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税收信息化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税收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税收事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加管理”,把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引入到税收工作中,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化。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税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热点,是税收工作的重点。那么,什么是税收管理信息化,怎样来衡量是否达到信息化要求,或者说实现了税收信息化呢,实现信息化的标志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在促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以及推动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先后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现行征管模式存在的管理职能配置不够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先进性等问题,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税源数量增加,税源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因此,必须进一步研究完善税收征管模式,更好地体现加强税收征管、优化为纳税人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对税收征管产生深远的影响。澳大利亚作为征管质量和效率较高的国家,其E-tax征管经验,对我国税收信息化征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税收信息化征管面临的难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税收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不容忽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的因素,包括税务人员缺乏成本观念,机构臃肿,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淡薄;二是制度因素:现行税制还不完善;一种廉洁高效的税收征管体制尚未建立;征管手段落后;税务中介机构不健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树立成本观念、精简机构、将有利征管原则引入税制,提高税务机关信息化水平等降低税收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税收征管模式的改革在整个税收征管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借鉴国外税收征管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未来税收征管新模式的基本构想为:1、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2、建立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3、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4、建立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稽查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正被广泛运用到各企事业单位,推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其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技术生产力正改造着税收管理工作,营造更适宜现代化税收发展的管理机制。但目前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还受到了诸多的制约,只有通过加强税收信息化的认知度、提升税收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信息安全意识,税收信息化建设就一定会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税收征管机制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税收征管模式的改革在整个税收征管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借鉴国外税收征管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未来税收征管新模式的基本构想为:1,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2.建立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3.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4,建立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稽查体系。  相似文献   

8.
1994年税制改革后,以原金税工程一期和原CTAIS工作启动为标志,税务系统开始步入较大规模信息化建设的时期,十年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税务管理的改革创新,推动了业务和技术在战略层面的结合,支持了税收征管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为推动征管改革和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税收工作向现代化管理过渡奠定了基础。十年的实践,使我们逐步认识和掌握了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也使我们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西省国家税务局针对一些同志“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推进信息化建设条件不成熟”的信心不足和等待观望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始终把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贯穿于我省国税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基本建立起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新格局,实现了江西国税事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税制的不断完善和税收征管改革的逐步深化,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税收信息化,特别是在税收征管领域,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税收征管现代化已势在必行.税务系统的计算机应用经历了从单机到网络;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简单的应用软件开发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这过程中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将对我省地方税务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历程作一简单回顾并对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特别是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施行,税收征管的经济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从5个方面对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模式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邵占夏  周希艳 《科技信息》2007,(19):238-238
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和正常税收秩序,我国实行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目前“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新体制,从根本上满足了加强税收管理的需要,征管模式逐步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税务行政管理的现代程度也大大加快,纳税人偷逃税款的现象极大减少,征管质量和效率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新的征管体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在当前我国税收征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税收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进而提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程武 《科技资讯》2010,(29):160-161
税收征管是整个税务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确保了每年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严密的税收征收管理体系,确保税收各项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必须继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以创新管理发展的新思路实现管理强税的新目标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通过管理意识创新实现职能提升,二是通过管理手段创新实现管理载体信息化,三是推进依法治税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税收征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效的征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税收精细化管理,要做好征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7.
刘晨曦  周舫 《科技资讯》2010,(28):240-241
电子商务的普及是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商务可将一次交易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的虚拟化、无形化、无纸化,使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流动性和隐匿性等特点,使企业的贸易活动往往不再需要原有的固定经营场所等有形机构来完成,进而买卖双方更容易隐匿或取消固定经营地点,使税务的审计和征管难度加大,国际避税的问题也日益加剧,给税收征管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从而造成国家的税款大量流失。因此,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现行税制,以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基础,坚持税收公平、中立性原则,并在不阻碍电子商务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征管机制的具体内容,以加强税收征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以空前的广度、强度和速度跨地区、跨国界扩张转移,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快速发展变化。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其数量、组织结构、经营与核算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形势,必须以信息管税为依托,创新税收征管模式,推进税源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一方面开拓了税源,另一方面也因其网络化、虚拟化、无形化、国际化等特点对我国现行税收征管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剧了税收的征收难度。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对现行税收征管制度的挑战的具体表现形式,确立了适应网络经济的税收征管原则并提出了网络经济下的税收征管措施优化构想,以期减少国家的税收流失,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杨殿船 《科技信息》2010,(35):405-405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税收工作的变革,给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矛盾日益突出。"信息管税"是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征管效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税务部门在信息管税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信息管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应用成效需要进一步扩大。本文结合结合基层国税工作经验,提出从优化业务流程、规范内部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人员素质四个方面推进"信息管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