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但自古轻贱说部、近代学者多套用西方文论,给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唐代以前小说)的研究带来种种局限。杜贵晨同志《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史》弥补前人之不足,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唐以前)小说发展源流作了系统研究,在加强文学史整体观照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分析阐述,力求创造学术史专著既科学严密又生动活泼的论述体例。  相似文献   

2.
古代DNA的研究方兴未艾,作为地域和人口大国,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利用遗传学手段对中国若干考古遗址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两类古代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尝试了模拟古代DNA条件的全基因组的随机引物预扩增的实验方法。对中国古代DNA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服装是一个内容浩瀚的文化宝库。本文力求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整理出一条中国古代服装设计方法的主线,并据此认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先人们创造的设计方法之所以对当今的服装设计仍产生着很大影响,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是一种文化的继承。从设计方法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中国古代服装,应该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白族地域道教藏书源于两晋,盛于明清时期,在对中原道教典籍的收藏活动中,产生了大量具有本地特色的道经,研究白族地域古代的道教藏书是研究白族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代表性和独特性,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徽派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具有重要意义.从徽派建筑概念、特点,理念、策略几个方面,并结合工程实践,谈谈对徽派建筑传承与创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词学蔚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2006年8月,齐鲁书社出版了崔海正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分五册),这是一套汇集词学史料和批评史料,并对词学研究进行历时性概括和述评的丛书。此书编纂体例新颖,史料翔实,述论结合,以当下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方法对于千余年的词学研究进行精到的述论,是词学学术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结合大量的学术史资料,从日本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日本的中国神话研究和资料、以及日本文化和江南这三个问题层次,概述了近20年来日本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漫谈古代文人的自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代文人自号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讨探了号的由来及其发展,详尽地分析了文人自号的方法及其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文人自号的特点及其风格,并指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丰富灿烂,"民为邦本"是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古代新民本思想。研究这些领导思想的特点,特别是对其缺陷的考察,将对我们当代的政治领导在重民思维、权利意识和官民关系方面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5,(5):20-23
潍坊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大得很难概括总结潍坊文化的主要内容,甚至对于潍坊文化特征的提炼也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小题目,潍坊文化不过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潍坊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已。近年来,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却呈现出趋同的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仍然处于表面水平。因此,潍坊文化研究要有一个根本性改变,要从文化的内涵来进行分析研究,避免以往地域文化研究中所存在的见地域而不见人,以及见文化成果而不见创造文化成果的人的缺陷。或许,这将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将其短暂的一生用于治学,但他身居乱世不忘经世。他研究古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危机感是他治学的动力。他个人的学术研究史即是一部救国史。弘扬爱国主义是他治学的主题,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追求民主与民族独立是他一生的主旋律。他既是诗人、学者,同时又是民主斗士;他既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同时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锋。另外,闻一多垂教20余裁,作为一代良师,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学问与人品并重,为培养下一代古典文献整理工作者而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2.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顺应了国家和中科院的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史研究的潮流,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化史和风格各异的区域化系统中,对中国古代士人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齐鲁化。苏轼于古齐地为官,对齐化的积极学习、吸收及对齐化广泛传播的同时,齐化对苏轼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历程,重点比较了章太炎与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异同和梁启超与钱穆清学史研究的不同旨趣,还总结了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庆祝吴文俊院士九十华诞·数学史专辑"后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俊院士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作出巨大贡献,其学术思想的指导作用、研究方向的开拓创新和研究成果的示范作用,对我国数学史研究影响深远,他对数学史学科建设也十分重视,关怀备至,贡献卓著.吴院士对我国数学史研究,特别是高校数学史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了支持与帮助,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数学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赫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他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接左右着晚清的内政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赫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从总体上看,其研究的空间与深度仍需进一步开拓。无论是史料的挖掘、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创新,还是研究内容和对象,都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包括古今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论中通变说的联系、文学史的分期、开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在近20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专题。对这些新的研究专题进行理论反思,有助于发现其动向和动因,有助于时下和将来更好地开拓。这些宏观的学理综合将推动古代音乐史研究科学、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白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白族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视。《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是一部白族文化研究的力作。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很有特色:一是用文学作统摄,全面观照白族碑刻;二是综合各类文献,以时代新思潮解读;三是以文化为视野,充分揭示碑刻的意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学史来读,也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化论著来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半叶,红山诸文化系列遗址的发现,成为中国考古学界最重大事件。甚至可以说,红山诸文化系列遗址的发现,成为颠覆中国历史学诞生以来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一元说”公论的历史性、革命性力量。红山文化逐渐成为历史学、民族学方兴未艾的显学,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然而,从考古到考古、从历史到历史的研究方法的缺陷,在红山文化研究中逐渐显现。包和平、黄士吉的《文明曙光——红山诸文化纵横谈》的出现,不仅具有修缺补罅的学术意义,而且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拓展了红山文化研究的新空间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