盛頓在“援助”巴西問題上感到“进退两难”。因为,古拉特总統通过1月份的公民投票恢复了总統的全部权力,美国对此很不放心,“极其不愿意承担援助的巨大份額”;可是,“如果不帮助巴西,許多美国人担心古拉特政府可能会更向左轉。”这篇文章认为,“对美国来  相似文献   

12.
战后以来美国拼凑的各种軍事集团,正处在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在北大西洋軍事集团內部,戴高乐于一九六三年年初公开打出“欧洲人的欧洲”的旗号,同美国的“大西洋的欧洲”分庭抗礼。不仅如此,法国已經把它原属北大西洋集团指揮的武装部队和軍官逐步撤回。它不参加該集团的联合軍事演习。它更反对美国的核战略和核霸权地位,坚持发展自己的独立核力量,并反对西德拥有核武装。最近,它又要求美国撤走駐在法国的軍队和基地。使美国更头痛的是,法国要求彻底改組这个目前已經陷于瘫痪状态的軍事集团。今年九月十九日,戴高乐更进一步宣布,最迟到北大西洋公約期滿的一九六九年,該集团“所規定的被称为一体化的附庸关系将結束”。十月中旬,巴黎《外交政策》双月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下面摘譯的这篇文章。文章端出了法国改組北大西洋集团的具体方案。它主张用双重体制的組織来代替現在的联盟。一个是所謂“总的体系”,它的作用仅仅是“协調联盟的战略”,而应当排除联盟对軍队或参謀部实施“一体化”的一切規定。这种新的体系将是徒具空架子的松弛的联盟,美国在这个联盟中的霸权地位将被打掉。另一个是西欧国家的“地区性的体系”,它比前者的“联合”要“紧密得多”。它要实行軍事“一体化”,并由法国的核武器来保卫包括西德在內的西欧的安全。这就意味着法国将充当西欧的盟主。这篇文章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重視,并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紐約先驅論坛报》气愤愤地叫嚷,这是“法国要把美国驅逐出欧洲的計划”,是美国决不能容許的。世界正处在大动蕩、大分化、大改組之中,以法美矛盾为中心的、围繞着北大西洋集团問題的激烈斗爭,正是这种形势的反映和組成部分。——編者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以来,美国当政人士趁着各大学举行毕业典礼的机会,都紛紛在发表演說。据外电所传,美国总統肯尼迪到了西点軍事学院;美国总統高級軍事顾問泰勒到了匹茲堡大学;美国国务院政策計划委員会主席罗斯托到了卡內基理工学院。夫美国最高领导人士在最高学府毕业典礼上的演說,必也为毕业生“指点迷津”之“名言儻論”,是不可以不記,以为“世道人心”劝。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統选举馬上就要投票了。究竟誰將当选总統,人們正在作着各种各样的推测。在这个时候,許多美国人对于所謂“盖洛普民意测驗”特別發生兴趣。从今年竞选活动开始以来,已經有120家美国报紙同盖洛普签訂了刊用他的“民意測驗”的合同;这些报紙的星期日总銷数达到二千余万份之多,足見“民意測驗”的市場在选举年是格外景气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統肯尼迪最近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一个所謂“自由世界防务和援助計划”的咨文。肯尼迪在这篇咨文里,同过去美国总統所提出的“援”外咨文一样,力图用一些骗人的謊言和晦澀的詞句,来掩盖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强盗面目。什么美国的“援助計划”是为了“維护自由和希望”啊,是为了“推进自由的边疆”啊,是为了“执行它在全世界的責任”啊,等等,实际上,所有这些,不过是巧取豪  相似文献   

16.
4月14日,法国总統戴高乐正式任命他的亲信、法国最主要的財团之一洛希尔兄弟銀行总經理乔治。蓬皮杜担任政府总理。蓬皮杜的上台表明法国新兴工业壟断资本集团更进一步直接控制国家机器,加强了戴高乐的个人独裁。1911年蓬皮杜生于法国中部康塔耳省(Cantal)蒙布迪夫(Montboudif)的一个教員家庭。他毕业  相似文献   

17.
总統和他的士兵們《紐約时报》曾經把西柏林問題,渲染成为“大旋風的中心”。在这一陣鼓吹新战爭的“大旋風的中心”里,坐着一个美国三軍統帅肯尼迪。  相似文献   

18.
戴高乐在第二次执政时期,不忘法德宿仇,对联邦德国实施了威慑政策。这种威慑政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脱而不离”的大西洋政策、建设独立的核力量和继续保持在联邦德国驻军。这种威慑政策在现实上、在心理上对联邦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这是欧洲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我国,也是戴高乐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为什么选中了墨西哥呢? 戴高乐代表着欧洲在对待拉丁美洲问题上坚决同美国力量分庭抗礼的力量。当然,戴高乐想在我们和莫斯科之间扮演塞子的角色,说什么从历史上来看“我第一个了解他们”。戴高乐访问墨西哥引起美国国务院的恼火。他不是来看查普德庇克的,而将穿着大口袋里装满美元的军装来。先生们,简单明了地说,戴高乐已经成为一个楔子,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对付美国的独特姿态,从双方得到好处。戴高乐是资本主义世界向我们推荐的一种“选择”,但是他不能使任何人摆脱美国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法国总统戴高乐9月21日开始了他的为时近四周的拉丁美洲十国访问。今年3月戴高乐访问墨西哥的时候,美国报刊就认为这是“对美国威信和影响的一个悍然挑战”。这次这样大规模的访问,更引起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神经紧张。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戴高乐拉丁美洲之行的一篇通讯里,一方面指出在“援助”拉丁美洲国家方面,法国今天的经济力量尚不足以同美国匹敌,竭力贬低戴高乐此行所能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警告法国要同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合作,不要自行其是。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通讯同美国报刊唱一个调子,同时故意强调,法国在它对拉丁美洲发动的“外交攻势’中,不能指望有一个“联合的欧洲”作它的后盾。但无论是美国报刊,还是英国报刊,都无法掩饰它们的不安,担心法国重新进入拉丁美洲,恢复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会加强法国实现它全球战略中争夺“第三世界”的力量。下面是上述两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