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创建和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属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依法治国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它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和谐的社会,它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行的人类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确立、完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规范政治行为的社会现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精髓,以及从哲学角度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解,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我们应当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根本点的基础上,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重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全面创新,而且要求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体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全面创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使传统文化体现出了时代特色和实践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充分体现。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才能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本在发展,关键在改革,实质是为民。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更加和谐”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理论界较为关注的话题,研究呈现出几个热点,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思想文化资源、理论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三大命题之间的关系。对这些热点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有助于促进理论界更为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同步发展。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时事     
《科技智囊》2007,(12):84-92
1.10月15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在会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他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陈军 《海峡科学》2007,(5):89-9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重大的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本文阐述了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茂福 《科技资讯》2006,(15):156-156
在十六届一中全会提出“小康社会”的国家建设目标后,我们党去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这一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蓝图,将其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围绕“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对学生开展教育。下面就技校德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此项教育谈点个人粗浅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我党和理论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系列相互联系,比较完整的理论认识,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进这一重大战略的实现,必须实现自然、人、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天津科技》2013,40(1):13-24
1 过去5年的工作和10年的基本总结 十七大以来的5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5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5年. 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青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系统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独特而卓有成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要求,不仅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抓好部队建设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好全面建设,才能促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都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陈宁伟 《安徽科技》2007,(10):14-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明确提出的重大任务,要求全党同志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