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岩石巷道围岩变形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M(1,1)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具有较小原点误差的改进的CM(1,1)模型,并且给出了双向差分模型、GM(1,1)模型与其改进模型对巷道围岩变形预测结果的比较,为灰色系统理论用于巷道开巷初期围岩及支护变形预测的实践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进的灰色模型预测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用实例说明GM(1,1)模型预测巷道的围岩变形是简单,有效的;并对原GM(1,1)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具有较小原点误差的,改进的GM(1,1)模型,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也在文中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采集力学参数、建立计算模式的有效方法,应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ALGOR实现分别建立、统一联接(COMBSST)生成了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型各结点的位移及受力情况,计算了巷道围岩变形;又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围岩未来力学行为及可能出现的破坏进行了预报,并对灰色模型的建模条件和预报精度作了分析比较;为巷道支护设计和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海洋 《山西科技》2013,28(5):35-37
巷道围岩稳定性对煤层开采安全进行具有重要保障意义。从变形分析角度出发,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变形预测模型基础,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以国内某煤矿采动影响阶段巷道两帮移近量的4个实测数据为初始值进行了变形预测。结果表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在矿山巷道围岩变形预计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隧道围岩变形的实际监测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并建立GM(1,1)模型对围岩变形进行分阶段不同维度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几种改进的GM(1,1)模型的实际预测效果。计算证明了灰色模型在围岩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巷道围岩变形率预测是巷道支护设计的主要环节,本文以影响回采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基础,分析整理了我国煤矿100多条典型的巷道实测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各类巷道围岩变形率的回归方程,经理论检验与实例验证,预测方法可用于我国回采巷道控制设计,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降噪原理,建立了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 使EMD方法与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很好地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原始监测数据内噪声干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梅花山隧道工程实际,对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控数据吻合程度较高,是隧道工程围岩变形动态预测较为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明灰色建模的方法后,以马鞍山矿软岩巷道收敛变形实测数据为例建立了灰色微分方程,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实施灰色预测,继而为二次支护时间的确定及支护效果的评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时序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时间序列分析法并将其引入到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预测当中,建立了ARMA(2,1)模型并编制了应用程序,对现场观测数据进行了等时性和平稳性处理,应用逆函数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软岩巷疲乏支护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降噪原理,建立了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使EMD方法与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很好地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原始监测数据内噪声干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梅花山隧道工程实际,对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EMD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控数据吻合程度较高,是隧道工程围岩变形动态预测较为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软岩隧道的挤压变形是深部高地应力区岩石地下工程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分级的预测是工程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概率分析理论,通过研究挤压性围岩大变形破坏机理,建立了软岩隧道挤压变形发生的概率及挤压程度分级模型。影响挤压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岩体单轴抗压强度σcm和初始垂直地应力P0,将强度应力比σcm/p0作为判别因子建立挤压变形概率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国内鸟鞘岭隧道工程挤压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在研究隧道挤压变形发生的可能性及挤压程度分级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村模型为基础,将粘性变形的概念引入了塑性区,并通过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首次得到了轴对称圆形巷道粘弹塑性的通解。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沿空掘巷掘进期间的围岩变形可分为减速和稳定变形两个阶段。实际观测发现,上述两阶段之前尚有一加速变形阶段。加速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应力与长期强度的比,它体现了围岩变形的剧烈程度,可作为衡量巷道稳定性的一项综合指标。沿空掘巷有一些特有的技术因素影响其围岩变形。本文给出了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的表达式,并认为用长期强度理论说明和处理岩石变形、破坏问题,更具有一般性和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元网络确定巷道围岩稳定性判定各特性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共振(ART)神经元网络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聚类分析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元网络是用于解决采矿工程中权重评价、模式聚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解决采矿工程中相关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煤岩、页岩等岩石具有弹塑性这一特性,考虑岩石非线性硬化与软化变形,并耦合工作液渗滤作用,沿井筒径向方向将地层分为塑性软化、塑性硬化和弹性区,根据弹性区与塑性区交界处应力连续的特点,建立了耦合工作液渗滤和岩石非线性硬化与软化变形的井壁应力场模型。分析表明,塑性区大小与井眼流体压力、泊松比和地层初始孔隙流体压力呈正相关关系,与岩石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弹性状态相比,岩石塑性变形降低了井眼应力集中效应,岩石塑性变形对井周径向应力影响较小,但会使井周周向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16.
岩体变形模量是岩体工程设计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相比原位测试法,运用建立在原位测试、相关岩体地质特征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基础上的经验关系方法来确定岩体变形模量则显得更为方便快捷,更适合于中小型工程实际应用。本文探讨了采用极易获取的钻孔岩芯RQD来估算岩体变形模量的可行性,以山东某核电基地为实例,在Zhang和Einsten估算公式的基础上,对RQD在0~60%区间内,提出了预测变形模量的估算公式,改善了Zhang和Einsten估算公式在此RQD区间样本数据较少的缺陷,结果表明两种公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利用实测的岩体不同方向变形模量,探讨了不同方向变形模量比值与RQ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的住宅用地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住宅用地需求预测是政府管理和调控城市土地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将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引入到住宅用地需求预测中,克服了回归分析法的一些缺点,并对2006-2010年上海市松江区住宅用地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