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3年8月10到10月10日,在上海水产大学南汇养殖场室内水泥池内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以0.05%、0.10%、0.15%剂量的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养尼罗罗非鱼(32.65±4.16 g),60 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性能指标、蛋白质消化率和鱼体背肌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随着木聚糖酶添加浓度的增加,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先上升后略有下降,0.1%时达到最大值;(2)随着复合酶制剂PS添加浓度的增加,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呈上升趋势,但当添加量达0.15%时上升缓慢.(3)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对鱼体肌肉营养成分没有影响.因此,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和复合酶制剂PS能显著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利用,但并未改变鱼体肌肉的营养组成.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在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的的适宜添加量是0.1%或0.15%.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6mg/g(饲料1)、20mg/g(饲料2)、24mg/g(饲料3)的预混料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市售进口饲料EP4为对照饲料,检测不同饲料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每种饲料投喂3池大菱鲆,每池100尾大菱鲆幼鱼.3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与对照组在摄食率、增重、特定生长率上差异不显著,实验设计的饲料生长性能达到了市售优质进口饲料的水平.饲料2组的饵料系数低于饲料1和饲料3组,蛋白质效率高于饲料1和饲料3组,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实验设计范围内不同预混料添加水平未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大菱鲆对维生素和微量矿质元素可能有一个较宽的需求水平,20mg/g的预混料添加量在生产上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彭银辉  黄国强  李洁  唐夏 《广西科学》2013,20(3):219-225
为了研究餐后温度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33~34g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摄食时温度为20℃,餐后温度分别为14℃(T14)、17℃(T17)、20℃(T20)、23℃(T23)、26℃(T26),养殖30d后,考察褐牙鲆的生长速度、摄食量、消化率、饲料转化效率及其能量分配情况。结果显示,T17、T20、T23处理的幼鱼生长速度比T14和T26处理快;T14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比其它处理少,T20、T23处理的幼鱼摄食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随餐后温度由14℃提高到26℃,幼鱼能量消化率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下降,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排粪损失的能量比例逐渐下降,代谢能的比例逐渐增加;单位体重鱼体日摄食能随着餐后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生长能和排粪能也呈现类似趋势;代谢能随餐后温度的提高明显上升,排泄能略有上升。这表明温度主要通过改变摄食量来影响褐牙鲆幼鱼的生长,与恒温相比,餐后温度没有对褐牙鲆产生促生长作用,较低的餐后温度能够降低幼鱼的能量代谢率,使更多的能量分配于生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生态实验法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7.43±0.85) g分别饥饿0(对照组),2,4,6,8 d后的补偿生长规律,探讨军曹鱼幼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鱼的能量及体重损失率显著升高;恢复生长过程中,饥饿处理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能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饥饿8 d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最高(17.20%);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湿重及干重特定生长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军曹鱼幼鱼在饥饿后的恢复生长过程中通过提高摄食率来实现其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军曹鱼幼鱼在饱食条件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C = 38.33G + 15.06F + 7.22U + 39.39R,同化能分配式为100.00A = 49.32G + 50.68R.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复合蛋白CM2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一组饲料含有25%(质量分数)鱼粉,记为基础组(D_1);另两组用CM2等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部分鱼粉,使饲料鱼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5%,分别记做D2和D3组。以这3种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0.65±0.05)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7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CM2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虾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D2组饲料干物质、能量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和D3组(P0.05);D1组蛋白质消化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对虾血清的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D2组对虾血清的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显著高于D1和D3组(P0.05);肝胰腺中的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在各试验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复合蛋白CM2替代5%~10%(质量分数)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摄食、生长和体组成无影响,并可提高饲料的表观消化率,且对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EG)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按照0.8%(EGⅠ)、 1.2%(EGⅡ)、1.6%(EGⅢ)、2.0%(EGⅣ)的比例添加亿菌优(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含量比2∶1)进行养殖.养殖8周后,分析各组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显示:(1) EG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与CG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EGⅡ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EGⅢ组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EGⅣ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G组(P <0.05);(3)杂交石斑鱼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中添加乳杆菌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GⅢ组肠道淀粉酶含量最高(P <0.05),其他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3×2两因子设计研究饲料中钙(3个水平分别为1.5%、2.0%、2.5%)磷(2个水平分别为1.0%、1.5%)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磷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随饲料中钙和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磷的表观消化率随钙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随钙磷水平的提高,粪便和水体中的钙磷含量增加,加大了水体污染,因此钙添加水平1.5%,磷添加水平为1.0%时达到了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舟山牙鲆稚幼鱼摄食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1)全黑暗和全亮试验组增长率最小,仅为5.0%和5.9%,成活率最低;光照16h和12h组幼鱼的成活率最高,均为100%,光照12h时牙鲆幼鱼摄食强度最大,幼鱼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2)光照强度为500lx时,牙鲆幼鱼日摄食强度最大,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相似文献   

9.
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海带的条件进行优化,并以此发酵海带饲养刺参,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海带的优化条件为发酵温度30 ℃、适宜发酵时间96 h、接种剂量12%,发酵后海带的粗蛋白含量为14.65%,相对提高了15.17%。在36 d饲养时间内,实验组在刺参的配合饲料中添加了30%的发酵海带,刺参特定生长率、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皆有显著提高(P<0.05),但是,刺参体腔液细胞数量、纤维素酶活性皆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刺参摄食发酵海带还导致其消化道异养菌总数减少、弧菌相对数量降低、芽孢杆菌相对数量升高。由此可见,投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海带能够促进刺参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益生菌优化组合在水产养殖中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鱼类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酸杆菌组合比例,研究益生菌对水产养殖的作用影响。试验设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组(Ⅰ组)、嗜酸乳酸杆菌组(Ⅱ组)、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组(Ⅲ组2.5∶1)4个组,每组3个重复,连续喂食28d后取样。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活力,补体C3、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液白细胞数及白细胞吞噬率。益生菌对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补体C4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益生菌能够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最佳配比组合为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酸杆菌以2.5∶1的组合形式添加到饵料中。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正交试验测定了3种防腐剂分别对3种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0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3%山梨酸和0.3%苯甲酸钠的复合配方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效果最好,0.03%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2%山梨酸和0.3%苯甲酸钠的复合配方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tilis)的抑茵效果最好,0.0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2%山梨酸和0.5%苯甲酸钠的复合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茵(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A对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奥尼罗非鱼为试验对象,考察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紫色非硫光合菌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微生态制剂A对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A能够降低罗非鱼养殖饵料系数16.91%,体质量提高9.78%;能显著或非常显著地提高罗非鱼胃、肠道和肝脏中的淀粉酶活性(P0.05或P0.01)和脂肪酶活性(P0.05或P0.01);能够显著提高罗非鱼肠道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可见,微生态制剂A有降低罗非鱼养殖饵料系数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TY7210菌株的ERIC-PCR快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R IC核心序列为引物,以2株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对T aq DNA聚合酶用量、PCR退火温度及模板DNA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芽孢杆菌的ER IC-PCR方法,并对5株芽孢杆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TY 7210菌株与其他芽孢杆菌菌株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尤其不同于枯草芽孢杆菌(ATCC 1.1849),为芽孢杆菌的快速鉴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西宁市某饲料厂随机采集饲料样品70份,进行蜡状芽孢杆菌的常规分离培养与鉴定。共检出阳性菌株31株,检出率44.29%(31/70),31株分离株的生化试验结果与蜡状芽孢杆菌完全一致,且31株分离株都具有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用微量量热计测定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在牛肉膏汤液体中不同温度下的产热曲线,按限制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模型进行了处理,求得了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k,衰减速度常数β和在实验条件下细菌增长的最大倍数M和细菌的最大数目K,建立了细菌生长速率常数k和细菌生长温度T的定量关系,得到k=0时的温度T0,即细菌的最低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延长石油主力油层油井堵水及井壁再造问题,对泡沫水泥体系中发泡剂、稳泡剂、水灰比、缓凝剂、木纤维等添加剂进行了室内优化实验,确定了适合延长石油主力油层油井堵水的泡沫水泥浆体系配方:G级油井水泥浆体系为:0.5%AES+0.3%CMC+G级油井水泥浆(水灰比为0.44~0.55)+0.2%缓凝剂+0.2%木纤维;800目超细水泥浆体系为:0.5%AES+0.3%CMC+800目超细水泥浆(水灰比为0.55~0.60)+0.2%缓凝剂+0.2%木纤维。并对优化后的泡沫水泥浆体系进行了动态封堵性能评价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泡沫水泥体系具有较强的封堵调剖能力以及封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随朱砂叶螨种群增长率增加,拟长毛钝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捕食效率减小,此时提高释放比(捕食者/被食者)能控制叶螨密度。当某一释放比已控制叶螨种群时,进一步提高释放比,对已控制的增长率影响不大。叶螨增长率为0.238时,植绥螨增长率(y)和释放比(x,即食物数量)之间为双曲线函数,1/3,=0.8080+0.1148/x。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从辽宁碱蓬中分离纯化出7种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tutilis)、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缓慢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lentus)、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tutilis)对供试的10种真菌有抑菌作用,尤其对草酸青霉菌丝干物质抑制率可达86.4%,对茄病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2.2%和41.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一及复合使用哈茨木霉菌与蜡样芽孢杆菌,调查不同处理对大田番茄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两次生防菌后,两种微生物菌剂的复合使用比单一菌株对根结线虫表现出明显的预防和防治效果。45 d后两种微生物菌剂复合使用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2%、48.4%,根际土壤根结线虫减退率分别达到61.4%、54.9%,番茄根中根结线虫减退率分别达到75.9%、60.7%,显著高于单一菌株对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P<0.05),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发微生物菌剂的复合使用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古龙酸混菌发酵过程中普通生酮古龙酸菌(Ketogulonicigenium vulgare)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交互作用机制.分析了K. vulgare以L 山梨糖为碳源时的代谢途径,建立了K. vulgare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引入了一阶闭环调节器模型来描述糖酵解等酶系的建立过程.该模型描述了K. vulgare中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衡关系,据此可解得比碳源消耗速率、比生长速率、比乙酰辅酶A生成速率、比氧消耗速率等关键反应速率.结合生物反应器模型可获得操纵变量与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