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文县的蚤类和区系组成。在文县蚤类中,属于古北界的种类有:园指额蚤、角尖眼蚤深窦亚种、近似鬃蚤、文县鬃蚤和屈摺付角蚤。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有绒鼠怪蚤。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兼有种类有:特新蚤、喜山二刺蚤和刺短新北蚤。表明文县地区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梁河县小兽体表蚤类和吸虱昆虫的寄生状况。方法:用鼠笼、鼠夹加食饵的方法诱捕小兽,用全捕法采集诱捕小兽体表的所有蚤类和吸虱,按"一兽一瓶"置于70%酒精内保存和固定。每只昆虫标本经逐级酒精脱水、透明和干燥后制作成玻片标本,于显微镜下逐一鉴定到种。群落基本结构用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生态优势度指数(C′)来描述;空间分布格局用扩散系数CI、指数(I)、Cassie指数(CA)及聚块指数(m*/m)进行测定。结果:从所捕获的啮齿目、食虫目7科10属20种440只小兽体表,共采集到蚤类昆虫263只,隶属5科8属10种,方叶栉眼蚤、偏远古蚤、印鼠客蚤和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为优势种;吸虱昆虫1 316只,隶属3科3属6种,太平洋甲胁虱、缺齿甲胁虱和社鼠甲胁虱为优势种。优势蚤种和优势虱种在其对应的主要宿主体表的寄生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结论:本文调查的440只小兽体表蚤类和吸虱昆虫种类组成比较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宿主选择特异性吸虱高于蚤类,优势种类在其对应的主要宿主体表的寄生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3.
甘肃蚤类组成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动物地理学来说,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古北界,仅有南部一小部分地区属东洋界。根据哺乳动物和鸟类及其体外寄生蚤的区系分布,全省由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和华中区等四个区构成,因而蚤类纽成相当复杂,而且种类繁多,约占我国蚤种的三分之一。截止目前,本省共发现141个种和亚种,隶属于43属、7科。其中103种属于古北界(占本省已知蚤种的73.05%),12种属于东洋界(8.51%),19种为上述两界兼有(13.48%),7种为全世界分布或广布(4.96%).上述特征基本符合1979年中国科学院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一书中的动物地理区划系统,除陇南山地位于东洋界外,本省其余广大地区都属古北界。 在本文中,将甘肃省划为五个动物地理省:河西走郎,祁连山地,黄土高原,甘南高原草原和陇南山地区,根据蚤类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宿土等列表予以说明。 蚤类的组成及区系分布主要决定于它们的宿主动物(哺乳类和鸟类),而后者的动物地理分布又依次取决于植被、气候、景观及其他地理因素如纬度、海拔高度等。  相似文献   

4.
花蚤科(Mordellidae)为鞘翅目(Coleoptera)异节类(Heteromera)中的一个较大的科,成虫白天活动,常见于花丛,体形侧扁,后足发达善跳,故称为花蚤。贵州省的花蚤缺乏报道,我们收集到一些标本,本文只记述采自梵净山的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的昆虫标本室。花蚤的腹部末节(第七腹节)背板呈长锥状突伸于鞘翅外,我们称之为臀锥(Pygidium);末节腹板也略突伸,则称之为臀下板。后足的胫节和跗节上常有横排  相似文献   

5.
福建武夷山地区鸟类区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1943年,我们曾沿着武夷山脉附近的邵武、崇安等地进行鸟类的野外观察和采集。1963年6—7月,又往挂墩(崇安县)、大竹岚、黄坑(建阳县)及附近一带,做了鸟类考察,并采集156号标本(图一)。综计我们前后调查采集的鸟类标本,计有234种(3个亚种),分隶于47科18目,其中包括99种留鸟(1个亚种)、59种夏候鸟(1个亚种)、33种冬候鸟及46种旅鸟(1个亚种)。留鸟中占优势的,有山斑鸠、普通翠鸟、八哥、喜鹊、白颈鸦、画眉、白颊噪鹛、褐头  相似文献   

6.
中国追寄蝇族种类新纪录(双翅目,寄蝇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告了双翅目追寄蝇族一中国新纪录属:梳寄蝇属Ctenophorinia Mesnil(成虫的复眼被密而长的黄毛,下2/3颜脊具钝长、直立,有一定间隔的鬃;触角芒第二节长是宽的2到5倍;雌体中足基节具一列强大的刺;翅R4+5脉基部仅背面具小鬃毛;腹部第一、二合背板中央凹陷达后缘;第三、四背板无中心鬃),二中国新记录种,克氏梳蚤寄蝇C.christianae Ziegler et Shima,黄额梳蚤寄蝇C.frontalis Ziegler et Shima。首次描述高氏毒蛾寄蝇Parasetigena takaoi(Mesnil)的雌性(分布:辽宁本溪)和强壮追寄蝇Exorista fortis Chao的雄性(分布:浙江天目山和广东大东山),并绘制了其外生殖器图;研究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湘西花垣县排碧剖面中寒武统花桥组灰岩中具表面装饰的磷灰石质管状化石(Ornamented tubes)进行了研究,依据化石的壳面装饰特征,建立了3形态类型:Ornamented Tube Form Ⅰ,Ornamented Tube Form Ⅱ 和 Ornamented Tube Form Ⅲ。其中Ⅰ型壳体表面装饰有尖细的小刺,多数标本壳刺成行排列,行间存在宽约0.01~0.05 mm的间隔;Ⅱ 型管体表面具有零散稀疏而不规则分布的斑疹状壳饰,壳体微微向外弯曲的一侧具有一列粗壮的呈锯齿状排列的脊刺;Ⅲ型整个壳体表面布满圆形、卵圆形瘤状壳饰,壳饰中空,与壳体内腔相通,壳体微微向外弯曲的一侧具有一列粗壮的呈羽状排列的脊刺。从壳体形态、表面装饰特征分析,这类管状化石可能是节肢动物(如高肌虫类)生物体壳瓣上的前刺或背部的刺等管状硬体构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印鼠客蚤云南株线粒体DNA中长为901bp的片段,包括完整的COⅡ基因和3个氨基酸tRNA基因及ATPase8基因片段。COⅡ基因全长684bp,编码227个氨基酸,起始密码为ATC,终止密码为TAA。印鼠客蚤mtDNACOⅡ基因中富含AT,含量为77%,GC含量为23%。根据COⅡ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对蚤目蚤科部分种类及外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型蚤21天暴露和子代21天恢复实验法,研究了PFOS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效应及其子代F1(1st)和F1(3rd)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PFOS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F0代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都受到显著抑制。3个指标在最高浓度组与空白组相比,依次降低了62.2%,40.6%,34.0%(p<0.01)。随PFOS暴露浓度增加,其对大型蚤毒性逐渐加重,PFOS暴露浓度与对大型蚤毒性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PFOS质量浓度高于30mg/L时,F1(lst)代总产卵量和终点体长受到显著抑制。F1(3rd)代比F1(1st)代大型蚤恢复程度更好,除暴露于50mg/L的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仍受显著抑制,其他指标都恢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大型蚤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最敏感的指标,建议将其用于评价PFOS的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采自河南鸡公山的安的列摇蚊属一新种,命名为长突安的列摇蚊Antillocladius longivir-gius sp.n.,新种阳茎刺突长,由9个刺突组成并且翅上无毛,明显有别于本属其余6个已知种.文中同时给出本属世界性雄成虫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南开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硝基芳烃对隆线蚤的毒性作用及QSA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到24种硝基芳烃对隆线蚤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值,其毒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二硝基氯苯〉二硝基苯〉二氯硝基苯〉硝基苯胺=硝基氯苯=硝基甲苯〉硝基苯酚〉硝基苯,其中11种化合物对隆线蚤的-lgEC50,以I,X-E1/2,∑σ,ΔHf,-Elumo,lgp七种物理化学参数做QSAR计算,得出八种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分别于2011年4-5月(春季)和9-10月(秋季)对浙江舟山海域(29.513 3-30.909 8 N,121.717 0-123.160 0 E)23个采样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监测到浮游动物16大类131种。春季优势种组成为:中华哲水蚤和五角水母;秋季优势种组成为: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百陶箭虫、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双生水母、中华假磷虾和拟细浅室水母。两季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36.1个/m3,生物量均值为221.8 mg/m3。中华哲水蚤密度均值为164.2个/m3。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为1.84,秋季为3.49,均值为2.66,表明调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低,种类单一,群落结构不稳定;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高,物种丰富,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石蜡切片方法,对我国极度濒危水生植物中华水韭现存的3个居群中的水韭叶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中华水韭的叶主要由叶表皮、纵气道、横膈膜、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柱6部分组成.叶的横切面呈半圆形,内有4条不连贯的纵气道,一连串的横膈膜将纵气道隔开,形成梯形的纵面观;木质部由5~10个颜色较深的细胞组成,韧皮部呈半圆形,由许多大小不一、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柱由中央导管和周边维管束2部分组成,JD1和JD2居群内中华水韭的中央导管的数目为3,XN1居群内中华水韭的中央导管的数目为1;周边维管束在叶的横切面上有4个连续的分布点和2个间断的分布点.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五溴联苯醚(Penta-BDE)与重金属镉(Cd)、铜(Cu)对水生甲壳类动物大型蚤Daphniamagna的48 h存活以及21 d繁殖的联合毒性影响。在15个混合处理组中,将3种化合物分别根据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将LC50作为一个毒性单位,One-TU)的0%,25%,50%,75%加以混合。与1-TU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分别分为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大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和小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根据大型蚤的存活率,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效应主要发生在75%w(Cd)+25%w(Pe-BDE),50%w(Cu)+50%w(Pe-BDE)以及75%w(Cu)+25%w(Pe-BDE)处理组中。大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效应仅仅出现在25%w(Cd)+75%w(Cu)处理组中。基于大型蚤繁殖能力,质量浓度相加作用主要发生在75%w(Cd)+25%w(Pe-BDE),以及75%w(Cu)+25%w(Pe-BDE)处理组中。剩下的处理组均为小于质量浓度相加作用。出现该结果,也许是由五溴联苯醚与重金属的不同毒性机制造成。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在联合毒性中,Cu和Cd的毒性作用大于Pe-BDE。  相似文献   

15.
描述中国宽双刺甲亚属1新种,即伏牛山双刺甲Bioramix(Euryhelops)funiushanensis sp. nov.(河南、山西),附新种的特征图和整体照.伏牛山双刺甲B. funiushanensis sp. nov.与圆点双刺甲B. globipunctata L. Bai & Ren, 2016近似,其与后者的主要区别特征为:1)前颊两侧平行;2)前胸背板无金属光泽,两侧刻点部分愈合为纵皱纹;3)前胸背板和鞘翅具金黄色微毛;4)侧面观阳基侧突端部向背面弱弯.列出了中国该亚属的已知种名录,并归纳了该亚属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大蚊科(Tipulidae)为双翅目(Diptera)昆虫中大型而原始的类群,种类非常多。奇栉大蚊属(Tanyptera Latreille,1805)的雄性触角奇特,鞭节呈栉状,且侧支为奇数,一对长的位于节的基部、近端部则为单一的,因此而称之为奇栉大蚊,不按属名原意(tany-伸长,ptera-翅)来译。本文记述了六个新种,有半数是湖北省的。全部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的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动义齿修复中颊舌侧支托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在1999年至2000年71例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在修复体中设计颊舌侧支托84个,对其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本组病例中66例颊舌侧支托成功使用3年以上,5例失败。结论:在活动义齿修复中设计颊舌侧支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四川盆地西部彭县、灌县地区的推覆构造。其外来系统主要由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及元古代岩体组成,构成飞来峰群。原地系统由上三叠统及侏罗系组成北东向的褶皱系。根带是北川一宝兴断裂带,该断裂带挤压强烈,多期活动,在喜山期再度活动形成推覆构造。该推覆构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平挤压,而重力仅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浙江九龙山菊科Asteraceae紫菀属Aster一新种:九龙山紫菀Aster jiulongshanensis,并附有墨线图.新种接近于长叶紫菀A.dolichophyllus,但其茎中部以上多分枝,基部及下部的叶花期枯萎,全部叶片被毛,厚纸质,羽状脉,复合花序由7~10个伞房状排列的狭圆锥状支花序组成,头状花序直径约1.5cm,总苞狭倒锥形或管状,总苞片3或4层,先端不外展,舌状花5~10个,舌片绿白色或白色;冠毛等长,白色或污白色而明显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