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小青在《赤脚医生万泉和》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古朴、传统的后窑村乡村生活图卷。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并将故事发生时间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这样的特殊时期,塑造了一位小时候得过脑膜炎,憨厚但有着至善、至孝、至仁之心的赤脚医生形象——万泉和。他在当时医疗事业落后的乡村,被迫却毅然担起赤脚医生的重担。小说中还塑造了一批生活在后窑村,有着古老乡村传统美德的村民,他们在闭塞与落后的乡村社会,与万泉和一同演绎着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万泉和的形象塑造,具有很大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中与普通村民相区别的一个特殊群体。村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受当地乡村精英的影响很大,乡村精英对村民起着示范和影响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对乡村精英进行社会动员和必要的政治培训,把他们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突破口,从而带动全体村民最终实现村民自治,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尹曾曾  毛端谦 《江西科学》2020,38(4):584-589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旅游大数据越来越多。利用网络爬虫获取了婺源县2012—2020年的旅游签到数据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婺源县游客的签到空间分布不均;春季游客签到最为活跃,尤其是3月、4月份签到率最高;女性游客签到率明显高于男性游客;外地游客签到率高于本地游客。为分析婺源的旅游流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对于旅游地容量的管理、旅游地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童以他特有的残忍和梦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家族乃至全人类的苦难历程,他在无数次精神怀乡和还乡中重新建构着“枫杨树乡村”的历史。他经历了逃遁、寻找、失落、再寻找的过程,并最终从中得到启示。他穿梭于历史、当下、城市、乡村之间,默默向我们传递在苦难面前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生态动态平衡规律是推动方言电视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保护传统文化生态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需要,国家批准成立全部使用闽南话播音的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在闽南两个乡村的田野调查中发现,闽南语频道开播6年来,对乡村社会生产、社会制度、村民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作为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元素,闽南语频道在制播过程中应找准生态位,严守媒体人角色,注重文化的生态性、动态性和传承性,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以村民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的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乡村民主逐渐从自发性民主过渡到现实性民主,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乡村社会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有法律保障的民主权力。村民选举能够在乡村逐渐推行,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即各地农民的实践、民政部门的总结、中央高层的推动和全国人大的立法。乡村民主的每一步发展,都和行政力量的推动紧密联系,可以说村民选举是民间智慧和国家权利相互配合,共同寻找到的一种新的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挖掘、保护、传承和管理芦溪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对其现状进行摸底调研,结果表明:婚丧文化成为芦溪乡村普遍流行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是村民最感兴趣,它最能丰富村民生活、能传递正能量;宗教文化在村民中亦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民间戏曲文化和民谣文化成为了最能推动乡村旅游的"排头兵";祠堂、谱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乡村安定团结;医筮文化和命相文化在调查中被认为是消极作用最大的乡村传统文化。摸底调研对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秀美芦溪乡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1878年,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出生了一个叫曲焕章的小男孩。他七岁时就失去了父母。为了活命,他沿街乞讨,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有一天,他又饿又累,突然晕倒在街头。这时,一位赶集的乡村医生给他搭了搭脉,喃喃自语地说:“有救,有救,他是太饿了,饿昏了。”这个好心的医生给他买来饭,喂他吃下,没多久,他就慢慢醒了过来。乡村医生见曲焕章实在可怜,于是就收他为徒弟。  相似文献   

9.
赞料夫(1901—1977)是苏联当代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专家。最初是一位乡村教师,他把毕生精力从事教学论的研究。“教学和学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他研究的主要课题。他从1957年到1977年的二十年间,在小学里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工作,由1957年在莫斯科一间学校选了一个一年级班作实验班,到1967年实验班已发展到一千二百个。通过实验,赞科夫提出五条“新教学论原则”,并且制定了新的小学实验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编写了各科教科书,参考书,总称为赞科夫的“小学教学新体系”。实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许闯胜  陈进 《科技信息》2009,(25):370-370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中的“管理民主”问题及结合农村基层的村民自治,历史将建设一个和谐的乡村社会摆上我们的日程之内。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你非得跑去苏黎世要海鲜、跑去苏州找奶酪、跑去大阪吃涮羊肉、跑去河南找茶叶蛋,显然吃力不讨好。自从台湾有位先生拿茶叶蛋说事之后,媒体焦点一度集中到了河南乡村是否吃得起茶叶蛋的问题。我问了一个河南乡村出身的朋友。他的说法是:河南乡村人,似乎并不爱吃茶叶蛋,嫌这么处理麻烦。但他补了句,"我爸爸会做铜锅蛋。"我挺相信他说的。因为在我不算宽广的  相似文献   

12.
姜永育 《少儿科技》2010,(11):32-33
2010年4月下旬以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的一个偏僻乡村,接连发生了一桩桩怪事:好端端的地面突然塌陷,出现了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大洞。在地陷洞的步步紧逼下,当地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转移到其他地方居住。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八十年代初村民自治兴起的我国乡村政治文明建设,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政治文明建设在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的缺憾与村民民主意识的淡漠。因此,必须从完善乡村政治制度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入手,推动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强国家、弱社会的特征,国家对乡村社会拥有无所不在的统治权。从1980年代开始推行的村民选举制度,通过国家法律的确认和村民选举的实践,逐渐实现了农民的有限自治。村民选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成果,它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促进了乡村公共领域的形成,增强了农民的契约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精神,进而使乡村政治文化在结构上做出新的调整。在新的乡村政治环境下,民意成为乡村政治的精神基础,协商成为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诚信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乡村发展过程中村民关联的变化情况,以陕西省大荔县小坡村为例,采用访谈的方法,对村庄发展过程进行了解,并对村庄发展过程中的四个村民关联维度进行分析,得出当前乡村发展过程中村民的情感关系、经济互动、认知水平及行动一致性的变化情况,为从村民角度思考乡村发展的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2000多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这句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家喻户晓,阿基米德为何能有如此气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可供支撑的支点。我们今天探访的这家公司是不是也是基于这样的梦想才把自己的公司名称定位为"支点"呢?这是不是用当代青年的激情与自信,勇往直前、无所  相似文献   

17.
陈伯吹,著名儿童文学家。江苏省宝山县(现划归上海市)人,1906年8月13日生。 陈伯吹曾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四年。1922——1928年,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1929——1931年在大学工读时兼任上海幼稚师范教职;解放后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同时,他又是一位热心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关心儿童杂志的编辑。1931年春,曾任《小学生》半月刊主编,1934年在儿童书局任编辑部主任,1945年任《小朋友》主编,出版过不少儿童文学读物。解放后,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等职。在编辑工作之余,进行写作。解放前写了《阿丽思小姐》、  相似文献   

18.
雷申 《青年科学》2009,(5):24-24
1974年,陕西潼县系杨村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当挖到5米多深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陶制的人头雕塑像。此时正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见到这个情景,他急忙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查和挖掘,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9.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就是坚持农民主体性的实施和发挥,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下农民主体性缺失现状,基于村落体育文化视角,探研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以助力农民主体性生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田野研究法,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内涵,通过典型村落实践叙事,对村落体育主体性进行解读,探讨其提升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认为: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内涵是建立在村民认知和实践基础上的实践主体、权力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村落体育主体性是一个渐进生成的过程,同时存在着村民作为实践主体的不在场、权力主体的让渡和价值主体的偏移现象,在新时代背景和语境下,村民价值主体性是村落体育主体性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向标;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村落体育主体性,应该坚持“马克思价值主体性”的村落体育发展方向,坚持村落体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村落体育服务于村民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它用于乡村治理中的动力来自于村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乡村治理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民主困境。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乡村社会的经济压力导致对协商式治理方式的冷漠,相关制度的缺失,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差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首先应该健全相关制度,其次要规范协商程序,最后需要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